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定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廣東東莞523133)
基于博文(Pro-One)系統隨書光盤的有效管理與利用?
劉安定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廣東東莞523133)
介紹博文隨書光盤管理系統的工作模式,詳解光盤編目及ISO鏡像制作與上傳的流程,分析在實踐過程中光盤存放、鏡像存儲、讀者答疑、鏡像檢索等存在的問題,據此提出有效管理與利用隨書光盤的對策。
隨書光盤博文系統光盤管理鏡像利用
圖書館許多圖書諸如TP類、H類等配有隨書光盤,光盤存儲有文字、圖片、聲音、程序、表格、視頻等數據,構成圖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讀者需要把光盤中的這些數據與圖書結合在一起才能完整閱讀。因此,如何有效管理隨書光盤,提供給讀者利用,對圖書館來說是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王玉玉提出驗收隨書光盤數量,使得圖書、光盤數量一致,防止出現有圖書無光盤或者有光盤無圖書以及圖書、光盤錯配的現象[1]。周慶林、張正祿利用排列組合技術,對多種模式進行對比分析,得到了比較合理及高效率的優化組合管理模式:使隨書光盤作為附件著錄→讓隨書光盤集中按順序號進行排架→提供網絡化服務[2]。李輝分析隨書光盤存在隱性拒借的原因,從光盤編目、加工、制定以及完善制度、宣傳、培訓等方面提出管理和利用的對應之策[3]。董世昌對隨書光盤損壞的類別與起因進行分析,倡導隨書光盤管理實行3個“分離”機制,提出了圖書館要注重母盤建設與鏡像備份、共建共享隨書光盤網絡服務的平臺、增強讀者的光盤保護意識等對應機制[4]。王利蕊從非書資源共享系統的角度出發,認為網絡光盤鏡像服務商CD-ICP商業化和產業化的運營方式是發展的必然趨勢[5]。林藝山指出伴隨圖書館聯盟的崛起,館際聯合為讀者利用光盤鏡像提供的下載服務變成了一種新的發展趨勢[6]。王冉基于多元回歸分析原理,建立預測模型,對光盤鏡像的下載量進行預測,使隨書光盤的改造工作具備針對性,然后據此剔除老舊、無效的鏡像資源,改善存儲結構與格式,提升硬件使用效率,向讀者提供質量優良的服務[7]。
博文隨書光盤管理系統是集隨書光盤加工、著錄、網絡發布于一體的系統,其工作模式如圖1所示。整個系統由工作客戶端、服務器端、檢索客戶端三部分組成。工作客戶端與服務器端是C/S架構,檢索客戶端與服務器端是B/S架構。在工作客戶端模塊中,隨書光盤管理人員利用光盤加工及管理工具進行光盤編目、鏡像制作、鏡像上傳。服務器端模塊包含ISO鏡像服務器、WEB發布平臺,當工作客戶端制作的鏡像上傳到服務器后,經過WEB發布平臺對外發布。讀者處于檢索客戶端模塊中,通過WEB頁面的題名、索書號、ISBN號等檢索點,在線檢索出相應圖書的數據條目,運用網碟虛擬光驅軟件(ProG),下載或在線運行ISO鏡像,達到利用光盤數據的目的。

圖1 博文隨書光盤系統工作模式
博文隨書光盤系統為光盤業務的運作提供了框架,整個框架內的工作圍繞著光盤數據的流動傳播來開展。光盤需通過編目揭示,經過制作形成ISO鏡像數據,然后上傳才可供給讀者利用,故光盤編目、鏡像制作、鏡像上傳是整個流程的根基工作,基礎打好了,后續的工作才能開展。
