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學義
摘要:隨著市場的發展和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國小企業審計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包括企業自身和大環境的影響。近幾年,我國小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明顯。因此,小企業審計風險受到的關注也逐漸增多。本文簡要闡述小企業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及其基本因素。并依據當前實際,詳細分析了小企業審計風險的控制策略。
關鍵詞:小企業;審計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4-000-01
經濟的發展使得我國小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從長遠來看,我國小企業的發展空間仍然很大。但小企業由于管理水平和經濟實力等的限制,導致小企業審計中存在的風險也比較大。為了能夠對小企業的審計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奠定良好的發展條件和市場環境,有必要對小企業的審計風險控制進行研究和探討。
一、小企業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內部控制機制失效
小企業的股東數量一般都不多,企業運行和管理權力的分配等很難合理設置,企業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流程的完善和執行力度不夠,內部控制普遍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時,許多小企業對財務管理和專業人才的聘用缺乏足夠的重視,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的不重視對企業會計核算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導致企業的日常管理相關理念難以得到有效的貫徹落實。企業運行本身存在的風險,以及日常管理中存在的控制風險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同時,小企業的審計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二)法律法規不健全
目前,我國在審計方面的規定仍不夠完善,這對企業的系統審計質量有直接的影響。雖然我國已經有審計相關的法律條例出臺,但專門性和針對性仍舊不強。從法律條例的內容看,由于市場發展速度較快,部分法律的可行性和配套性并不強。同時,由于涉及到的細節較多,因此許多法律條文的制定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法律條文中存在一定的矛盾,或規定條例的重復等,導致在實際的法律踐行中,審計過程中產生風險的幾率更高。
(三)審計資源投入不足
審計資源投入是指審計機構投入小企業審計業務中的人員數量、時間及專業素質,專業素質包括足夠豐富的理論知識,以及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小企業審計業務對審計機構門檻較低,業務承攬競爭激烈,所以一般審計收費較低。審計機構考慮到自身效益,往往很難向小企業審計業務中投入足夠的審計資源,導致小企業審計失敗的風險大大提高。
二、小企業審計風險的基本因素
一般來說,小企業審計失敗是由于審計風險導致的。風險會對企業業務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帶來一定的影響,使得企業管理層的決策出現失誤,影響企業的管理和發展。審計風險的基本因素有三個內容。一是固有風險,這一因素相對比較獨立,與企業的內部管理機制等也無關。固有風險較高是所有小企業都存在的普遍問題,尤其是在企業的經營和管理過程中存在違法違規現象時。二是控制風險,企業內控機制的設置和應用程度不高時,容易導致企業業務信息失真。我國的許多傳統企業存在一定的管理弊端,例如權利比較集中、人員素質水平差距較大、管理制度不夠完善,運營能力不強等。三是檢查風險,是指在既定的企業審計過程中,未發現企業業務及財務信息由于舞弊或錯誤而導致的重大錯報的風險。
三、小企業審計風險控制策略
(一)構建嚴格的內控機制
嚴格的內控機制的構建,離不開管理人員的充分參與。通過內部管理人員,尤其是高層管理人員的積極參與,提升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可靠性、經濟效益,以及為小企業的相關管理制度的規范提供一定的支持。同時,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是企業構建嚴格的內部控制機制的基礎條件,清晰的權利和責任分配制度,是小企業加強內部控制機制建設的首要任務,同時也是提升小企業日常管理效率的重要條件。所以,對小企業的內部控制機制和效率評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通過評估,能夠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解決,進而促進內部控制機制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此外,針對小企業的數據庫也需進一步完善,以盡量降低小企業審計風險的產生。
(二)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
完善的法律法規是規范企業審計行為的基礎。針對目前的實際情況,一方面可借鑒國外的優秀經驗,進行法律法規的調整;另一方面,可依據小企業的實際發展現狀,制定適合小企業審計業務的法律條例。總之,法律法規的健全需以實際現狀為切入點,對小企業審計風險的控制進行研究和探索,并根據變化及時進行改進和協調,加大相關條例的建設力度。進而為小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以及明朗的、健康的環境,以盡量規避審計人員徇私舞弊等現象產生,以及審計工作中的失誤等導致風險的產生。同時,還應制定嚴格的懲罰條例,加強對審計的監督和管理,盡量降低風險的產生幾率。
(三)改進和完善審計方法
審計方法本身存在的弊端也是導致風險產生的原因之一,在對審計方法進行改進的過程中,需依據國際公認的審計方法進行調整。在相應的調整、審核以及測試的過程中,需注意的是,應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改進。一般來說,小企業自身也存在不足,例如企業管理不夠完善,相關的數據和信息分類不夠明確等,這些小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也對審計風險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事實上,僅僅依靠數據進行日常管理和審計行為,難以獲取真實的財務信息,參與審計的工作人員也容易被表象誤導,不利于小企業審計活動的進行。此時,可采用復核技術,并逐漸擴大這一技術的應用。也就是說,可將對財務信息的審計擴展到其他信息的審計,加強對財務信息的控制,進而降低審計風險。
(四)強化審計人員素質建設
降低審計風險的根本方法,即是不斷提高審計機構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工作能力,通過對審計人員質量的掌控,加強小企業審計業務中審計隊伍的建設,進而提升對小企業審計業務風險的應對能力。一方面,可設置科學的人才招聘機制,實現對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工作能力以及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嚴格審核,進而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針對企業的在崗審計人員及外聘審計機構,可加強對專業知識以及職業道德等的培訓和考核,強化小企業的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的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同時,也打造出高質量的專業審計隊伍,促進企業和小企業審計業務的長遠健康發展。
四、結束語
總之,小企業審計風險的控制是促進小企業實現長遠、穩定發展及提高審計質量的重要環節。通過構建嚴格的內部控制機制、建立健全的法律體系、改進和完善審計方式,以及強化審計人員的素質建設等方式,從小企業的內部發展和外部環境兩個方面提出了審計風險的控制建議,推動小企業審計業務的規范,促進小企業業務和財務信息的真實、準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