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
在五角場的創智天地,抬頭望去,IBM、Dell EMC、AECOM、Vmware、Oracle、eBaoTech、Rexel、中國工業設計研究院、新奧集團等一大批世界500強和行業領先企業的招牌赫然在目。這些業界巨頭為何選擇落戶創智天地、落戶五角場?
10余年的建設發展之后,五角場初步形成了要素完備的“知識經濟產業鏈”和“知識創新生態圈”,這里的創新創業企業,實現了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在這里,既有大象起舞,也有螞蟻雄兵,大、中、小企業在這里共生共榮;既發展“高大洋”(高端、大企業、外資企業),還發展“小青新”(小微企業、青年創業企業、“四新”企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在這塊創業的魔力之地上涌動。
是什么樣的企業選擇了這里,他們又為何對這里情有獨鐘?
“大象”也能跳舞
在五角場的創智天地,抬頭望去,IBM、Dell EMC、AECOM、Vmware、Oracle、eBaoTech、Rexel、中國工業設計研究院、新奧集團等一大批世界500強和行業領先企業的招牌赫然在目。這些業界巨頭為何選擇落戶創智天地、落戶五角場?
AECOM集團是美國紐交所上市公司,美國500強,是提供專業技術和管理服務的全球咨詢集團,業務涵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環境、能源、水務和政府服務等領域。其業務遍及全球125個國家,年營業額超過80億美元。
2015年,AECOM集團與楊浦區政府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將其在上海投資的7家企業全部遷入楊浦。2016年5月底,AECOM正式入駐創智天地企業中心,辦公面積近7800平方米,入駐員工700多名。
AECOM的許多管理人員在同濟大學擔任客座教授,而五角場與同濟毗鄰,這讓他們感到親切;AECOM以“解決城市問題”為愿景,非常希望參與到楊浦的開發工作中來。
創智天地生態綠軸的“創智農園”開張后,AECOM的設計師非常感興趣,也常去游玩。他發現農園有一面圍墻光禿禿的不好看,就信手拿起畫筆顏料開始涂鴉,每天工作間隙的時候去畫幾筆;幾天之后,一幅漂亮的壁畫誕生,和農園的植物景觀相得益彰,更添風情,大人孩子們都很開心。“這就是我們所提倡的共享共建的精神,希望在這里的人們都能用自己的智慧為社區增加一些美好。”杜鵑說。

EMC在五角場的大樓。
有趣的是,AECOM中有位設計高管曾在Gensler建筑事務所工作,而這家公司正是AECOM目前所在大樓的設計方,這位高管在當年也實際參與了創智天地“311”辦公地塊的設計過程。緣分相續,故地重游,他感觸良多。
在五角場創智天地,有一家創業企業,在Gartner、波士頓咨詢公司和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報告中,被認為能與埃森哲、SAP、甲骨文等頂尖軟件公司一搏,在保險軟件業的亞太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它就是易保,是當年入駐園區的第一家創業型企業。
國內軟件行業普遍存在“出國難”:想讓外國企業購買中國人自主開發的軟件很難。有業內人士坦言:“且不說軟件本身,光是語言瓶頸,就擋住了很多企業。”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剖析過中國軟件和信息行業的三大劣勢:一是軟件信息高度自然壟斷,創業企業必須做大才有機會;二是客戶有先入為主的習慣,不利于創業者;三是“重洋輕中”觀念根深蒂固。計算機起步于國外,國外一流軟件企業影響力巨大,特別是在高端產品領域。連中國人都喜歡用外國產品,更何況外國的公司?
然而,易保靠創新突破了這些難題,其上海公司50%的業務是出口,而且從不做軟件外包和硬件捆綁,只做獨立軟件。這家2000年創立的上海企業,起步兩年之后,實現了海外訂單的零突破。
在國內,易保也風生水起:與阿里巴巴推出全球首個互聯網保險云平臺:易保云eBaoCloud;十多家保險公司上線了易保的互聯網保險云平臺。
從2000年創業至今,易保的創始人莫元武堅持不要獨立的辦公室,公司為他準備的辦公室,最后被改成了小型圖書館,用來存放全球各地帶回來的保險類書籍和資料。公司其他高管也都和普通員工一樣,在開放的格子間一起工作。莫元武還很少留在公司里,他一年當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全球拜訪客戶,和世界一流的保險公司交流。技術部門負責人說,每周要拜訪五六家客戶,最多的時候一天見三四家。