光盤編目及鏡像制作、上傳流程如圖2所示。光盤編目有3種途徑:新建標引信息、從文件導入MARC、從自動化系統導入MARC。第一種途徑是對光盤進行原編,須逐個字段手動著錄,因與館藏圖書配套的光盤移送到光盤管理處前采編部已做好圖書的MARC數據,光盤編目時可以直接套用MARC,故該方法只對非館藏圖書的光盤啟用。第二種途徑是把采編部交予每批書的MARC數據,通過系統的解析模版,判斷中文MARC標識字段215e、西文MARC標識字段300e是否存在、是否為空,存在并且非空則符合條件,將導入系統中,不符合條件的MARC數據不被導入。該方法針對的是每批書對應的光盤,MARC數據量小,解析時間少、速度快,是最常用的光盤編目方法。第三種途徑是設置好數據庫類別、數據庫名、服務器IP、用戶名、密碼、數據表、MARC字段、ID字段、檢索表之后,對所有館藏數據的MARC進行解析,該方法針對的是所有館藏圖書的MARC,數據量大,解析時間長、速度慢,通常并不使用。
鏡像制作有4種途徑:從光盤創建、從目錄創建、引用已有的鏡像文件、引用服務器文件。第一種途徑是把光盤放入光驅,選中在系統中檢索出的該光盤記錄后,直接把光盤數據制作成ISO鏡像。第二種途徑是把對應于系統記錄且存在于本地計算機的文件制作成ISO鏡像。第三種途徑是引用對應于系統記錄且存在于本地計算機的ISO鏡像。第四種途徑只適用于要鏡像制作的光盤已經具有鏡像文件并且該鏡像文件存儲在服務器中。
ISO鏡像上傳到服務器有3種途徑:通過設置直接上傳、通過工具手動上傳、通過設置定時自動上傳。第一種途徑是通過配置使鏡像文件制作完成時不保存在本地計算機,自動通過鏡像傳送器上傳到服務器端,無需手動進行上傳的操作。第二種途徑是制作鏡像時先保存在本地計算機,上傳時在鏡像傳送器中選中要上傳鏡像進行傳輸。第三種途徑是制作鏡像時先保存在本地計算機,設置好自動上傳的時間點,到點時系統通過鏡像傳送器自動把鏡像上傳到服務器。

圖2 光盤編目及鏡像制作、上傳流程
博文隨書光盤系統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模式,并且所涉及的基礎工作如光盤編目、鏡像制作、鏡像上傳等各具有多種操作途徑,方便了圖書館光盤工作開展的同時,也為讀者獲取光盤數據提供了便利,但是,其存在的一些問題在工作過程中也呈現出來,有待進一步挖掘之處。
3.1忽視隨書光盤實物的排列放置,無對應的管理模塊
各種非書資料管理系統對隨書光盤的排列放置無過多關注,沒有提供指導性的方法,博文系統亦無例外。在缺乏統一標準的前提下,各圖書館從采編接收隨書光盤后如何存放全憑個人喜好、個人經驗來進行。筆者參觀多所圖書館后發現,有的圖書館把光盤制作成鏡像上傳到服務器之后隨意亂放,無章可循;有的圖書館照搬圖書排架的方法,接收隨書光盤后,按照光盤所貼索書號,參考圖書上架的方式,以“從小到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規律,把光盤一片一片地插入到以前接收的光盤里面。前者的問題在于出現光盤鏡像損壞等情況時,要從雜亂無章的眾多光盤中找出原盤,難度極大。后者的問題在于存在類似圖書移架的現象,當某一分類號的隨書光盤放滿光盤包或光盤箱后,再來一批同類的光盤時,按照中圖法的排放方法,不得不進行其他光盤的移動,大量移動光盤是很繁瑣的工作。
3.2鏡像服務器存儲空間逐漸減少,長期需多次擴容
隨著圖書館館藏圖書越來越多,隨書光盤數量必然逐漸增加,完全制作成ISO鏡像所需要的服務器存儲空間也會相應加大,發展到一定程度,服務器會出現容量不足的情況,為了繼續運作,圖書館不得不對磁盤陣列進行擴容,耗費財力,增加成本。
3.3讀者答疑以面對面為主,沒有充分利用網絡的便利性
在網絡環境下,隨書光盤制作成鏡像上傳到服務器再到讀者下載只是一個單向的傳播,缺少了讀者反饋的流程,讀者利用效果怎樣、有無遇到什么問題,對圖書館來說很難追蹤。由于缺乏專用的光盤交流互動平臺,并且圖書館也不重視,這些問題往往需要讀者親自到圖書館當面進行咨詢才能收集、解決,網絡及光盤系統的便利性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3.4圖書館OPAC系統無光盤鏡像的鏈接
