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雨欣,阮氏清華,王 晶
(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哈爾濱150030)
中國玉米國際競爭力研究
顏雨欣,阮氏清華,王晶
(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哈爾濱150030)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中國農產品貿易帶來新的機遇,同時玉米作為世界上主要糧食品種之一,世界各國對其需求有增無減,通過與世界主要玉米出口國家比較,分析中國玉米國際競爭力并提出應減少對美國等國家進口依存度,增加與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國家的玉米貿易,同時增加“一帶一路”戰略的區域合作內涵;形成我國玉米市場品牌;建立健全相關的農田基礎設施與政策。
玉米;國際競爭力;一帶一路
玉米作為世界上主要糧食品種之一,世界各國對其需求也是有增無減。近年來,國家玉米補貼政策實施的相關問題已經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面對國際貿易市場的變化以及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玉米如何抵御國際玉米市場的沖擊,在保證國內需求的基礎上,重新形成玉米的價格形成機制,改為由市場來決定價格,加快扭轉我國玉米大量進口的被動局面已經刻不容緩。在分析中國玉米國際競爭力的同時研究中國與主要玉米出口國的依存度關系,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加強與經濟帶沿線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國家的玉米貿易,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貿易發展。
(一)玉米的貿易從貿易順差變為貿易逆差
(二)玉米的貿易額波動很大

圖1 2004年-2014年中國玉米對外貿易情況
從圖1可以很清晰的發現,在2009年前,我國玉米出口額變動比進口額變動幅度大,進口額數值非常小,出口不穩定,但一直處于貿易順差。在2009年后,我國玉米進口額的變動要比出口額變動幅度大,出口額數值非常小,且一直處于貿易逆差。出口方面,我國玉米出口額從2004年的3242.9萬美元增長至2012年的10117.1萬美元,增長了近3倍,之后逐年下降,在2014年出口額僅為769萬美元,同比下降了76.83%。進口方面,我國玉米進口額大體成逐年增長趨勢,從2004年的83.7萬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72982.3萬美元,其中2012年達到峰值168926.7萬美元。波動趨勢詳見圖1。
(三)中國玉米主要進口的國家
美國、烏克蘭、巴西、俄羅斯、阿根廷為主要的向中國出口玉米的國家。就2014年來看,其中向中國出口玉米的排名前三的國家分別為:美國、烏克蘭和泰國。在2014年我國玉米進口額為72982.3萬美元,其中美國與烏克蘭向中國出口額分別為29342萬美元和25796萬美元,占到中國玉米總進口額的76%。其余主要國家分別為法國、泰國、俄羅斯、印度其出口額分別為11萬美元、8518萬美元、489萬美元、131萬美元,共計占總出口額的比重為13%。
(一)國際市場占有率(IMR)
國際市場占有率(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IMR)是指一國的出口總額占世界出口總額的比重,數值越大代表該國家國際競爭力越強,反之越弱。其計算公式為:
MSij=Xij/Xwj,式中:MSij表示i國家j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指數;Xij表示i國家j產品的出口總額;Xwj表示世界j產品的出口總額。

表1 2004年-2014年中國玉米與主要玉米出口國市場占有率比較
由表1可見:從國際市場占有率來看,中國玉米的市場份額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在2014年IMR指數為0.000。相比于美國等玉米種植發達的國家總體份額處于低位。而對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等國,其IMS數值雖然不及美國IMS指數高,但仍具有一定的國家競爭力,在2004年-2014年間,巴西IMS指數穩定在0.3-0.9之間,俄羅斯穩定在0.0010左右,印度IMS指數在0.006-0.29之間。對中國而言,相較于向美國等國進口玉米,容易形成絕對的依賴性,所以不妨發展與巴西、俄羅斯、印度等國的玉米貿易,同時加深兩地的“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此外玉米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國是勞動密集型的國家,相對來講,勞動力具有比較優勢,如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增加玉米種植面積與勞動力,可以進一步帶動我國玉米的出口,扭轉進口依賴美國、阿根廷等國家的困境。
之后,我又借到《古詩源》《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西廂記》,等等。我讀書喜歡背誦,大概是因為書難借到的緣故,所以借到后就舍不得放手,只有一個辦法,盡量能多讀熟背誦一些。
(二)貿易競爭力指數(TC)
貿易競爭指數(Trade Competitiveness,TC),表示一國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

