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昕++劉婷
摘要:在一個地區,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可以帶動周邊省市經濟發展水平的整體提高。在我國新疆,烏昌一體化就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基本體現。烏昌一體化始于2004年,是在實現全疆經濟協調發展的背景下,不涉及行政區劃的前提下提出的,它的提出對于烏昌乃至全疆經濟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寫作:首先是烏昌經濟一體化提出的的背景,其次是烏昌經濟一體化對新疆整體經濟協調發展的效用,以及烏昌一體化下的財政和市場問題,最后是烏昌一體化可以發揮更高效用的設想補充。從這四方面進行分析,穿插公共經濟學理論,對加快烏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在未來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揚長補短,抓住機遇,協調發展。
關鍵詞:烏昌經濟一體化;經濟理論;戰略創新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028-02
一、烏昌經濟一體化提出的背景
(一)背景介紹。
縱觀我國東西區域經濟發展史,東部率先利用改革開放的制度優勢,經濟發展早于西部,并且取得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和豐碩的經濟成果。近些年來,由于中西部地區自身的問題導致經濟發展十分緩慢,與東部的經濟發展差距逐漸拉大。烏昌一體化是不設行政區域劃分的前提下提出的,烏魯木齊經濟發展水平在全疆是最高的,基礎設施相對周邊市區來說比較完善,于是,新疆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在2004年決定實現烏昌一體化的目標,并且成立了成立烏昌黨委,進而更好的推進烏昌經濟一體化的重大戰略實現。烏昌黨委下設的烏昌黨委秘書處,是烏昌黨委的日常工作機構,主要推進和涉及區域發展的五個統一,分別是財政一致、市場統一、規劃統一、交通統一、金融統一。
(二)研究意義。
烏昌一體化的提出迎合了新疆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強烈符合西部崛起的政策需要,同時也切合全疆人民的利益需要,對新疆的經濟發展具有深遠歷史意義和重大現實意義烏魯木齊市經濟實力在全疆是最高的,雖然昌吉在全疆的經濟實力也排在前列,但烏魯木齊作為省會城市,和昌吉相比具有一定的政策、人才、技術、資本優勢,同時昌吉距離烏市較近,交通便利,并且昌吉對烏市而言,具有經濟發展可利用的土地、勞動力、資源等生產要素,兩地經濟發展具有互補性。
(三)概念分析。
區域空間結構:指在一個區域空間內進行的生產要素的空間組合和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形式。區域經濟形成的前提就是區域空間的存在,同時,區域空間結構也是區域經濟的一種重要結構,首先是區域內的生產要素的自由,其次才是生產經濟活動之間的相互組合。正如烏昌一體化中的交通統一,將兩地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降低了經濟運行成本。
區域經濟一體化:指比較相似的兩個及以上的地區經濟以某種方式的聯合,也就是形成的區域性經濟組織。
烏昌一體化:指在實現全疆經濟協調發展的背景下,不涉及行政區劃的前提下提出的,烏昌兩地經濟打破區域空間協調統一、規劃發展,由烏昌黨委統一領導,涉及的城市有烏魯木齊市的七區一縣兩開發區,昌吉回族自治州的五縣兩市一園區。烏昌地區是天山北坡經濟帶的核心,兩地GDP占全疆的三分之一多,財政收入則占到了百分之40以上。
二、用公共經濟學解釋烏昌一體化發展概況
由相關資料得知,烏昌一體化主要分三步走的戰略:一是2007.8.1,成立米東區,這是試驗田性質,為烏昌一體化做試點;二是開發區的擴展和外移;三是正在策劃運作中。烏昌一體化真正開始取得巨大經濟成效始于2007年,得益于各項經濟政策的惠顧,我國17大為其提供了政策保障,迎來了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一)財政政策理論。
公共經濟問題是現實社會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財政問題的公共經濟問題中最為核心的問題,財政問題不僅僅涉及政治、社會、公共管理等眾多領域,本文從公共經濟領域的視角研究財政問題。財政體制就是處理政府間財政關系,即規定了政府各科層組織應承擔的職責及相應財權財力的基本制度。
1.烏昌一體化財政基本情況。
據有關資料查詢得知:在2006年的時候,烏昌兩地共完成地方財政收入78.36億元,比2005年增長超過百分之13,占全疆財政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對全疆財政的貢獻率占百分之20。其中烏魯木齊市完成地方財政收入65.64億元,比2005年增長了百分之12;昌吉回族自治州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2.72億元,比2005年增長了約百分之16。
2.烏昌地區現行財政體制的狀況。
烏昌財政體制是在分稅制度的總體框架下進行有步驟有階段的調整和完善后項城的。烏昌財政成立以后,取消了米泉、瑪納斯、呼圖壁、阜康、昌吉市的基數上解,未來兩地經濟發展若有資本阻礙,則會通過財政增加的那部分額度進行補充。但是,自從“財政統一”政策實行后,對兩地的財政協調產生重要的影響,資本使用更加具有效率性,屬于帕累托改進的現象,兩地的財政劃撥統一,對兩地都產生了經濟利益,而沒有使任何一方產生損害。
