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水林
(河南省鶴壁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河南鶴壁458000)
科技影響下的知識型人力資源管理創新
楊水林
(河南省鶴壁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河南鶴壁458000)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社會實踐活動對人類體力與物資的依賴也正在逐漸減少,當前,技術創新、知識應用成為經濟活動的核心問題。從知識型人力資源管理的特點入手,在分析了科學技術對知識型人力資源管理發展影響的基礎上,探討了科技影響下采取管理思想的創新;管理戰略的創新等來實現知識型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發展。
科技影響;知識型人才;人力資源管理;創新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創新和發展,讓知識經濟在傳播中不斷的發展,并且信息技術也在高新領域內有廣泛應用,所以知識型員工在事業單位發展中居于主導地位,對事業單位產出中的科技和知識含量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因而知識貢獻成為事業單位創造財富的主導。通過從知識型人才資源管理特點方面入手,探究組織框架結構,完善人力資源組織結構,以期滿足知識型人才的工作需求。
(一)第一次科技革命
18世紀中葉,第一次科技革命主要是以牛頓為革命中心建立經典力學體系,起點是紡織機械的革新和發展,標志是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工業革命開展的基礎讓生產從手工工具過渡到機械化生產,同時蒸汽機的廣泛運用讓整個工業革命的面貌發生變化,也是推進近代科學的基礎和前提。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紀中葉出現第二次科學革命,這次科學革命有新的進步,主要是以電磁理論和化學原子論以及生物進化論為主要的依據,主要涉及的內容包括熱力學、電磁學和化學等骨干類的學科和專業,這些學科在客觀上刺激生物化學、地質學和數學等新學科的誕生,依托這些學科,開創了新的科學發展紀元。伴隨著新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范圍內逐步興起第二次技術革命,技術革命也成為發展的技術先導,其產生、發展和應用,帶動化工技術、鋼鐵技術等各類技術革新,也使其全面地發展和進步,帶動生產力發展的同時,優化整個社會生產關系。
(三)現代科技革命
19世紀末20世紀初,自然科學已經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也就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階段。其中新技術中涉及的電子、X射線還有放射性元素的發展,讓部分經典理論不能解釋此類現象,所以物理學革命的新序章也在此刻唱響。建立的量子論和相對論,逐步奠定現代科學技術的理論基礎,同時也是誘發現代科學革命的先決條件。本次革命以物理學為先導理論,結合現代宇宙學、分子生物學等系統化學科,滲透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展模式,形成交叉學科,特征是具有新的科學革命體征。
新科學技術革命的出現,必然誘發新的技術革命,現代化技術主要是源于20世紀40年代,并且以迅猛的發展形勢逐步前行。標志是電子能、空間技術和電子計算機的運用,涉及的新領域有信息技術、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等。現代科技革命的巨大浪潮逐步沖擊著社會的各個階段,影響自然界和人類生產,因而如何在浪潮中沖擊或者取得成功是目前事業單位要面臨的重要研討課題。
(一)管理思想的創新
知識管理主要是識別、獲取或者開發現有知識,知識管理體系涉及方面分別是技術和行為兩個層面,知識管理的技術層面,更強調知識處理,通過運用管理信息系統和人工智能評定管理要素,整理知識源,讓知識在管理過程中不斷地流動和傳遞。知識管理的組織行為層面主要涉及要素是組織內的人員行為和整體行為模式,還有組織間的關系等。但是伴隨著人力資本的知識產權問題,不同的事業單位性質不同,存在著知識轉化障礙和競爭壁壘,另外,由于事業單位價值實現途徑缺失,使知識管理從個體行為上解放出來,做好組織整體、組織過程和組織結果三種不同考慮層面。
員工是知識管理的生產和持有者,所以個體的知識創新和儲備對事業單位可持續技術創新有極強的活力,從知識管理組織方面考慮問題,組織體在這里充當事業單位隱形知識和顯性知識是轉化主體,也是其應用的“工場”,培養組織認知能力和完善組織知識庫,對事業單位的整體技能和策略有積極意義。從知識管理組織結構上考慮問題,組織間的知識同盟也是拓展事業單位知識主體的關鍵性因素,要求事業單位在網絡組織中不斷地吸納知識,保持核心能力,讓事業單位的目標和價值有較好實現。正是因為事業單位知識的獨占性,讓事業單位知識資源投資主體,從事業單位獨特競爭優勢中獲取新的利益回報,其中內部資源為了提升知識的共享性,讓他們從高收益的事業單位中獲得一定比例報酬,如果事業單位的利益基數越大,那么內部人員獲取的利益將會越多。因而事業單位要借助知識管理提高事業單位活力,這是事業單位活力創新的新思路。
(二)管理戰略的創新
