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軒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6)17-0039-02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自然災害頻發,農民群眾對農業保險的認識不斷提升,投保面積、險種、金額等呈現不斷增長的態勢。農業保險補貼關系到民生,如何確保農業保險補貼等一系列惠民政策不打折扣、解決好“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國家審計機關應密切關注補貼資金動向,審查是否存在套取補貼資金、挪用補貼資金等違規違紀現象,確保農民群眾的利益與權益不受侵害。
關鍵詞:農業保險 保險補貼 計算機審計方法 審計
一、農業保險的起源及內涵
(一)農業保險的起源。我國的農業保險起始于20世紀50年代,中間曾一度中斷,到20世紀80年代初又開始逐步恢復。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農業保險在困境中艱難推進并取得了一定成績,主要反映在險種逐步增加,保險面不斷擴大,保費收入大幅增長等方面。自2007年中央財政實施補貼政策以來,我國農業保險發展迅速。從農業保險承保品種上來看,已經覆蓋了農、林、牧、副、漁業的各個方面,逐步成為繼車險和企財險之后的第三大險種。本文以種植業為例進行分析。
(二)農業保險的內涵。農業保險是指保險機構根據農業保險合同,對被保險人在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生產過程中因保險標的遭受約定的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險事故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的保險活動。
二、農業保險補貼審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一)農業保險補貼審計的重要性。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保險機制正在逐步建立完善,農業保險投保范圍不斷擴大,相應的農業保險補貼配套機制及制度也在逐步建立健全,有利于農民抵御自然災害給農作物造成的損失,為農民利益提供雙重保障。
(二)農業保險補貼審計的必要性。隨著農業保險補貼比例的不斷增加、補貼金額不斷提高,一些不法分子將農業保險補貼視為“囊中之物”,伸出了罪惡之手,與民爭利,挑戰法律底線。農業保險補貼審計主要審查是否存在混淆險種套取補貼、虛列農作物面積套取補貼、虛報保險套取補貼等一系列違規違紀現象,其目的是保障財政資金安全運行、保障農民的切身利益、提升農民抵御防范自然災害的能力。
三、農業保險補貼相關定義
以種植業為例,種植業保險補貼險種的保險責任為人力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包括風災、雹災、暴雨、洪水、內澇、凍災對投保農作物種植成本造成的損失。保障金額原則上為保險標的生長期內所發生的直接物化成本,包括種子、化肥、農藥、灌溉、機耕和地膜等成本。種植業保險的保險費率為:玉米7%、小麥5%、棉花6.5%、水稻6%、花生4%、大豆6%、油菜5%、馬鈴薯6%。如圖1所示。
種植業保險保費補貼比例為:中央財政補貼40%、地方補貼40%、農戶承擔20%。具體如下:(1)小麥、玉米、棉花的保險保費:中央財政補貼40%,省級財政對直管縣補貼32.5%、對非直管縣補貼25%,市級財政對非直管縣補貼7.5%,縣級財政補貼7.5%,農戶或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承擔20%的保費。(2)花生、馬鈴薯、大豆、水稻、油菜的保險保費:中央財政補貼40%,省級財政補貼25%,市級財政對非直管縣補貼7.5%,非直管縣財政補貼7.5%,直管縣財政補貼15%,農戶或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承擔20%的保費。
四、農業保險補貼套取種類
農業保險補貼套取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套取財政補貼,另一種是間接套取。直接套取是指保險公司虛增投保份額、虛增耕地畝數、混淆農作物、混淆險種套取財政補貼。例如:自行墊付資金、種植期相近以低套高,將商業險與政策險融為一體。間接套取是指保險公司利用虛假理賠、鄉鎮村墊付政策保險資金等形式套取財政補貼。例如:保險公司虛報受災、為完成任務用鄉鎮村財政資金墊付保險等情況。
五、農業保險補貼的審計方法
