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鄉村旅游的內涵界定了鄉村旅游的概念,并討論了鄉村旅游對我市旅游業建設的意義,根據我市目前旅游業建設的形勢下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我市鄉村旅游開發的幾點構想。
關鍵詞:發展;鄉村旅游;特色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4-000-02
鄉村旅游,實際上就是利用農業和鄉村資源而開發的一種集休閑、觀光、度假、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產品類型,是傳統的第一產業――農業與新興服務業――旅游業的一種有機結合,是利用第一產業的資源進行第三產業的經營,實現鄉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的新途徑。
一、我市鄉村旅游發展情況
(一)我市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近年來,蓬萊市不斷調整旅游產業結構,在原來北部“仙、閣、海”的基礎上,在中部發展“酒、湖、馬”,在南部打造“山、林、泉”,形成城鄉互動、全域旅游的發展格局。自2012年3月份以來,蓬萊市集中各方面政策、資金、資源,發動市、鎮、村三級共同參與,圍繞“村容整潔環境美、村強民富生活美、村風文明人文美、村穩民安和諧美”的“四美”目標,啟動了“蓬萊美麗鄉村”創建活動。依托特有的葡萄與葡萄酒和旅游兩大優勢產業,通過科學規劃,挖掘各村優美景觀、民俗文化、優勢產業等資源,把休閑農業、鄉村旅游作為發展重點,推進鄉村產業化經營,大力普及綠色、無公害有機等農產品生產技術,扶持發展一批檔次高、帶動強、服務設施完善的農家樂、民俗游等鄉村旅游項目,推進農產品向休閑商品、農業園向休閑景區、產業村向旅游風情村轉變。活動開展以來,新成立農業合作社5家,發展“農家樂”1200余戶,建立了和圣農業生態園、和易有機農場、南王鎮三包家“開心農場”等采摘基地,培植賞花節、采摘節、民俗文化節等鄉村游項目23個,吸引“鄉村游”游客超過100萬人次,創造綜合效益2億多元。魅力獨具的木蘭風情、如詩似畫的金山勝景、綠野閑園的開心農場、黃金河畔的度假山莊等成為首批10個“美麗鄉村”的特色品牌。
(二)我市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市鄉村旅游資源豐富,特色鮮明,但缺乏宏觀指導和必要的資金投入,目前還停留在低層次的發展階段,存在很多不足,發展過程中還需要克服很多困難。
一是管理不規范。目前,我市鄉村旅游經營點分布分散,沒有詳細的發展規劃,雖然做了幾個片區的打包規劃,但缺少有針對性的鄉村旅游的線路,各旅游點之間缺少協作,未能實現客源上的共享。在經營過程中,客源主要靠旅行社推薦或者游客主動要求,市場運作隨意性較大。此外,在接待游客過程中,住宿條件和收費標準隨行就市,而農戶與農戶之間往往因為爭奪客源而競相降價,農戶經營收益很難保證,易發生惡性競爭事件,影響我市旅游城市形象。
二是宣傳不到位。
三是軟硬件設施不完善。目前,我市大部分鄉村旅游點軟硬件設施不完善,大部分是由農舍改造的家庭旅館,由農戶自主經營,缺少相關業務方面的培訓和指導,接待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我市重點鄉村旅游產品規劃
(一)漁家樂
濱海漁家樂的開展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其一是在中高端的濱海度假區中融入漁家樂的元素,讓游客在高端的設施中能體驗到漁家樂的內容;其二是在銅井等濱海鄉村地區開展原生態的漁家樂鄉村旅游,比如乘坐漁船下海、吃漁家飯、當一天漁民等。
(二)葡萄海岸鄉村旅游產品
產品定位為:世界七大葡萄海岸、“葡萄酒文化”典型體驗旅游地和度假地、“藍海、綠山、紫葡萄園”的葡萄海岸田園風情體驗地。以葡萄酒莊園、葡萄小鎮、鄉村葡萄園三種模式打造葡萄海岸鄉村旅游產品。
1.葡萄酒莊園模式
功能分區可分為:
(1)葡萄種植區——起伏的山地,修葺齊整的葡萄園,構成了浪漫的葡萄田園大地景觀;
(2)酒堡建設區——葡萄酒的釀制加工區域和莊園主人的住房。葡萄酒加工區包括葡萄酒加工作坊或車間,葡萄酒儲藏地窖、品酒室等;
(3)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區,如高爾夫、SPA酒店、餐館、博物館等,可與酒堡建設區相結合,也可獨立成區;
