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曉玲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生來說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才能使學生對學習建立濃厚的興趣與信心,從而有效的促進學習,中小學生學習的關鍵就是培養學生的興趣,因此作為老師,首先,就應該多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最終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中小學生;學習興趣;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310-01
一、激發學習興趣是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內在動力。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因此,要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首先要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愿學、善學、樂學。尤其是小學生,他們對語文、對文學的興趣,很大程度寄托在老師身上,老師的素養可以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吸引力,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語文教師要熟練掌握利用各種媒介獲得信息的技能,養成不斷接收新信息的良好習慣,努力在中小學生心目中樹立學識淵博的形象.
而,在一節課內,學生的興趣往往是不能持久的。為此,教師要善于捕捉并及時肯定學生的成功,比如完整準確地回答出問題時,大膽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時,積極思考并發現好的學習方法時等等,教師都要適時地進行鼓勵性的評價,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二、創設問題情境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創設問題情境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鮮明的目的,它摒棄了傳統的“問答式+單項訓練”這種支離破碎的分析講解和名目繁多的習題訓練,以生動鮮明的形象,讓學生身處具體場境,形象逼真。
在學習中,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能使學生“陷”進“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困境,但經過思考后往往又能豁然開朗,獲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這種解決困惑后的成功就是學習的體驗,這種體驗是產生再學習沖動的動力源。由于問題情境能使學生在學習上步步登高,而創設又簡單易行,因此,這種方法我在課堂上經常運用。
三、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新課標要求“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要使學生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關鍵是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讓學生知道怎樣讀書。語文課上不能吝嗇學生讀書的時間,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須讓學生入字入句入情地讀,最高的境界當是陶醉于其中。朗讀的基本要求是讀通讀懂,讀熟讀精,大部分學生達到這樣的要求需要一個過程。可以采用多種方式的讀法:對讀、齊讀、分角色讀、開火車讀、比賽讀、引讀、范讀等,讓學生讀進去,悟出來。
讀書的方法很重要。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具體的文章,選擇合理的讀法:嘗試性地讀、思考性地讀、展示式地讀、表演式地讀、配樂式地讀、想象性地讀、探究性地讀、欣賞性地讀、創造性地讀……讓學生在讀中展示自己的個性,釋放心靈的情感。
四、課后跟蹤,積極疏導
對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出現的不良心理問題和行為表現,教師課后要憑借自己敏銳的洞察力、豐富的經驗,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及時找出問題所在,認真分析后制定出恰當的方案,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疏導,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
如針對初一年級新生或假期后心理還不能調整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其次,我們可利用家訪等方式為學生排憂解難,緩解學生的焦慮、人際交往困難、學習壓力大等問題.
五、積極推行素質教育,加強傳統文化教育
傳統文化教育應成為一種風尚在進行日常教學的同時,更要挖掘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得以熏陶和感染;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誠實守信、孝順父母的品德。可以舉行“經典誦讀”“偉人故事”等活動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可以開展尋找校園“美德少年”“孝心少年”“誠信少年”等活動,讓學生知道成績優秀的學生值得表揚,美德孝心的學生更值得學習。
六、加強傳統文化課程建設是關鍵
必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一定要將傳統文化教育和語文課區分開來,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的設置、教材的編纂、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式的選擇都應該經過全面的論證,并制定與該課程配套的課程標準。必須加強相關教師的培養,并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考核與考評。
七、教學手段單一
目前中小學教學中單向的、灌輸式的教育手段依然占據主導地位,手段的單一導致教學效果的不盡如人意。中小學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點都決定著教學應當多樣化,忽視這種客觀規律的教學手段不然產生好的教學效果。與此同時老師說教式的授課方式對于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具有不利影響,學生總是處于一個被動的接受知識的狀態,其自身的想法往往會被淹沒在老師傳遞的信息當中。
八、教學評價僵化
以考試成績這一指標來評價中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是目前絕大多數中小學校的做法,不可否認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考試成績的重要性,這也是眾多中小學為自己教學評價所找的借口。但是應該看到,這種單一的評價指標并不能衡量中小學教學的效果的高低,畢竟知識的掌握僅僅是教學的一個內容之一,而非全部,教學的其他功能。
總之,提高中小學生學習的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教學實踐出發,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方法,這樣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不僅會學習,而且愛學習,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咸高軍,中小學教學生活化管窺[J].小學時代,2010(3).
[2] 王 浩.中小學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分析,[J].中華少年,2010(11).
[3] 佚 名.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兩法.
[4] 《如何加強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安徽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