圖書館OPAC與博文隨書光盤是兩套獨立的系統,兩套系統對同一本書具有相同的題名檢索點、相同的索書號檢索點及相同的ISBN號檢索點。讀者在OPAC檢索到某本書,欲利用該書的光盤數據,只能再打開博文頁面,通過檢索點把該書的鏡像檢索出來然后使用,無鏈接直接從OPAC檢索結果點擊到相應圖書的鏡像頁面,須在兩個系統重復檢索。
隨書光盤管理與利用遇到的問題,與博文系統先天不足有關,也與圖書館自身做法的不科學有關。對于前者,可通過圖書館后天的操作補足,而后者則可回歸博文系統中尋找相應的解決辦法。
4.1以光盤總表作為博文系統的補充,對隨書光盤的排列放置進行管理
從采編部接收隨書光盤,按隨書光盤的索書號,利用排架規律對隨書光盤進行排序,使同一批次接收光盤的復盤集中在一起。根據隨書光盤總表(見圖3),接上一批次隨書光盤的最后一個光盤序號,本批次每種光盤的光盤序號逐種加1,如第N+1批最后一個光盤序號為004801,則第N+2批的第一個光盤序號為004802,第二個光盤序號是004803,以此類推。在光盤所貼書標空白處標注光盤序號,按序號順序,同種光盤一片(或一套)放入制作包,其余的放入復盤包,同時在光盤總表錄入此批光盤的序號、索書號、光盤所在包號、光盤數量等,給每個光盤包都編個和光盤總表對應的包號,貼上標簽。這種做法有兩個優點,一是光盤放入光盤包時不存在類似圖書上架的插書、移架現象,直接把新光盤接著上批次的光盤包空余位置放置即可。第二是存在索引,圖書與光盤存放位置之間具有邏輯映射關系:圖書->索書號->光盤包號->光盤序號,基于這種對應連接,利用光盤總表對光盤實物的放置進行管理。制作某本書的光盤鏡像時只需在光盤總表檢索出該書的索書號,據此定位到相應的光盤包號與光盤序號,找到光盤,利用博文系統進行鏡像制作。

圖3 隨書光盤總表
4.2實行請求光盤策略及鏡像退出機制,節省存儲空間
讀者對每種光盤不是都有需求,所有光盤種類皆制成鏡像上傳到服務器會虛耗存儲空間。圖書館需要知悉哪些是讀者需要的光盤,哪些不是。對于讀者需要的光盤,未制作的進行鏡像制作,已制作的保留服務器的鏡像數據,反之,則不制作鏡像,已制作鏡像進行剔除處理,節省服務器的存儲空間,做到有的放矢。為此,利用博文光盤系統進行兩項操作:第一是實行請求光盤策略,有請求才制作。讀者在博文WEB頁面檢索到書目沒有光盤的數據,點擊“請求光盤”按鈕發送請求,光盤管理員通過隨書光盤管理及加工工具接收到請求后,制作上傳、發布。第二是實施光盤鏡像退出機制,定期統計光盤鏡像的使用情況,對零點擊率、零下載率的鏡像進行刪除操作。打開資源管理器(圖4),單擊“點擊率(次)”或“下載率(次)”,所有文件按點擊率或下載率升序排列,點擊率及下載率都為0的鏡像即為讀者未曾使用過的鏡像。點擊“刪除文件選項”,彈出刪除文件對話框(圖5),為避免誤刪剛制作上傳的鏡像,通常需要限定制作日期,然后再根據相應的選項刪除鏡像。

圖4 資源管理器

圖5 刪除文件
4.3利用博文隨書光盤系統留言板模塊與讀者交流
系統的留言板功能使光盤管理員和讀者能更快、更方便地交流溝通,其互動模式如圖6所示。讀者使用光盤鏡像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留言板留言,圖書館光盤管理員收到留言后再通過留言板把答案反饋回去,所有讀者都能看到其他讀者的留言及光盤管理員的回復。經工作實踐發現,通過時間積累,一些使用光盤遇到的問題比如“鏡像損壞,請求圖書館重新制作上傳”“鏡像大小為0”“打不開鏡像文件”“上、下冊圖書,只有其中一冊的鏡像”等的解答都能在留言板找到。

圖6 交流互動模式
