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峙淼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了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近些年來企業間的并購重組日趨增加,而在重組過程中如何進行稅收籌劃成為企業關注的一個重點。企業重組可以分為以下多種形式:破產重組、企業合并、接收、接管、標購、分立、剝離、售賣、清算等。其中清算和企業合并是比較主要的兩種形式,本文就是對這兩種形式的稅收籌劃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企業重組;企業合并;企業清算;稅收籌劃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4-000-01
所謂的企業重組指的是:企業通過采取正常運營之外的方式,如:股權和資產的收購、債務合并、重組等,讓企業自身的經濟結構和法律結構出現較大改變的交易或行為。在企業重組行為中,比較重要的就是企業的稅收籌劃。稅收籌劃指的是:遵守有關法律章程的規定,企業的代理機構或者其納稅人從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避稅方案的行為。科學合理的稅收籌劃能夠有效的幫助企業減輕賦稅壓力,降低企業成本,以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一、幾種主要的企業重組稅收籌劃方案
(一)企業合并的稅收籌劃方案
企業合并是一種通過不斷的擴張,拓寬營銷渠道,降低企業風險,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的重要方法。稅收作為一項法定的成本費用支出,會對企業的日常運營和投資活動、企業重大決策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企業要充分理解稅法,充分發揮企業合并的各個環節的避稅作用,以實現降低合并成本,追求合并效益最大化的目標。企業的合并重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債務承擔、股票交換和現金支付,它們對于稅收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這就有利于企業的稅收籌劃。
1.購買現金的方式。對被合并的企業來說,這一方式的稅負最重,因為被合并的企業要按照相關的規定繳納與轉讓資產相對應的稅款,對被合并企業的股東而言,這一方式基本不會產生任何的節稅收益。被合并的企業股東在收到合并公司的現金之后,會被作為其轉讓股份的收入,獲得資本收益,因此要對該收益繳納所得稅。但是,該方式能夠在取得節稅收益的過程中進行合理的變通,也就是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來減輕賦稅壓力。
2.交換股票的方式。對合并企業來說,在合并過程中可以按照虧損抵稅的有關規定,取得節稅收益。對于被合并的企業而言,如果合并的股權支付比例符合相關的要求時,就不需要明晰轉讓資產所取得的利益,因此不需要對該收益繳納所得稅。對被合并的企業股東而言,用股票交換這一方式進行企業合并,可以延長納稅的期限。假如被合并的企業股東沒有取得所合并企業支付的現金,沒有資本得利時,那么該合并方式所產生的所得稅能夠延長到股東出售其股票的時候再進行征收。
3.債務的承擔方式。對被合并的企業和被合并企業的股東而言,債務承擔這一方式所產生的稅負是最少的。按照這一合并方式,被合并的企業對于資產的轉讓所得不需要進行計算,被合并的企業的股東會被當作自愿放棄舊股。所以,被合并的企業和它的股東就不需要繳納所得稅。除此之外,合并企業要無償承擔被合并企業的債務,因此不利于合并企業取得經濟收益。然而,假如從稅負的角度看,被合并企業的債務中較大數額的計息債務,因此合并企業能夠從中得到債務利息抵稅的節稅利益。
(二)企業清算的稅收籌劃
清算所得是指企業的全部資產可變現價值或者交易價格減去資產凈值、清算費用和有關稅費的結余。企業清算指的是:企業在宣布停止正常經營之后,除了分力和合并的原因之外,結束企業的法律關系,注銷企業的法人資格的行為。根據我國的企業所得稅法的相關規定:納稅義務人完成企業清算之后,清算所取得的收益要按照相關的法律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因此,企業法人的資格會在企業完成清算之后自動消失,可是少繳納稅款符合自利這一動機,因此,在企業的清算過程中怎么實現納稅籌劃,一般采取下面的2種方法
1.調整企業的清算日期
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在企業進行清算這一年,要劃分兩個納稅年度,分別是:從當年的 1 月 1 號到清算開始日是第一個個納稅年度,從清算開始日到清算結束日是第二個納稅年度。選擇不同的清算日期,就會產生兩個納稅年度不同的應稅所得,影響企業的所得稅負。科學合理的調整企業的清算日期,能夠減少清算期間的應稅所得額。假如企業在進行清算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大量的盈利,就可以把清算日往后適當推遲,用這段時間產生的費用來抵消企業的盈利,可以減少清算所得,幫助企業少交所得稅。
2.清算所得中資本公積項目的稅收籌劃
資本公積指的是:由其他單位、其他個人或者投資者的投入,其所有權應當屬于投資者,可是并不構成實際收益資本的權益資本。在資本公積金中,除了企業法定資產的重估增值和接受捐贈的財產之外,剩余的其他項目能夠從清算所得中扣除。對于重估增值和接受捐贈而言,一產生就應該及時計入資本公積,在清算的時候并入清算所得并且予以課稅,這其實就是增值的那一部分能夠延長納稅期限。目前,企業所擁有的許多資產都處于增值期(如房地產業),所以如果其他條件不變,就能夠創造更多的條件對資產進行評估,把評估增值后的資產價值當作折舊計提的基礎,就能夠比之前更多的計提折舊,也能夠抵消掉更多的所得稅,減輕企業的賦稅壓力。
二、在企業重組過程中,稅收籌劃的注意事項
企業重組有利于升級企業的產業結構,增強企業自身的競爭力。盈利是企業生產經營的目的,因此要通過各種辦法來降低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的成本。而企業在重組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稅收籌劃來降低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符合公司盈利的目的,更符合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稅收籌劃需要從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出發,作出科學合理的安排和規劃,因此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入學習研究現行有關稅法政策及稅制變化規律
稅收籌劃是一項全面性的工作,涉及企業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搜集、籌劃方案的過程中,要從實際出發,與此同時要充分學習、了解國家關于稅收的法律政策,以便于在稅收籌劃的具體操作中充分利用國家的政策扶持和稅收優惠。在把握國家目前的稅收優惠政策的同時,也要及時關注國家稅收政策的調整,把握稅制變化發展規律以及稅收優惠政策的變動趨勢,從而達到實現減少企業稅負,增加企業利益的目的。
(二)對稅收籌劃的界限加以把握
先要弄清稅收籌劃與偷稅、避稅的區別。偷稅、避稅行為是不合法的,都與我國的稅法精神背道而馳,是我國法律所明文禁止的。而稅收籌劃則是企業在遵守稅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的正常行為,是企業在充分了解、比較、研究稅法的基礎上,為了減少本企業的稅負而進行的最優納稅方案的選擇行為,是稅法政策鼓勵和引導的結果。
參考文獻:
[1]徐向真,劉毅.企業重組中的稅收籌劃[J].稅收籌劃,2013.
[2]王云海,安莉莉.企業并購重組中的稅收籌劃探討[J].時代金融,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