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
摘要:通過文獻法、邏輯分析等方法對城鄉體育協同發展現狀進行探究,發現導致城鄉體育差距較大的原因有:國家經濟發展不均衡、體育資源分布不合理、社會體育管理制度不健全。對此,提出改進建議:加強農村體育資源建設;完善相關管理制度;開展城鄉體育合作項目。
關鍵詞:城鄉體育;體育資源;協同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4-000-01
一、前言
黨的十八大提出,城鄉統籌發展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突破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戰略措施。目前,由于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的影響,我國城鄉體育發展很不平衡,不僅阻礙了城鄉體育的交流,也給體育事業整體的發展帶來困擾。想要改善現狀,需通過協同發展的形式促進城鄉體育的共同進步。所謂“協同發展”,指的是協調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不同資源或者個體,相互協作完成某一目標,達到共同發展的雙贏效果。本文通過對城鄉體育方面的文獻資料進行研究,運用邏輯分析等方法找出城鄉體育共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城鄉體育協同發展的建議。
二、城鄉體育發展不平衡的原因
1.經濟發展不均衡
經濟發展是其它各方面發展的基礎。體育事業只有擁有足夠的財政支撐才能更好的為居民提供公共服務;體育產業只有在市場存在體育需求、擁有足夠體育資本的情況下才能實現市場良性運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行的是“先富帶動后富”的非均衡經濟發展戰略,將沿海城市設為我國區域經濟的高速增長區,傾注更多的人、財、物力和技術、政策的支持。這個戰略使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但也使我國體育發展的不均衡更加嚴重。中西部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鄉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長期處于劣勢,居民的收入水平低,沒有過多的時間和財力來進行體育鍛煉或體育消費。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要可以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顯然,體育需求不屬于前兩位,因而在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很難得到較好的發展。
2.體育資源分布不合理
體育的發展離不開體育場館作為基礎。但我國農村的體育場地數量不容樂觀。據《我國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公報》數據顯示,我國分布在農村的體育場地67.97萬個,只占場地總數的41.39%,場地面積6.12億㎡,僅占總量的31.39%。不僅體育鍛煉的場地設施偏少,農村的體育公共設施還存在功能單一、設施陳舊、缺乏定期維護等問題,使農村居民體育鍛煉選擇偏少且存在安全隱患。此外,農村居民對體育鍛煉的知識掌握相對較少,缺乏社會體育指導員等專業人士的指導,導致許多人對體育運動望而卻步,只觀看比賽而不參與。體育場地、體育設施、體育教育的缺乏,使農村體育的發展遠遠落后于城鎮體育。
3.社會體育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國社會結構治理的基礎是城市中的單位,體育資源也以單位為標準進行分配。我們知道,公共體育基礎設施多數由國家財政投資建設,這為城市體育的發展提供了保障。而與城市不同,農村的體育系統并不完整。因為社會體育管理機構到鎮(鄉)一級就不夠健全,并且基本不向村一級延續,使農村成為了政府提供體育場地公共服務的死角。不僅在分配資源的制度方面存在缺陷,農村的管理缺乏專業人才和管理意識,多處于無序狀態,僅有的資源也蒙受損失。
三、城鄉體育協同發展的建議
1.加強農村體育資源建設
在當前的城鄉體育發展現狀下,農村體育發展處于明顯劣勢。促進農村體育的快速發展,首先要為農村居民提供方便安全的體育場所。應根據居民住宅區的分布,為居民提供方便的健身場地,配備相應的健身器材并注意定期維護。此外,應為農村居民配備專業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引導農村居民養成健康的健身習慣;為農村居民提供健身交流的線上線下平臺,使農村體育人口不斷增多,從而提高農村體育的發展水平,拉動農村的體育需求。
2.完善相關管理制度
改善農村體育現狀,當務之急是將鎮(鄉)一級單位納入社會體育管理機構。當農村加入到社會體育的整體機構中后,其機構組織將更加規范,也能更好的根據社會體育的總體要求不斷開展工作,做到與時俱進。鎮(鄉)一級單位與農村居民的聯系更緊密,應向居民宣傳教育正確的體育健身觀念及知識,不斷發展潛在體育人口。同時,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扶植政策,鼓勵體育產業在農村投資發展。
3.開展城鄉體育合作項目
城市體育和農村體育相比較而言,前者具有更完備的體育工作經驗,后者有更具特色的體育文化。為實現城鄉體育的協同發展,應建立城鄉體育的合作項目,有效利用兩者的優點進行互補,實現城鄉體育的協同發展。此外,還可以定期開展城市和農村的體育工作、體育活動開展交流會、經驗分享會,兩者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對于城市體育而言,農村體育文化使其發展更加多元化、更具中國特色;對于農村體育而言,城市體育的先進工作經驗無疑可以幫助其實現快速進步。
四、總結
我國人口眾多、兩級分化嚴重是基本國情,這些在城鄉體育的發展進程中充分顯現。為進一步推進我國城鄉體育的協同發展,應大力扶持農村體育資源建設、完善相關管理制度以及積極開展城鄉體育合作項目。在城市人口增多、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后,城鄉體育的差距漸漸受到人民關注和重視,這是好的進步。但由于農村體育基礎差、社會體育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城鄉體育協同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劉亮,劉元元.公平視角下我國體育資源非均衡現狀及“供給側”致因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6,33(3):299-305.
[2]李燕,孫志宏,胡海濤.可持續發展視角下城鄉體育協同發展制度性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6,36(4):16-19.
[3]鄭志強.我國城鄉體育統籌發展理論研究述評[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6,31(1):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