(一)傳統的審計方法。農業保險補貼的傳統審計方法是從保險公司投保單、理賠單以及財政農業保險補貼領取單等紙質材料入手,利用傳統的審計方式審查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效益性,延伸到投保單位、農民投保的實際情況,主要檢查是否存在套取財政農業保險補貼、是否存在虛假理賠等違規違紀現象。主要方法如下:首先以保險公司領取種植業保險財政補貼額以及承保面積為基數,向財政部門、國土部門、農業部門延伸財政補貼的金額、農用耕地畝數、當期農作物種植種類以及種植面積,查看是否存在實際耕地畝數小于種植保險補貼畝數,查看是否存在混淆農作物種植畝數、農作物成長期內重復參保其他農作物等現象。其次以保險公司種植業保單為基準,向投保單位或農戶進行延伸,查看投保單位或農戶的實際自繳保費與保單的投保金額、畝數、農作物種類是否一致,查看是否將其他種植業商業保險與政策保險混淆套取政策保險補貼,查看投保戶或農戶繳納政策種植業保險比例是否符合國家政策、是否存在超范圍、超標準收費等現象。再次以保險理賠單為基礎,結合本地實際氣象資料、自然災害報告等情況,查看理賠手續是否完善,查看理賠支付形式是否合規、合法,查看受災農戶的簽字是否規范合法等。
(二)農業保險補貼計算機審計方法(以小麥為例)。隨著農民對農業保險投保的意識不斷提高,農業保險投保的面積不斷擴大、農戶不斷增加、險種不斷更新和增多、投保金額和財政補貼金額不斷增長等。新形勢下傳統審計方法已不能滿足農業保險補貼審計的需要,不能滿足提升審計工作質量、工作效率和防范風險的需求。計算機審計方法的引入,有效應對了大數據分析,逐步彌補了傳統農業保險補貼審計方法的弊端。農業保險補貼計算機審計方法及步驟如下:
1.獲取數據。從財政部門獲取小麥政策保險補貼金額、糧食直補等數據資料,從農業部門獲取良種補貼等數據資料,從國土部門獲取基本農田耕地畝數等數據資料,從保險公司獲取投保單、理賠單等數據資料,從氣象部門獲取農作物投保期的氣象條件等相關的數據資料。
2.導入數據。將從財政部、農業部門、國土部門、保險公司以及氣象等其他相關部門獲取的數據導入計算機審計軟件系統。
3.分析數據。
(1)“單表身份證號重復,姓名不同”理賠情況。
select count(*) as 次數,身份證號 into 重復身份證號小麥 from dbo.理賠小麥 group by 身份證號 having count(*)>1 order by 次數 desc
select a.*,b.次數 into 重復身份證號小麥一 from dbo.理賠小麥 a,dbo.重復身份證號小麥 b where a.身份證號=b.身份證號 order by b.次數 desc
select count(*) as 次數,身份證號,姓名 into 重復身份證號小麥二 from dbo.重復身份證號小麥一 group by 身份證號,姓名 order by 次數 desc
select count(*) as 次數,身份證號 into 重復身份證號小麥三 from dbo.重復身份證號小麥二 group by 身份證號 having count(*)>1 order by 次數 desc
select * from dbo.理賠小麥a,dbo.重復身份證號小麥三 b where a.身份證號=b.身份證號 order by a.身份證號
生成審計疑點,有待審計進一步核實,對問題進行定性處理。
(2)“理賠面積大于投保面積”情況。
select 保單號,姓名,身份證號,卡號,賠付金額,賠付金額/60 as 賠付畝數 into 理賠畝數中間表 from dbo.理賠小麥 where 賠付金額/60>5 order by 賠付畝數 desc
select a.保單號,b.保單號,a.姓名,a.身份證號,a.賠付畝數,b.畝數,賠付畝數-畝數 as 差額,b.地址 from dbo.理賠畝數中間表 a,dbo.小麥 b where a.身份證號=b.身份證號 and a.保單號=b.保單號 and 賠付畝數-畝數>0 order by 差額 desc
生成審計疑點,有待審計進一步核實,對問題進行定性處理。
六、結論
農業保險補貼是利國利民的大事,與其相關的法律法規正在逐步完善,社會各界對農業保險補貼高度重視,不法分子套取農業保險補貼的手段也越來越隱蔽、技術方法越來越復雜。審計人員應不斷加強對農業保險補貼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綜合業務素質、不斷創新農業保險審計方式、方法及技巧,充分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做好經濟安全衛士,確保農業保險補貼資金安全高效運行、確保農民利益不受侵害。S
參考文獻:
[1]門韶娟,胡琦佳.大數據時代國家審計的發展變革[J].商業會計,2015,(13).
[2]王春華,胡忻.審計風險的探究與防范[J].商業會計,2014,(18).
[3]羅鵬.我國農業保險事業的現狀、問題和改進措施[J].技術經濟,2005,(12).
[4]李長健,王悅.WTO環境下農業保險的補貼制度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5,(10).
[5]鮑金紅.試論我國農業保險中的政府角色和作用[J].統計與決策,2005,(16).
[6]王海青.我國農業保險補貼初探[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