桔子空間。
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是創智天地的重點行業,其中云海大廈是上海云計算創新基地,為從事云計算上下游企業提供數據中心的云存儲服務;Dell EMC、IBM、Splunk等國際知名公司集聚,有益于易保的產業氛圍愈加濃厚。
易保一直鼓勵小單位的團隊工作模式,實行扁平化管理,鼓勵員工保持創業心態和堅持創新實踐。一個部門干脆在創智天地園區里的創新創業孵化器innospace租下20多個工位,讓團隊從公司總部大樓搬到那里工作。他們告別了公司總部熟悉的環境,每天和孵化器里的其他創業者一樣“從零開始”,感受周圍你追我趕而又相互啟發的創業氛圍。
創智天地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讓易保公司受益匪淺,即使實力上已經成了大象,還能像螞蟻一樣跳舞。
不僅如此,五角場周圍匯聚著復旦、同濟、上海財大等著名高校,易保沒有放過這樣優質的資源:他們與幾所大學的保險專業合作建立“易保保險實驗室”,將自主創新的保險軟件向高校師生免費開放。在這個實驗室里,學生們頭一次體驗到了跨國保險機構的操作實務,也看到了科技創新為保險行業帶來的價值。
小塊頭有大能量
2014年,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蘇舒回國創業。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他和五角場結緣。當時他的一個朋友在創智天地的灣區數字化產業園創業,邀請他去參觀。到了朋友公司后,蘇舒深感那里的創業氛圍很好,濃濃的硅谷味撲面而來,這正是他期待的。因此,雖然在上海人生地不熟,他還是立即決定在這里開始創業。
蘇舒看準的是醫療健康中的手術這一“剛需中的剛需”,想解決用戶“看好病”的痛點。隨著國家對醫生多點執業的放開、對分級診療的推進,加上對“雙創”的大力扶持,他創辦的移動醫療手術平臺“名醫主刀”迅速發展起來。
名醫主刀幫助有手術需求的患者,在第一時間預約專家,安排入院手術。目前平臺上的專家達3萬多名,以主任醫師和副主任醫師為主,集中于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深圳等地,促成的手術量以每月40%的增長率增長,今年年初的每月手術量為3000臺,對接手術落地醫院接近 100 家。
目前,蘇舒的企業已經完成B輪融資,公司發展到200多人,月流水3000萬元,在細分領域做到了國內第一。

一米菜園-認知實踐基地。
他最初入駐的灣區數字化產業園,是美國灣區企業初次進入中國的登陸島,也是中國企業進入美國灣區的橋梁和紐帶,它加強了長江三角洲地區和舊金山灣區-硅谷之間的聯系,為入駐企業建立了完善的服務體系,并整合各類資源,提供人力資源、法律、金融等全方位一站式專業化服務。
《新民周刊》記者看到,杜鵑等園區的負責人和政府職能部門人員上門走訪,了解“名醫主刀”的需求,并主動為他們出謀劃策、聯絡資源。有什么疑問,只要他一句話,馬上會有園區的工作人員為他落實。
在蘇舒看來,五角場與國內其他創業園區相比,最大的特點在于這里有一個系統的規劃,有支撐創新創業企業的完整的產業鏈;而且生活便利,“名醫主刀”的上海公司有一大半員工都住在了辦公樓附近。
蘇舒告訴記者,他想與一家媒體合作,結果發現這家媒體也在創智天地有辦公室,從自己公司走過去只要幾分鐘。
實際上,在這里還有海外人才中心、人才市場、金融辦等機構平臺。創智天地集聚了科研機構、跨國公司研發中心、科技公司、創業小公司、風險投資基金、科技孵化中心、現代服務企業(律師、咨詢、會計師事務所等),形成一個四通八達的網絡,這個網絡是他們彼此聯盟的“生物鏈”,即知識經濟的“產業生態鏈”,催生各類創新創業的企業。
成為與特斯拉最早簽約的全國充電服務專業提供商之一以后,創智天地的摯達科技聲名大噪。2010 年11月,摯達就創建在五角場創智天地,經過近6年的努力,已經從十幾人的初創公司發展成為200多人的全國新能源汽車私人充電科技領軍企業。
得益于在國際知名汽車十余年的管理經驗,以及在母校同濟大學電動汽車發展模擬實驗室的研究經歷,總經理黃志明清楚新能源車的發展趨勢,于是決定創辦摯達。在2012年新能源車的嚴冬,不少同行退出市場,摯達堅持了下來。兩年后,特斯拉高管來訪,驚嘆“楊浦竟然有一家對新能源車耕耘那么深的創業企業”。
產學研結合讓摯達受益,也反哺了同濟。如今,同濟大學電動汽車實驗室的名字加上了“摯達”,雙方開始深度合作。摯達還與同濟設計創意學院設立新能源汽車服務包容性設計實驗室,讓產品有了全新設計理念。

“名醫主刀”團隊與合作伙伴在一起。
與高校的高度融合是五角場的獨特優勢。原創的技術、想法都在大學的實驗室,大學資源如果能變成開放平臺,將進一步帶動創業創新。五角場要激發大學的溢出效應,讓更多企業獲得滋養,這也能推動大學更具創新力。今后,創智天地的企業和周邊高校的互動還會越來越多。
“硅谷與斯坦福大學,到底誰成就了誰?恐怕是互相推動。從世界科創中心發展潮流看,城市化是顯著特征。城市的信息、人才優勢和生活便捷度足以覆蓋高成本。楊浦既有大學,又在中心城區。試想,如果復旦和同濟周邊是一片農田,溢出效應就無從釋放。”楊浦科創集團董事長官遠發說。
例如,為進一步深挖大學潛力,位于創智天地北部的建設中的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新院區將拆掉圍墻,向周圍的創新社區開放,融入“生態綠軸”。
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使得五角場的小微企業特別是初創企業發展勢頭猛進,不僅在數量上有絕對的優勢,在質量上也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