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祺
如果做這樣一個調查:統計上海市哪個地方單位面積內高學歷人才人數最多,五角場將毫無疑問問鼎。
如果做這樣一個調查:統計上海市哪個地方單位面積內高學歷人才人數最多,五角場將毫無疑問問鼎。五角場范圍內有各類學校近30所,其中有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體育學院、上海開放大學等高校,在讀大學生10多萬人,兩院院士五十多位。基礎教育階段,五角場既有復旦附中這樣公認的牛校,也有各具特色的其他優質學校。五角場還有3個國家級科技園、3000余家各類企事業單位、17支駐區部隊單位,積聚了豐富的教育科研、創新創業和人才智力資源。
五角場,就是一個學霸養成地。
那些傳說中的牛校
明年,楊浦區國定路上的上海財經大學,即將迎來100歲生日,至此,五角場區域最讓人們熟知的三所高校——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都先后邁入自己的第二個世紀。這幾所高校,與五角場一起經歷了中國最動蕩的一段歷史,一起見證了社會和國家的巨大改變。
三所高校的“性情”可謂截然不同,最終決定從不同學校走出來的學霸,有著不同的行事風格。但學霸也有學霸的共性,除了天資,學霸們一定是專注于自己的學業的,學霸們對自己的興趣和專長有著過人的自信。
復旦大學有著深厚的人文傳統,除了人文學科,理學學科也位居全國前列。復旦人有一種天生的“優越感”,一種“天之驕子”范兒,這與復旦大學的歷史有很大的關系。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始創于1905年,這一年,于右任、邵力子等原震旦公學學生脫離震旦,擁戴馬相伯在吳淞創辦復旦公學。馬相伯、嚴復等先后擔任校長。1913年李登輝開始擔任校長,一直到1936年。在他長達23年的校長任內,復旦發展成為一所以培養商科、經濟、新聞、教育、土木等應用型人才聞名的、有特色的私立大學,形成了從中學到研究院的完整的辦學體系。1918年,校長李登輝到南洋募集資金15萬銀元,在江灣購地70余畝。1920年冬,復旦大學在江灣奠基。從此,學校擁有了永久校址。復旦校徽即根據江灣校區奠基石拓片制作。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和當時中國很多優秀的大學一樣,為躲避戰火,復旦部分師生在吳南軒校長帶領下,輾轉內遷重慶北碚(渝校)。經國民政府行政院批準,1942年元旦,復旦由私立改為國立,全稱為國立復旦大學。
盡管國運蹉跎,復旦大學還是吸引了大批中國優秀的學者加入,他們在特殊的環境中堅持教學和學術研究。
1946年夏,渝校遷回上海江灣原址,與滬校合并,學校的規模進一步擴大。1951年,應陳望道校長之請,毛澤東主席為復旦大學題寫校名。復旦接到題名后,放大復制成校門匾額、縮小復制后用于校用信封、信箋、校徽、畢業證書封面等,一直沿用至今。原跡請榮寶齋精裱后珍藏于校檔案館。
只要翻開校友名人錄,復旦學生不能不驕傲。1949—1966年,復旦培養的學生中有70余人日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這個人數在全國高校中名列第三。
復旦大學的鄰居同濟大學,明年110歲,這所從醫學起家,現在卻以工科聞名的高校,在新中國建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1907年,一位名叫埃里希·寶隆的德國醫生,在德中各界支持下,創辦了德文醫學堂。校董們為學堂取名“同濟”,希望用現代醫學造福人類。教育界前輩、校董袁希濤對學生們提出殷切期望:“中國之大患,曰貧曰弱,救弱莫若醫,救貧莫若工。務望諸君,各求深造,以養成將來救國之人才。”

同濟大學四平校區櫻花大道上櫻花盛放,即將畢業的同濟學子們相約來到櫻花樹下,歡笑合影。
后來,同濟大學實現了醫工結合、救國濟世的宏愿。
