曹智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167-01
真心無始,自性清凈;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智慧課改,全人教育;行知文化,魅力孫小。選擇取決于知,善惡取決于行,從知到行,行難于知。一個真正有德性的人才能做到知行的真正合一。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即使在面對死亡的時候,縱使再多的人勸阻,也堅持選擇飲下那杯毒酒,從而成全了法律。更是使自己德性的光輝永恒閃耀在歷史的夜空。
道德更是一種知行合一的體現。對于現在的我們,道德與知識的教育,使我們具備了知或者說求知的能力,知很難,但更難的是行,即使當我們在知的前提下,又是否能付諸于行,這是我們需要進行反思的。現階段中國,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愈發嚴重。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類似“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等惡性食品安全事件,屢屢挑戰社會道德倫理。難道是因為這些造假者無知,從而才違背意愿做出這些下三濫的行為?顯然不是,巨大的利益所引起的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導致了這一現象的催生。我們可以看出,在已知的情況下,沒有堅持自己知的決定,所帶來的惡,并不見得比無知所帶來的惡要小。也就是說,對于道德來說,知性的合一更是尤為重要。做一個有德性的人,追求善的人,即使真遇到了不好的結果,但我們依然選擇了對善的堅持。正如哈維爾所說,我們堅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為這樣做了會有效果,而是堅信,這樣做是對的。
再說我們的學校—貴州省思南縣孫家壩小學。校園生機勃勃,綠葉小草茂盛萬青,朗朗讀書聲響徹云霄,沉醉在知識海洋的教學樓顯得妖嬈多嬌,迷人的行知校園文化足以吸引你的眼球,操場中屹立的陶行知塑像更加鐘靈毓秀,魅力耀眼。
在烏江邊,在思南,我們率先進行了一場“課改行動”,重磅打造中國區域教育樣本。我們有幸在“指南針”教育聯盟里尋知探索,實踐“四環一體·全人課堂”教學模式,早日提升老師、發展學生、成就學校。
知行合一,是我們的文化主題,是我們的精神追求。課改,成在老師,敗在校長。作為寄宿制小學校長,我深感壓力之大、責任之重,但是我們堅定而快樂地追隨著,做好學校課改的引領者和指導者;課改要想深入開展,最終必須依靠全體教師的自覺主動參與“高效課堂”和“生態課堂”,通過走出去——觀摩學習、請進來——傳經送寶、坐下來——實踐打磨的戰略,充分發揮全體教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讓教師成為課改的踐行者。
吾生在天地間,就為教育而來。默默樂于奉獻,做一名知行合一的課改人。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作為校長,要在課改中親力親為,親自上示范課,親自參加賽課活動,和教師一起參加研討,做一種無聲的引領。尤其需多渠道多方式了解課改前沿知識和動態,然后通過各種渠道對教師進行培訓學習,不斷嘗試“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改模式,教師的觀念更新了,行動起來就有精神動力了,使學校的課改工作雖悄無聲息,但卻扎實有序地進行著。
生活是舞臺,學生是主角。我們老師應該站在高度認識自己職業特點、責任,才能有效的轉變教師的角色和科學的履行育人職責,才能徹底從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才能從教師的本位思想中解脫出來,高高興興走進高效課堂;耐心編寫每一節導學案,精心把握每一節課堂,真心關愛每一個學生,讓孩子們健健康康地成長;要給學生質疑的機會,使學生在爭吵中學到知識,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感覺,樹立自信心,讓孩子們快快樂樂地成長。因為,我們只做知行合一的引路人。
悠悠烏江,大美思南。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大膽嘗試,堅持不懈,用實際行動去思考和實踐,并對存在問題想出合理的解決辦法,我們課改的春天即將到來。慧山水,學在思南。在課改路上,相信只要知行合一,就能創造奇跡——今天我們因課改而精彩,明天我們會因課改而更精彩。
俗話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們將將學到的知識與教學情況有機地結合到一起,用學識去解釋現象,用現象檢驗學識,力爭做一個知行合一的與時俱進的教育教學踐行者。我將在心中設立一個美好溫馨,無邊無際的理想花園,讓它開滿創新的、學習的、探索的花朵,讓我的教學生涯永遠生機盎然,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