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出現的形象多為“應急部門”,因而在事業單位拓展市場和業務的進程中,需要大量的營銷人員,所以人力資源部門要做好營銷人員的招聘工作,事業單位在發展中要做好科研開發,要求可以創新活動的推進,所以整個過程中急需技術研發人員,此刻人力資源部門要做好研發人員招聘的工作,所以人力資源部門在事業單位的需求中經常要解決眼前問題,當前的發展會存在很多不明確定位,尤其在人才市場多變的情況下,傳統的“應急”管理模式會嚴重的束縛事業單位的長期發展要求,因而未來競爭的成敗主要是建立和運作一個變化環境,并且對環境做出良好的組織,所以這一問題反映到人力資源上就是通過人力資源戰略建立新型的組織形式,要求確定好事業單位的組織變化模式,開發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過程中,為事業單位提供具有戰略實踐要求的技能性員工,因而將人力資源提升到戰略管理上是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舉措。
(三)管理目標的創新
科學技術的幾十年迅猛發展,讓時代在變化中形成新的發展要求,不僅強調個性發展社會體系,同時也要學會尊重社會的個性化發展,現代化事業單位在發展中一方面要利用科學化、人性化的管理方法,不斷地激勵員工發展潛能,目的是尋找一支高效的工作隊伍,在應對外界反應變化的同時,讓事業單位有更多的持續發展計劃。另外一方面要尊重員工的個人需求,給員工更多的發展機會,幫助員工設計職業發展生涯,很多員工在進入事業單位之初,不能清楚的定位,好高騖遠,想要在事業上有新的發展,急功近利,沒有注重量的積累,受到變化環境的影響,不去夯實自己的專業基礎,反而尋求捷徑,偏離正常職業發展道路。還有一部分員工安于現狀,不想有大的發展,所以工作懈怠,能不干的活就不干,能不學的知識就不學,事業單位面對這一現狀,需要提供給員工更多自我發展計劃,要求員工的職業規劃契合事業單位的發展要求,最終實現“雙贏”的人生目標,并從人力資源管理中不斷的引入職業生涯管理系統。由于我國剛剛引入職業生涯管理理念,所以發展歷史比較短,還處于萌芽階段,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的事業單位會重視這一現狀,并且在規劃中實現事業單位與個人的雙重規劃要求。
(四)管理方式創新
創新管理方式時,由于人和組織的重視程度不同,所以管理方式上主要分為剛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剛性管理是管理的主導,直到步入80年代后期,事業單位為了適應外部環境變化,日益凸顯出柔性管理的地位,并且柔性管理成為事業單位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知識是事業單位發展中最為核心的要素,但是知識的載體人是事業單位發展的核心資源。所以為了讓事業單位發展更具持續性,管理時,要轉變剛性管理模式,開展“以人為本”的業績績效激勵型柔性多元化管理。提及到的多元化管理不能否定剛性約束管理的作用和意義,主要是在激勵人員管理的前提下,輔助制度約束型管理,在挖掘員工潛能的基礎上,讓組織運營更具規范性和正規化。
(五)管理手段創新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人民的生活帶來新的影響,也為事業單位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提供可行性方略,在應用信息技術的同時,事業單位仍然延用傳統培訓方式,打算采用新的技術開展培訓活動,例如,常用的新技術包括專家系統、電子會議軟件和電子技術等。這些技術的運用能夠幫助員工在了解培訓內容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獲取信息和決策規則。新培訓方式中要求受訓人在時間、地點和進度上做出自我控制和自我創新提升,個性化培養行為控制要素。新技術的使用讓實踐和交流機會逐步加大,反饋新信息,縮小培訓環境和工作環境的差異性,讓培訓成果轉化為更好的工作效率。
伴隨著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實際科技中心也在飛速發展中不斷前行,豐富物質文明的前提下,人們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最終讓市場結構出現板塊化變化形式,這些因素是構成事業單位戰略規劃開展人力資源管理時的必然要求,另外,事業單位的戰略規劃形式和人力資源管理要契合外部市場變化的需求。同時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要更趨向扁平化和虛擬化,凸顯出人力資源管理中的經營資源,讓事業單位在發展中逐步應對市場的新變化,并且時刻調整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創新管理模式,考慮好內部變化因素的前提,讓內外部環境形成關聯性。事業單位在關聯性系統化建設中,處于動態變化。受到內外環境作用,管理思路、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都要做出創新新舉措。
[1]馮學哲,程雨菲.論中小合伙制知識型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創新[J].東方事業單位文化,2014(13):35-36.
[2]劉寶鳳.科技型中小事業單位實現自主創新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J].科技資訊,2013(25):27-28.
[3]湯穎梅,李福來,王懷明.科技型中小事業單位人力資源政策對創新能力影響的分析[J].東方事業單位文化,2014(13):35-36.
[4]劉寶鳳.科技型中小事業單位實現自主創新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0(10):27-28.
[5]詹紹騐,劉建準.科技型中小事業單位知識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與技術創新耦合模式研究[J].事業單位經濟,2014(9):27-28.
[責任編輯:王鑫]
G648
A
1005-913X(2016)10-0148-02
2016-07-03
楊水林(1975-),男,河南郾城人,經濟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