新中國成立之初,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同濟的醫學、化學、測繪、造船等優勢學科支援其他高校;全國10多所大學土木及相關學科的精英匯聚到同濟旗下,不同學術流派兼容并蓄,汲取各方之長而百花齊放,發展成為國內土木建筑領域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的工科大學。
由于工科學生多,同濟大學校風務實理性,也常常被稱為“木訥”。同濟大學的理工男,在上海高校學生中自成一派,這些看似呆板的學霸們,往往有著“悶騷”的一面,并不是只懂高數和工程力學。
與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的高大上相比,上海財經大學要親民接地氣得多。上海財經大學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創辦的商科,4年后遷址上海。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和努力奮斗,上海財經大學已成為一所以經濟管理學科為主,經、管、法、文、理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重點大學。讀財經可不是當會計,上海財經大學的畢業生,很多在金融、經濟領域擔任著重要的職位。
關于財大的校風,一名財大校友在網上撰文說:縱觀大學校園,財大可能是文藝氣息最稀少的校園之一,這里沒有幻想,只有現實。都說學校是座象牙塔,而財大應該是介于社會與象牙塔之間的。我認為財大的同學會比其他學校同學較早地成熟,一方面是財大各種社團以及商業比賽,讓同學們用在人際交往的時間較多,另一方面財大同學大二大三就步入職場實習,提早學會與社會打交道。因為在上海,財大學生視野開闊,見識廣泛。這種見識蔓延到待人接物上,表現出來的是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五角場區域還有一所高校,容易被忽略,它就是上海體育學院,不過,這所學校在中國體育事業中的地位,卻不容小覷。劉翔的教練孫海平,雅典奧運會首枚金牌獲得者杜麗的教練王躍舫,國家女排前主教練陳忠和,足球教練員馬良行,中國女子乒乓球隊前主教練、國際乒聯新一屆副主席、中國乒乓球學院院長施之皓等體育界重量級的人物,都是上海體育學院的校友。
上海體育學院是新中國成立后創建最早的體育高等學府,建于1952年11月,原名華東體育學院,學校標志性建筑是綠瓦大樓,這座樓前身是1930年代的舊上海政府大樓,現為學校行政辦公樓。
到上海體育學院,可不是僅僅學體育的。學校除了體育學,還有應用心理學、醫學技術(康復治療學方向)、新聞學學術碩士學位點以及體育、藝術、新聞與傳播、公共管理專業碩士學位點。
當然,提到五角場的牛校,除了知名大學,復旦附中是絕對不能遺漏的。復旦附中是上海人常說的“四大名校”之一,能進這所學校的學生,被稱為“牛娃”。
這所高中為什么牛?可能一萬個人有一萬個說法,但顯然,除了考試成績,學校還讓學生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學習氛圍。
一名復旦附中文科實驗班學生畢業后在網上寫了一篇文章,回顧自己的高中生活,他提到的細節是:“文科班有個很有意思的活動叫游學,每年寒暑假幾個老師會帶著我們走南闖北。三年里,我們在江西紅土地里摘過柚子,滕王閣前打過太極拳;我們在山東拜過孔廟,傾盆大雨里登頂了泰山,竟也沒人感冒;我們在冰天雪地里走徽杭古道。我媽事后說:‘天吶!黃老師也不怕你們誰摔下去嗎……這些經歷成為了如今已散落天涯海角的我們共同的故事。我們在夜里寫詩,車途中朗誦,泰山上沒有看到日出似乎也并不會讓那場旅行變得不完美。”
給青少年寬松的學習空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與想象,也許就是牛校們共有的特性。
做更好的自己
在學霸集中地,未來的英才,當然不僅僅在牛校。現代社會發展,對人的要求更加立體和多元,只要人保持著學習的激情和主動性,就一定有所收獲,而五角場各個中小學,就用各自的特色教育為學生們提供了不同的發展路徑。

同濟初級中學的百草園。