3.存在的財政問題。
目前烏昌財政局仍沒有完整的、獨立的預算處置權,烏昌兩地財政還是兩本賬,所進行的“財政統一”只是一種增量式的統一,沒有實現存量財政的統一。從理論上說,財政統一不僅僅要求成立統一性的管理機構,更要求財稅收支標準、管理制度的統一。目前,烏昌兩地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數量和質量也是參差不一,這些差距短期內還不可能完全消除,這也將制約烏昌經濟一體化的推進。
(二)市場經濟理論。
大市場理論認為:在國與國之間,本著自利的原則,實行貿易保護政策,存在貿易壁壘,因而就會把市場局限在國家內部,在國家內部將市場分散成狹小的缺乏彈性的區域空間,這樣對國外到國內來投資的廠商來說,無法有效利用本國的資源,無法形成規模經濟和批量生產經營。
1.市場政策基本運行情況。
就烏昌兩地區域經濟一體化共同市場政策來看,經過多年的發展,在財政稅收統一的基礎上,打破了區域之間空間上的限制,一方面實現了兩地的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使兩地之間另一方面也實現了貿易自由化。的確,市場的統一為烏昌兩地的資源優勢互補提供了現實條件,經濟發展更具潛力。
2.“市場統一”后存在的問題。
第一:生產要素流動不完善。烏昌兩地生產要素的流動還存在著較大的限制,主要是因為行政區劃的存在,畢竟兩地政府有不同的管轄范圍,即便是有烏昌黨委小組在中間進行協調,但是還是不能完全實現兩地市場的自由。
第二:產業趨同現象嚴重,區域特色經濟不明顯。烏昌一體化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表現出趨同化的現象,缺乏靈活性,區域經濟特色性產業不再明顯。
第三:市場開放和創新意識不強。由于改革開放政策對東部地區的傾斜,西部地區的市場開放性不如東部地區,因此市場經濟原因對政治層面產生影響。
三、在動態中協調,在發展中完善,烏昌一體化更好更快發展
經過多年的發展,烏昌一體化利用其優越的地理條件、資源優勢,已然發展出一條自己獨具特色的道路,雖然存在著產業結構趨同化的問題,但是從大數據來看,取得的經濟效益還是非常可觀的。為促進烏昌一體化的更好更快發展,在動態中協調,在發展中完善,實現戰略性發展研究,我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一)政策外生推動力。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之下,區域性經濟不斷涌現,并取得了良性發展。我國烏昌一體化也首先是受惠于政策的實施,在17大上,我國中央政府就提出為烏昌一體化給予特殊性政策支持和相關項目的特別扶持,在政策方面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教育上給予政策支持,大力發展雙語教學。第二:完善信息流通政策,積極落實統一市場體系。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流通,市場統一的體系建立的不是很完善,應該加快信息流通,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第三:完善稅收統一政策,促進財政一致。第四:發展特色經濟,實現經濟循環。
(二)經濟發展內生推動力。
經過多年的發展,烏昌兩地經濟逐漸顯示出某些發展不足,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弊端,但是經濟成效顯著。第一:就地理條件而言,烏魯木齊作為新疆首府,但是受到區域空間的限制,周圍可拓展的土地不是很多,而昌吉土地面積較大,并且與烏市交通便利,人員來往比較頻繁。烏昌一體化可以利用昌吉的土地優勢,突破空間區域的限制,拓展首府的輻射帶動范圍。第二:烏昌兩地居民協同發展的愿望。在頂層設計的推動之下,烏昌一體化取得了及其客觀的經濟效益,為兩地人民帶來了經濟實惠,兩地居民有更的大熱情進行一體化建設。第三:頂層設計人員的內生推動力。
四、結束語
實踐證明,烏昌一體化不僅是制度創新,也是體制機制的創新,更是烏昌兩地發展的歷史必然。烏昌一體化取得了顯著地經濟效益,不僅兩地人民帶來實惠,更是帶領全疆走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同時也為全國其他省份的經濟聯合提供了示范榜樣的作用。在新疆區政府和烏昌黨委小組的有力領導下,烏昌一體化能夠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有步驟、分階段的實現戰略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烏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泛項目研究[OL].中國加盟網,http:www.51jms.com.cn.
[2]張佑林.長三角經濟過度競爭剖析[N].經濟學消息報,2004-3-5.
[3]孟慶民.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概念與機制[J].開發研究:2001(2).
[4]覃成林,鄭洪濤,高見.中原城市群經濟市場化與一體化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05(12).
[5]王瑛.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驅動機制分析[J].區域經濟,2005(1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