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飛
民辦高校是我國高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師生關系的好壞,既牽扯到高校師生之間的權益,又制約影響著民辦高校的辦學質量及社會聲譽。近年來,因高校師生關系不睦而引發的爭論較多,如何重新審視和定位民辦高校師生關系,已成為民辦高校建設的重要課題。本文基于法律視角,從社會熱點切入,探究法律視角下民辦高校師生和諧關系建設的措施方法。
【關鍵詞】法律視角;民辦高校;師生;和諧關系;措施
師生關系建設是衡量學校教學質量,反映學校教學風貌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時有出現的“斷絕師生關系”事件,如廈門中山市小欖鎮福興學校因春游而出現的“斷絕師生關系書”,中國人民大學孫家洲教授與其新招碩士生郝相赫就微信朋友圈內容而引發的“斷絕師生關系公開信”爭論,透射出我國高校間師生關系建設尚未完善,相關法律保障亟需健全等問題。
1 民辦高校師生和諧關系建設的基本內涵
民辦高校師生關系建設指的是教師與學生在開展教學過程時,基于各自的角色、地位、規范及任務,圍繞教學目標而實施的關于知識傳授、思想交流、學術研討等一系列的交往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通過互相影響,互助合作,最終達成師生關系的和諧化,有序化。在民辦高校師生和諧關系的構成層次上,涵蓋了師生教育關系、師生心理關系、師生倫理關系及師生社會關系,各層次間又體現出層層遞進,互為影響的特征。
2 民辦高校師生關系建設中出現的相關問題
民辦高校師生關系建設環節,凸顯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首先,師生關系僵硬化。在民辦高校中,受傳統理念影響,民辦高校教師一般將自身置于教學主導地位,對學生的學習及行為加以督導引領,學生在師生地位上處于弱勢方。其次,師生關系被動化。民辦高校教師具備專業及兼職雙重特點,師生關系更多地呈現在課堂教學中,在課堂之外,師生情感交流溝通的機會較少,師生關系及對話被動化趨勢較為明顯。第三,師生關系冷漠化。受前兩個方面制約影響,民辦高校師生關系顯露出世俗化,金錢化等弊端,師生間以金錢開展學術交易,師生課堂外冷漠化現象較為普遍。最后,師生關系法律觀念及權益意識不強。在師生關系的法律地位上,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具有自主施教權,而學生具備自由選擇權,這是教育公平化及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在對民辦高校師生法律關系的梳理上,教師與學生之間尚存在認識上及理解上的偏差和誤區。
3 法律視角下民辦高校師生和諧關系建設的措施路徑
民辦高校師生關系建設,涉及到國家教育部門、法律部門、高校、學生、教師等多個層面,需要各方捋順師生間存在的教育、心理、倫理及社會關系,采取相應措施,使民辦高校師生關系建設向著和諧化、民主化、公平化方向發展。下面予以具體分析探究。
3.1 健全高等教育法律法規
首先,在高等教育法律法規中,應對教師與學生所具有的實體性權利加以明確。所謂教師與學生的實體性權利,指的是民辦高校教師及學生以法律主體存在時,其所具備的相關資格、權利、主張及相關義務等。在教師與學生的實體性權利這一層面,我國高等教育法律法規有所涉及,但在具體的權利義務分配上尚不夠明確和具體,其可行性不強,在具體落實中存在較大的難度。也正是基于教師與學生之間在實體性權利上不夠明確,導致“斷絕師生關系”事件呈現出較強的爭議性,這就需要國家法律部門應對《民辦高校教師法》及《民辦高校學生法》加以補充完善,對教師與學生的法律地位、法律關系、權利義務、爭議解決程序等予以具體化。
其次,在高等教育法律法規中,應對教師與學生實體性權利受阻后的后續權利加以完善,明確其各自的程序性權利?,F階段,涉及到教師與學生實體性權利受阻后的權利救濟,主要是以申訴為主,對其他的司法救濟路徑并未加以具體明確的規定,這也是引發師生關系僵化及惡化的重要原因。針對這一弊端,高等教育法律法規中,應對教師與學生的陳述權、申辯權、申訴權、仲裁權、訴訟權加以細分,對以上權力的實施范圍及程序進行明確規定,從而將民辦高校師生關系置于一個整體法律框架內。
3.2 民辦高校應注重補充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
