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
摘 要:數學學習的終極目標是學以致用,即如何使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過當今絕大多數高中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薄弱是高中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而且已經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更重要的是無法滿足我國飛速發展的經濟對人材的需要.所以高中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必須作為重中之重。
關鍵詞:數學;數學應用;應用意識;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301-01
數學應用意識是主體基于對數學的應用價值和數學特點的認識,一旦遇到可以數學化的實際應用問題,就會迅速主動產生一種比較恰當的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沖動;是主體從數學的角度分析觀察問題,用數學的語言描述轉化問題,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心理傾向。這種意識是所有高中生必須具備的,在以后的社會實踐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新課改早已適應了前進的腳步,提出了“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的基本理念和總體目標,這就給廣大一線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課堂要充分展現知識的來龍去脈,讓學生真正懂得數學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最后還要服務于生活的內涵.使我們所教的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不由自主的嘗試著從數學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才是數學應用意識的重要體現.
我認為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關鍵在于日常教學過程中的不斷滲透,通過對授課內容加以精心的“生活化”處理,使學生漸漸發現數學應用的不可替代性,進而轉化成一種觀念并逐步升華為意識,但是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任重而道遠,切不可操之過急。那么應該如何培養高中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呢?我覺得最好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工夫:
一、增加數學知識的儲備量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培養良好的數學應用意識,必須要以學生掌握非常豐富的數學知識作為前提,以靈活的數學方法和較高的數學能力作為基礎,尤其是教師認為在實際應用時應用比較廣泛的重要知識點,更要讓學生融會貫通,例如等差等比數列,正余弦定理,導數等.所以說如果離開了數學知識的大量儲備,數學能力的專項訓練,數學應用意識也就無從談起。這樣看來學生數學知識的積累量,依舊是時代賦予我們教師不變的使命,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必須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才能完成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使學生對所掌握的數學知識運用自如,為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和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巧用教材
高中的數學教材雖然在不斷地推陳出新,不過重視知識,忽略應用,重視推理,忽略實踐的現象屢見不鮮,據調查統計高中數學教材中應用題的比例明顯偏低,況且多數的應用題背景早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缺乏開放性和創新性,可想而知,在這種與社會實踐重度脫節的環境中學習,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如何得到提高?另外,在我國十二年的寒窗苦讀最后只憑借幾張高考考卷來決定學生將來的命運,高分無疑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焦點,很少有人談論如何把所學的知識應用的生活中去,在這種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教師只好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局面,而高考試卷中絕大多數都是單純的考察幾個知識點,對數學應用能力的考查寥寥無幾,只有概率這樣一個大題傾向于實際應用,因此,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很難落實到實際教學中.不過,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在備課上苦下工夫,搜集豐富的課外資料,盡量多多準備教材之外的與本節課相關的應用題,最好在備教材教法時提供基本內容的實際背景,充分反映數學應用的魅力所在,也可以在知識教學中間穿插一些體現某些重要應用的專題課程,以幫助學生體驗高中數學與日常生活及其他學科的聯系以及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斷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意識。
三、挖掘數學的趣昧性
目前高中的數學教學,大多數都是理論性極強的,強調邏輯推理和空間想象能力的純數學,很少波及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學生接觸的社會問題又非常少,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這樣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體會到數學的價值,甚至產生數學無用論的消極想法,學起來感到枯燥無味,漸漸的也就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是多么悲哀又是多么可怕的事實啊!所以,教師要想法設法挖掘數學的趣味,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便會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動性去主動探索和學習數學,進而產生想要隨時隨地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強烈欲望。但是,挖掘趣味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收集有趣味有魅力的數學素材,并把它們巧妙的融入教學中。比如數學中典型的最優化問題,教師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搜尋有價值的社會熱點問題來編寫應用題,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也在無形之中滲透了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感覺到數學的博大精深和無與倫比的美麗!
四、營造應用氛圍,創造應用空間
實際生活中不是缺少數學規律,主要是缺少發現他們的眼睛。這就要求學生獨具慧眼,努力發現其中隱含的數學元素,嘗試探索用數學的知識破疑解難。事實上數學信息無處不在,并在現實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最常見的便是天氣預報,氣象工作者要通過反復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數據才能得到可靠的結論,而這是和概率與統計的數學知識密不可分的;再比如自然界中發生的許多現象也是均能從數學的角度解釋說明的,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們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鼓勵高中生用數學語言去描述周邊發生的數學現象,抓住機會為學生營造應用數學的空間,讓學生們逐步養成善于用數學語言溝通交流的好習慣。其實,這個過程操作起來并不困難,和數學有關的實例數不勝數,教師可以分小組讓學生提出比較實際的,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數學問題,并讓其他小組成員試著解決,教師適當點撥并及時給出鼓勵評價,這個過程可以讓學生自主動手動腦,體驗生活中的數學,實現學以致用,不僅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也感受到了自我價值的實現,增加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機會,提高了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良好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師生齊心,共同努力,筆者認為提高高中生數學應用意識的最佳途徑就是讓學生真正意識到數學源于實際并服務于實際,讓學生具備足夠的能力來分析解決生產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善于使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