(4)循環利用區——對等葡萄酒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進行循環利用的區域,如利用酒糟制作有機肥或進行種植和養殖。
酒堡建筑類型可選擇復古型酒堡、原地域型酒堡、國際風格酒堡以及個性化風格酒堡等。
酒莊項目設計在突出藝術氛圍和環保理念的前提下,可設置運動休閑項目、美容養生項目、特色美食項目等。
2.葡萄小鎮模式
以劉家溝、大辛店等葡萄酒強鄉鎮為著力點,以“小鎮”+“葡萄酒莊+鄉村葡萄園+景區”的組團發展模式,差異開發,打造獨具魅力的主題小鎮,構建蓬萊的葡萄小鎮體系;葡萄小鎮的重要作用在于為蓬萊葡萄酒旅游提供旅游服務支撐和公共服務支撐,同時各具特色的葡萄小鎮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3.鄉村葡萄園模式
結合蓬萊本地葡萄種植,以“葡萄種植園+鄉村果園”的開發模式,注重“鄉村性”的細節體現,發展鄉村葡萄園產品。鄉村葡萄園主要以大眾游客和蓬萊的本地游客為對象,是蓬萊葡萄酒旅游產品體系中的重要類型。在經營主體上,葡萄園主要由農戶經營,是一種富民旅游產品。
4.生態谷產品
產品定位為國內知名的風景道旅游精品、蓬萊葡萄酒旅游和鄉村旅游的精華展示區域。生態谷旅游道路是連接蓬萊市區和艾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一條旅游專用道路。以生態谷風景廊道形成串聯起沿線的重要旅游景點的南北游覽帶;沿途形成抹直口村(以海草房為主要特色)、南王山谷(以葡萄酒莊為主要特色)、會文(以葡萄采摘為主要特色)、得口店(結合臥龍水庫發展農家樂鄉村旅游)、溫石湯(以溫泉洗浴為主要特色)、獵王谷(以葡萄酒莊旅游為特色)、大道劉家(以山區鄉村旅游為主要特色)7個特色鄉村和葡萄酒旅游點。
5.蓬萊山產品
產品定位為蓬萊旅游板塊的南部增長極、以仙境文化為特色的國家森林公園和環渤海地區著名的旅游勝地。突出“三重仙境之天上仙境;產品多彩,四季可游;南接北引,東拓西進。”的設計理念。一核一環、三重仙境、七星相輝:大劉家水庫周邊設立旅游服務基地及碧湖基地形成旅游服務核心,并構筑從大劉家水庫經南官山村到林場再到大劉家水庫的主要游覽環線。形成艾山主峰的“天庭仙境”、崮山的“王者仙境”和峽谷間的“桃源仙境”。并細化為天庭險峰景區、天庭度假景區、北崮王者景區、南崮龍興景區、桃源瑤池景區、桃源水靈景區和桃源農莊景區7個景區。
三、我市發展鄉村旅游的相關建議
一是加強管理,完善政策。建議我市由旅游度假區管委負責,設立專門的鄉村旅游發展辦公室,統一協調組織旅行社與農戶,旅游點與各鎮(街道)以及交通、衛生、船檢、公安等相關部門,積極為農戶、旅游點辦理經營手續,為鄉村旅游發展做好服務。制定符合我市實際的配套政策,扶持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鼓勵投資,促進鄉村旅游點不斷發展壯大。
二是加大宣傳,統籌規劃。建議我市由旅游度假區管委負責,對全市鄉村旅游進行全面普查,制定鄉村旅游發展的詳細規劃,優先發展一批旅游資源質量高、交通運輸條件好、經濟基礎比較好、旅游熱點附近的鄉村;積極與旅行社溝通,將我市鄉村旅游劃入旅游線路內,利用廣告宣傳、會議宣傳、媒體宣傳等宣傳形式,在道路、車站、公交車、旅游景點等醒目位置設立大型廣告牌;利用國際果蔬·食品博覽會例會和亞歐會議旅游合作發展論壇暨展覽會機遇開展宣傳;運用政府網站、各級電視臺、報紙等媒體,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打造我市鄉村旅游品牌。
三是注重特色,完善軟硬件設施。建議相關部門,依托我市人間仙境、休閑天堂、葡萄酒之鄉、海濱城市等地域優勢,在“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大因素方面深入挖掘具有地域特色、農家特色的產品和項目,整合旅游線路,盤活全市旅游資源;進一步完善鄉村旅游接待點軟硬件設施,加強對鄉村旅游點農戶的指導和培訓;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吸引有投資意向的企業積極參與到鄉村旅游發展中來,組織水利、電力、交通、衛生等各部門積極配合,確保鄉村旅游點接待條件達到游客要求,給游客一個衛生、安全、舒適的環境。
作者簡介:趙靜嫻(1981-),女,山東昌邑人,漢族,蓬萊市旅游監察大隊,中級經濟師,本科,研究方向:旅游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