中華傳統文化,就像一個巨大的寶庫,同濟初級中學從幾年前起,開始將中醫藥科普教育作為自己的特色課程。端午節,同濟初級中學的生物課上,老師將香囊帶進課堂,把香囊里的草藥倒出來,帶著學生分辨這些植物,介紹草藥的功效和使用時節。課堂上老師給學生們介紹艾草、白芷、紫蘇、薄荷、陳皮、金銀花、丁香、藿香幾味中草藥的生物功能,同時又介紹了傳統民俗和傳統禮儀。這個讓人“腦洞大開”的課程,得到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肯定,成為楊浦區區域共享課程。
神農嘗百草,學中醫藥,自然也不能局限于課堂。同濟初級中學有自己的中草藥體驗中心和百草園。學生們可以在幾百平方米的苗圃里,親手種植各類中草藥。在苗圃旁邊的一排教室,部分是供學生動手做實驗的。這所中學里,還有一個看起來相當專業的中草藥展示館,展示了許多中草藥實物。
中草藥只是載體,通過中草藥的學習,學生們可以了解中國哲學、學習傳統文化,未來的國學大師,或許就在他們中間。
上海不少中小學都有足球特色課程,但五角場小學的足球特色課,以“高科技融入體育”讓人印象深刻。這所小學有一間面積160多平方米的大教室,被稱為“未來教室”。分成三個功能區:“足球文化印象”“足球創想制作”“足球運動探索”,每個區域有不同的內容,每個區域,又被賦予豐富的信息化教學手段。第一個學習足球文化,有專門為此開發的App,里面裝著足球俱樂部、足球明星及其技術特點,以及顛球、射門等明星真人演示。第二個開啟足球創想制作,可以動手制作足球、隊服。而在足球運動探索區域,大屏幕上記錄著操場上孩子們的各類運動數據,老師可以根據每個孩子的心肺功能監測,制定不同的鍛煉內容。
五角場另一個“技術含量”頗高的是上海市六一小學教育集團,它是今年6月成立的集團,是楊浦區集團化辦學、教育優質均衡的又一實踐和起點,是楊浦實現教育改革與發展深化與推進。
六一小學教育集團以六一小學為核心,由回民小學、世界小學、市光新村第一小學、政立路小學校攜手組成。六一小學是全國教育技術應用先鋒學校,教育部信息化試點項目學校,在信息化建設、信息化助推教育改革等方面學校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成績。
“STEM”課程就是六一小學教育集團的主要推進項目。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o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英語首字母的縮寫,可以簡單理解為通過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學科知識的融合統整。教育集團將“信息化特色”和“創智課堂”相融合,實施對學生綜合實踐研究能力的培養。“STEM”課程包括:《可視化編程與智能機器人》《3D建模與打印》《數學思維與建模》課程。
小學生學智能機器人、建模?學霸培養基地果真出手不凡。
學霸讓人羨慕,但孩子的健康成長,其實才是家長們最關心的話題,健全的心智是所有成就的基礎。
作為楊浦區一所有著101年悠久歷史的中學,同濟中學一直以注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為辦學特色之一。2014年,學校對心理健康輔導中心進行了全方位改造,添置鋼琴、放松理療椅等硬件設施,開設機器人工作室、音樂創作、沙盤分析等項目,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提升學生的自我評價和成就感。此外,學校還投資10余萬元修建生命精彩體驗館。作為創新實驗項目,生命精彩體驗館實驗用面積134平方米,以生物暖房為基本設施,為學生創設了體驗生命精彩的良好氛圍。
保持健康和懂得審美,是人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的最寶貴的能力,五角場幼稚園把美術教育帶到幼兒的身邊,讓美好的種子從小扎根在孩子的心中。