表2 2004年-2014年中國玉米與主要玉米出口國市場貿易競爭力指數比較
由表2可見:從貿易競爭力角度來看,中國玉米的TC指數在2004年-2009年之間均為正數且趨于1,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在2009年-2014年,中國玉米的TC指數均為負且區域-1,競爭力減弱,在2014年TC指數為-0.9791,表明中國玉米的國際優勢將趨于消失。而俄羅斯與中國情況正好相反,2010年前TC指數為負數,2010年后TC指數為正,其國際競爭力逐年加強。對于美國、阿根體、印度、巴西從整體的TC指數上看,均是正值且接近于1,均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三)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
顯性比較優勢指數(Indexof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是指一個國家某種產品出口額占其出口總額的比重與世界該產品出口額占世界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RCA=(Xi/Xt)/(Wi/Wt)
式中Xi表示一國某商品出口值;Xt表示一國商品出口總值;Wi表示世界某商品的出口值;Wt表示世界商品出口總值。當RCA值大于2.5時,表明一國某種產品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當RCA值大于1.25小于2.5時,表明一國某種產品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當RCA值小于0.8時,表明一國某種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很弱。中國與主要玉米出口國家的比較優勢指數從高到低的排名依次為美國、阿根廷、巴西、法國、印度、俄羅斯、中國。如圖2,中國在2004年-2012年間RCA指數均小于0.8,表明競爭力水平較薄弱。在2007年,美國RCA指數為5.5355,表明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但之后競爭力減弱,穩定在在0.5左右。阿根廷的RCA指數從2004年-2012年間處于0.25左右,除去2007年,其RCA指數為2.5736。除去美國和阿根廷國家外,其他國家在玉米出口中也并不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

圖2 2004年-2012年中國玉米與主要出口國家RCA指數
(一)減少向美國、法國等國家進口玉米
目前,中國的玉米主要進口來源國中,美國、法國、阿根廷在中國玉米進口總額的比重非常之大,造成中國玉米進口具有較強的依賴性,長期看來,從這些國家進口玉米具有一定的潛在風險,容易形成進口壟斷,形成一種被動的局面。而巴西、印度、俄羅斯玉米出口也有一定的潛力,且不易對我國玉米進口形成阻礙,可以有效地降低玉米進口風險,這種分散總進口額的做法無疑是可以被采取的最佳選擇。此外,印度、俄羅斯和巴西同時也是我國“一帶一路”政策中的沿線國家,與這些沿線國家加強玉米貿易合作有利于提高我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區域合作水平,為我國玉米貿易帶來新的契機。
(二)形成我國玉米市場品牌
目前,我國玉米貿易進口額一直居高不下,國際競爭力薄弱,很大程度由于我國玉米產業品牌意識低下。針對此問題,我國玉米產業必須大力發展玉米產品品牌特色,利用國際市場上的非轉基因、綠色等食品優勢,結合我國的地方特色,創建玉米市場品牌。同時,在種植面積、種植人數固定的情況下,利用科技水平實現高品質玉米的種植,提高單位玉米產量,形成自己的優質品牌,從而增加出口需求,提升國際競爭力。
(三)建立健全相關的農田基礎設施與政策
2016年,我國政府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實施“玉米市場化收購”以及“玉米補貼”的新機制,代替了玉米臨時收儲政策,有關政策應該盡快在我國其他地區實行。目前,我國農田基礎設施不完善,農產品很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造成產量低收益小,一方面降低農民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不利于我國玉米出口。所以,政府應建設好農田的基礎設施,提高其抗災的能力;引進高新技術,采購新型的種植機器,提高玉米產量;加快修建國內外運輸通道,減少玉米運輸成本。
[1]郝玉柱,馬佳.我國玉米國際貿易逆差原因及對策[J].中國國情國力,2011(8).
[2]毛爽,高慶鵬,朱豐超.未來國際市場對中國玉米進口的適應性分析[J].世界農業,2012(5).
[3]郭天寶,李美佳,于浩,李可,張彬.中國玉米國際競爭力的分析及啟示[J].玉米科學,2013(6).
[4]王雪嬌.近年中國玉米進出口貿易格局轉變及原因分析[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4(3).
[5]習銀生,楊浩森,張玉梅.中國玉米市場形式分析與未來10年展望[J].農業展望,2014(9).
[6]趙明正.玉米國際市場可依賴程度研究——基于四種糧食作物的對比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5(9).
[7] Yang,Y.,and Zhou,Z.,et al..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W orld Corn Market Trade and Policy[J].Proceedingsof Selected Articles of 2013 W orld Agricultural Outlook Conference,2014(6).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Com petitiveness of China's Corn
YAN Yuxin,RUANSHIQinghua,WANG J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ina)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strategy to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Chinese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at the same time,corn is one of the major crops in the world,the world of the growing demand.Compared with the world'smajor corn export countries,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corn and proposed to reduce the country's dependence o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increase with Brazil,India,Russia and other countries of the corn trade,at the same time increase the connotation of the“region”strategy of regional cooperation,form brand corn market in China;Establish and improve related farmland infrastructure and related policies.
corn;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 belt and road
F114
A
1005-913X(2016)10-0014-03
2016-08-10
黑龍江省社科基金項目(15JYE06)
顏雨欣(1992-),女,哈爾濱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阮氏清華(1992-),女,越南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王晶(通訊作者)(1975-),女,哈爾濱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