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龍
摘要:2014年10月,蘇南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正式獲國務院批復,這意味著國家對江蘇對蘇南在經濟面臨新常態下,如何由傳統制造業驅動的蘇南模式賦予新的更高的要求,轉變到以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上來,蘇州作為蘇南經濟的領頭羊,被賦予了更高的期望,本文通過蘇州在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面的做法,探討蘇州在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如何發揮示范效應及如何定位。
關鍵詞:蘇州;蘇南國家創新示范區;戰略定位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4-000-02
2014年11月,國務院確定把南京、蘇州、無錫、常州、昆山、江陰、武進、鎮江等8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蘇州工業園區作為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意見指出,要充分發揮蘇南地區科技人才優勢和先發優勢,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升區域創新體系整體協同效能,努力把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成為區域創新一體化先行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試驗區、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經濟發展高地。
一、蘇州工業園區和蘇州高新區在創新驅動方面具備的優勢
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設立以來,蘇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面落實江蘇省委要求,迅速成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時學習了《關于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實施意見》,《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年)》,并召開大會進行專門部署。其實早在建設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前,蘇州高新區和蘇州工業園區已經在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面已經先行一步,截至2015年12月,蘇州工業園區擁有各類研發機構356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54家;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國家納米技術國際創新園等國家級創新工程,蘇州納米科技協同創新中心入選全國首批“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PCT國際專利申請136件;上市公司總數達13家。蘇州高新區也早在1999年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內首家“ISO14000國家示范區”,2000年被外經貿部、科技部批準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
二、蘇州在自主創新發展方面的戰略舉措
(一)著力構建以創新資源集聚為特色的建設工作體系
大力集聚創新資源,加快建設一流創新型園區。加快建設創新核心區。聚焦獨墅湖科教創新區、蘇州科技城等創新核心區建設。布局培育“一區一戰略產業”,發展特色產業,集聚創新資源與要素,搭建重大創新平臺,加快形成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物聯網、納米材料、光伏技術、智能制造、智能電網、醫療器械、生物醫藥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加快推進蘇州自主創新廣場、蘇州高新區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等科技服務示范區建設,開展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等科技服務業,科技服務業收入顯著提高。
(二)著力構建以創新型企業培育工作體系
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帶動效應的創新型領軍企業,為科技企業上市融資掃清障礙,實現與資本市場有效對接,提升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水平。實施企業研發機構“百千萬”工程,組織行業龍頭企業爭創國家級研發機構,在國家緊需的戰略新興產業等領域布局建設一批企業重點實驗室。
進一步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加快形成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主力軍的創新型企業集群。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組織實施科技企業“小升高”計劃,加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商業模式和管理創新,推動科技中小企業加速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壯大創新型企業集群。
(三)著力構建以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為特色的產業技術創新工作體系
堅持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主攻方向,構建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產業向高端環節攀升。布局建設產業技術創新中心。遴選建設納米技術、醫療器械、智能裝備、激光與光電、環保裝備、通信與網絡等6個產業技術創新中心,搭建涵蓋產業價值鏈全過程的研發服務平臺,打造產業創新的核心引擎。實施重點研發計劃。聚焦下一代通信與網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等優先領域,加強產業前瞻與共性關鍵技術部署,組織實施300項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力爭在若干戰略必爭領域形成先發引領優勢。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組織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計劃,在新材料、生物技術與新醫藥、新能源、先進制造等優勢主導產業領域,聯合招標100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加快推進向產業結構中高端攀升,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45%。
(四)著力構建以科技人才創業為特色的大眾創業機制
充分發揮人才創業特色,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努力把蘇州打造成為最富吸引力的“創業天堂”。大力支持人才創業。組織實施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引進計劃、市人才計劃,引進培養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優化創業服務環境。大力推行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建設創新創業導師隊伍,搭建科技創業交流服務平臺,推動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
三、蘇州在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戰略定位
日前,蘇州正式下發《市委市政府關于全力打造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的意見》。意見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動全市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轉型升級,把蘇州市打造成為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區。意見共25條,從目標定位、框架布局、實現路徑、推進動力、保障措施等五個維度,勾勒了打造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的美好藍圖。
一是建好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試驗區、區域創新一體化先行區”的戰略定位,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積極探索自主創新的有效路徑。充分發揮國家高新區的核心載體作用,使高新園區成為全市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大引擎,以點帶面放大輻射示范效應,激發區域創新活力,構建全市整體發展新優勢。將蘇州建設成為現代產業體系高效融合、創新要素高效配置、科技成果高效轉化、創新價值高效體現的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區,為“邁上新臺階、建設新江蘇”探索道路、積累經驗。
二是打造蘇州創新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支持蘇州工業園區引領發展、蘇州高新區突破發展、昆山高新區特色發展,并充分發揮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昆山高新區輻射帶動作用,鼓勵支持創新要素分階段逐步向周邊輻射。支持輻射帶動區域建設一批集知識創造、技術創新和新興產業培育的創新載體和重大科技平臺,推動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全面提升。加快常熟、汾湖、太倉、吳江省級高新區建設步伐,推動符合條件的省級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實現省級高新區全覆蓋。
三是當好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先行軍。聚焦該市企業、產業基礎和優勢,全面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推動創新資源、創新人才、創新政策、創新服務向企業集聚,大幅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不斷壯大創新型企業群體,加快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重點建設國家技術轉移蘇南中心,推進全方位產學研合作。要構筑國際化開放創新高地,主動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開展與國際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研合作及學術交流。
四是為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探索新路。積極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形成科學、高效的創新管理機制。開展創新政策先行先試,最大程度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建設創新創業人才特區,積極穩妥推進人才管理配套改革,打造有利于人才輩出、人盡其才、人盡其用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推動科技金融創新新突破,健全省、市、縣(區)三級聯動運行機制,形成政府、創投、銀行、擔保、保險、證券、租賃等“七合一”協同支持創新發展的科技金融蘇州模式。完善知識產權運用與保護機制,創新激勵機制,吸引創新資源扎根蘇州。
五是不斷優化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環境。健全工作推進制度,加大扶持投入力度,集成支持示范區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大產業技術創新載體以及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發展。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科技創新,努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大力營造創新文化氛圍,全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新的創新氛圍。要建立創新考評機制,強化責任落實檢查,把省、市提出的總體思路、戰略任務、指導意見轉化為具體實在、可操作的舉措、項目和行動。
參考文獻:
[1]柳卸林,高太山.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2013[M].科學出版社,2014.
[2]韓子睿.“十二五”時期創新型省份建設總體思路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10).
[3]皮宗平,韓子睿.江蘇何以取得全國區域創新能力“四連冠”[J].群眾,2013(40).
[4]張戰仁.我國區域創新差異的形成機制研究——基于新經濟地理學的實證分析[J].軟科學,2013(6).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對策研究”(2015SJB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