五角場幼稚園創辦于1976年,是一所有著40年辦園歷史的上海市一級幼兒園、楊浦區首批教師專業發展示范校,也是一所以美術教育為辦園特色的中心幼兒園。走進這所幼兒園,各個細節處都體現出對美的追求,無論是教室內的布置還是室外的裝飾,都是師生們精心設計并動手制作的。這些讓幼兒親身參與的互動,被稱為“玩美”特色課程。
為學霸服務
五角場學霸云集,自然吸引了與學習有關的各種服務,其中有一個將公司總部安放在五角場創智天地的學習App,干脆就取名叫“學霸君”。圍繞學習輔導,市場上出現了不少軟件工具,“學霸君”是最早開發拍照搜題功能的軟件。記者做了一次體驗,用“學霸君”從一本小學一年級奧數練習題中拍照搜題,等待兩三秒鐘,解析就跳上了手機屏幕。
盡管生產的產品服務于學霸,但“學霸君”CEO張凱磊自己經歷的,卻不是傳統的學霸路線。他曾考入南開大學數學系,卻在大二時休學創業。自己桀驁不馴,卻讓用戶們乖乖做題,是不是有點矛盾?一些老師和家長也曾質疑,拍照搜題功能是不是讓學生變得懶惰,反而弱化了學習能力?還有一些人認為,類似的軟件,是為應試教育添油加火。

同濟中學以注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為辦學特色。
針對這些問題,“學霸君”回應說,軟件的服務范圍的確在課內范疇,如果軟件的幫助能夠讓學生更加高效地完成課內學習,那么他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開展課外的活動。而且,課內的學習能力提高,掌握了學習方法,對于人終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是有好處的。至于學習軟件是否會變成作弊工具?“學霸君”的技術男們自信滿滿地回答:完全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控制。
除了拍照搜題,像“學霸君”這樣的學習App,已經可以實現由學生到家長的直播答疑功能,學生和家長可以在幾秒鐘內呼叫到一位老師,老師的授課方式是用板書加真人講解,可以實現老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完整的對話溝通,這種學習方式被比喻為“滴滴打老師”。
把家安在五角場,對于一個服務學霸的機構來說,再合適不過。最近,一位復旦大學數學系的碩士畢業生,成為“學霸君”團隊的新成員,五角場區域的高校畢業人才和豐富的基礎教育資源,是這家公司發展的寶貴資源。
狄邦教育集團,同樣也看中了五角場在發展教育事業上得天獨厚的環境。狄邦教育集團是一家致力于推動基礎教育階段的國際教育和文化交流、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教育機構,3年前,狄邦教育的中國總部,落戶在創智天地。“這里鬧中取靜,周邊都是科創企業,文化氛圍很好。大學路就在不遠,生活方便,我們很多外國同事都選擇居住在這附近,下班后吃吃飯、朋友小聚,都很好。” 狄邦教育管理集團副總朱非一說。
近幾年,很多中國家庭希望孩子從小接受國際化教育,以便以后到國外學習時,能夠更好地適應和銜接海外教育體系。因此,一些學校開設了國際部,這些基礎教育階段學校的國際部,需要成熟的教育機構運營,狄邦教育就是最早將海外課程帶進中國學校的機構之一。
現在,狄邦教育與國內28所公立高中聯合運營國際部,在上海與上海交大附中聯合運營國際部,狄邦教育負責除學校硬件外的所有事務,包括課程設計、外籍教師的招聘、教學管理、升學顧問等教育中最關鍵的環節。
當然,也有一些中國學生,沒有就讀于國際部或者國際學校,但也喜歡到國外求學,他們需要在課外再補充原汁原味的海外課程,幫助他們考上海外學校。這部分需求近些年越來越大,因此,狄邦教育在創智天地的辦公樓內,開設了“英銳國際教育”的教室,每到周末,辦公樓里就會引來少年們的聲音。朱非一說,開學校對環境有很高的要求,創智天地交通便捷,周邊比較安全,很“像”開學校的地方。
一棵茂盛的大樹下,必定有肥沃的泥土,一個學霸云集的地方,一定有濃厚的學習氛圍和豐富的學習資源,五角場,就是這樣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