作為民辦高校而言,其是協調師生關系,及時介入紛爭的第一參與者,在對民辦高等學校的教師及學生法律法規加以健全后,針對民辦高校師生關系的特點,民辦高校自身也應注重通過學校規章制度的完善,進一步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化及有序化。在制定民辦高校規章制度時,要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第一,合法性。民辦高校在規章制度制定及補充上的合法性,指的是在擬定規章制度時,要以國家法律法規為基本準則和參考標準,不應違背相關規定,避免出現規章制度隨意性過大等現象。此外,在與國家制定實施的民辦高校法律法規相一致的前提下,民辦高校規章制度應突出強調對教師及學生合法權益的保障,要注重公平公正,彌補民辦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地位差距,推進民辦高校師生關系的平等化,公平化。在制定出本高校規章制度后,相關高校管理部門應對其進行核實及審查,著重對涉及師生關系的相關內容及規定加以審核,對其中出現的違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或師生法律關系及地位不均等的內容進行及時修改,廢止。
第二,合理性。合理性是指民辦高校應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來對相關的規章制度進行解釋及判斷。在民辦高校師生關系建設中,針對師生關系冷漠化及僵硬化現象,在高校規章制度建設中,可適當補充增進師生關系和睦的相關內容,本著更好地促進師生交流,規范民辦高校教學秩序的目的,探索合理化的教師與學生權益共享機制,在教師與學生的考評中增加相關的師生合作交流研討內容及項目。
第三,互動性。在民辦高校師生關系建設中,作為學校管理部門來講,其不應進行單方面的規章制度制定,而要使民辦高校教師與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通過兩方代表的溝通交流,增強高校規章制度的可行性及針對性。在規章制度實行中,涉及到的某些問題及決策,要通過會議的形式三方進行互動,真正使高校規章制度發揮其在促進師生關系和諧建設方面的作用。
3.3 跟進民辦高校師生關系后續保障機制建設
首先,應對師生關系申訴制度及調解制度加以完善。在民辦高校師生關系的申訴制度完善上,要對師生關系出現爭議及申訴時的時效、申訴流程、申訴機構及申訴受理等內容加以說明,讓師生可以通過正常途徑展開維權行為。在調解制度的完善上,要建立第三方參與及引領的師生關系調解及溝通機制,在尊重師生當事人意愿的基礎上,靈活采用多種調解手段及方法,緩解師生之間出現的摩擦及矛盾[4]。民辦高??梢猿闪熒P系調解組織,及時跟進師生矛盾及糾紛。
其次,要健全民辦高校師生關系監督保障機制。在師生關系監督中,全面發揮家長、社會、學校的多方監管,涉及民辦高校師生權益及規章制度的建立補充時,要做好制度公示,接受司法部門、社會團體的共同監督,并師生關系中出現的侵權行為,及時進行舉報,促使民辦高校師生關系平穩順滑。
第三,從感性角度出發,在情感上為師生關系和諧建設提供途徑,拉近師生關系。如學生生病,輔導員及任課教師探望慰問;教師無償為學生補課;學生在教師節等特殊節日為老師送上祝福;學校在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里,營造溫馨氣氛,提供節日食品;學校為寒暑假不回家的學生提供住宿服務;畢業生離校時,所在學院領導安排送別活動等。
4 結語
民辦高校師生關系建設涉及到學校師德教育、社會責任教育、法律規范教育等多個方面,從法律視角上看,民辦高校師生關系和諧建設要注重從法律地位的確立、權利義務關系的明確、申訴,監督機制的跟進等環節加以完善,以此保障民辦高校師生關系始終處于和諧順暢的狀態之中。
參 考 文 獻
[1]崔璐.民辦高校師生關系問題研究[J].價值工程,2014(01):279+280.
[2]曹飛.提升民辦高校師生關系的探討[J].東方教育,2013(z1):4.
[3]郭曉榮.關于構建民辦高校和諧師生關系的思考[J].網友世界·云教育,2013(18):139.
[4]張植卿,張秀麗,呂春燕等.民辦高校和諧師生關系的定位及特征研究[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1(01):77-80.
[5]何景春.關于高校法律關系研究的幾個問題[J].世紀橋,2010(01).
[6]杜麗君,占飛.民辦高校師生法律關系特征及性質探討[J].法制與社會,2015(08).
[7]朱帥,馬菁.淺議高校與學生的法律關系[J].成功(教育),2012(08).
[8]于洋,劉富江,曲樂,王欣然.高校和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探析[J].法制博覽,2015(30).
[9]朱曼.論民辦高校共生型師生關系的構建[J].學理論,2015(11).
[10]王宇航.淺析教師人格魅力與師生溝通的關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03).
[11]明月梅.高校師生關系之管見[J].職業時空,2013(12).
作者單位
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 吉林省長春市 1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