4.4利用856字段使OPAC鏈接到博文光盤系統鏡像
856字段包括可獲取文獻的電子地址和通過指示符1的值所定義的文獻的檢索方法。光盤鏡像的統一資源地址(URL)在@u統一資源標識子字段列出。指示符1有7種取值方法,OPAC鏈接到博文光盤系統鏡像時該指示符的取值為4,即為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方式。指示符2為空,即未定義。
指示符1:檢索方法指示符
#未提供信息
0電子郵件(Email)
1文件傳輸協議(FTP)
2遠程登錄(Telnet)
3撥號入網(Dial-up)
4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
7在$y子字段說明檢索方法
指示符2:空(未定義)
以《Photoshop CS5數碼照片處理208例》的隨書光盤為例,通過博文隨書光盤系統制作鏡像上傳、發布后,生成17151的鏡像鏈接,到圖書館編目系統把該鏈接添加到856@u字段。
例:8564#@uhttp://192.168.166.184:8080/poweb/ metaoid.jsp?metaoid=urn:
METADATA:211014-ISO/17151@z點擊此處下載光盤數據
當讀者在OPAC檢索到該書的書目數據,直接點擊“點擊此處下載光盤數據”可鏈接到該鏡像的下載頁面,只需在OPAC執行一次檢索即可。
總之,隨書光盤作為圖書的重要組成部分供讀者使用,其作用應當重視。博文隨書光盤系統為光盤工作的運作提供了架構,其中,光盤編目、鏡像制作、上傳發布、讀者下載利用等環節都具有科學的操作方法,然而,實踐中發現光盤排列放置、節省鏡像服務器存儲空間、讀者答疑手段、鏡像的跨庫檢索等方面尚存有待完善之處。通過編制光盤總表、實行請求光盤策略及光盤鏡像退出機制、利用留言板模塊與讀者交流、使用856字段整合OPAC與博文系統鏡像解決了相應的難題。
[1]王玉玉.隨書光盤的管理[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0(1):46-48.
[2]周慶林,張正祿.隨書光盤管理模式的優化探討[J].情報探索,2010(4):102-103.
[3]李輝.高校圖書館隨書光盤隱性拒借探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2(5):73-75.
[4]董世昌.圖書館隨書光盤資源損壞分析及對應策略——以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圖書館工作實踐為例[J].圖書館界,2013(1):86-89.
[5]王利蕊.論高校圖書館非書資源共享系統的建設與管理——以JALIS隨書光盤共享服務系統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8):89-91.
[6]林藝山.圖書館聯盟隨書光盤資源共建共享服務模式研究——以福州大學城圖書館聯盟為例[J].情報探索,2015(7):97-99.
[7]王冉.運用回歸模型構建隨書光盤共享平臺[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5(9):87-90.
劉安定男,1981年生。本科學歷,館員。
G254
*本文系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新媒體形勢下影像傳播策略研究”(項目編號:LX2014398)成果之一。
(2016-06-06;責編:徐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