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是我國基礎國民教育體系中的主攻方向,對于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所以要重視小學語文課程的教育教學工作。在語文教育中,作文教育又是重中之重。它不僅在分值上是最重的,而且它能夠全面地反映一個學生的語文水平。字詞句的運用都可以在一篇作文中得到體現。本文力圖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指出小學語文教育面臨的幾點問題并且給出相關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語文作文;日記本;摘抄本;錯題本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100-01
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的主要困難在于同學們學習語文的熱情普遍低沉。而且由于語文考試成績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長期的閱讀寫作鍛煉是需要沉下心來慢慢完成的事情,許多課外輔導機構幾乎不把語文學科列為輔導科目。因為即便語文成績較差的同學在輔導班中經過一個學期的補習,有很多需要記憶和練習的工作還是要有同學們自己去做的。也就是說,語文這個學科同數學是不同的,答語文試卷不僅需要一些技巧性的東西,更要求一些實實在在的知識積累。可是即便這樣,語文不像數學那樣去考究那種抽象的數量之間的關系,這個學科所面對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日常世界。一般來講對語文有厭煩感的同學較之數學要少很多,因此語文教師較少考慮如何去激發同學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這個問題。語文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有著很大的便利條件,這就是它更容易同生活當中的實際結合起來。
可是要想學好語文也并不簡單,對于高中低不同年級的同學學習語文方面存在的問題也多有不同。比如對于低年級同學來說,寫錯字別字是一個普遍而廣泛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最好的方法實際上也正是現在普遍通用著的,這就是反復練習某一個字的筆畫。要求一個字寫若干遍數,這可能是目前所知的最好的辦法了。其實對于許多問題,所謂的創新方式方法有時實在不如傳統方法有效。因為某種延續了幾個世紀的文字與語言,他的傳授方法自然也延續了幾個世紀。在這漫長的時期里早就已經成熟了。在這方面自作聰明,說明沒有對語文這一學科的特點缺乏了解。對于高年級同學而言,語文學習已經不單單是為了知識的目的,也是為了應試。一張考卷能夠反映出來的問題是極其全面的,不僅僅是字詞的問題了,它全面的考察一個同學遣詞造句的能力,對于語言的熟練程度。尤其作文一項,需要廣泛積累素材,因此記憶顯得特別重要。這往往說起來很容易,因為沒有什么人不知道“熟背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諏”的道理。平時課程要求會專門指出課文當中哪些是需要背誦的,哪些是需要熟讀的。可是在背誦過或者熟讀了之后不會應用的不在少數,當同學們在背誦的時候,他們不知道老是這樣要求的目的是什么。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不妨說明,要求背誦課文就是為了在寫作時能夠應用上的。小學寫作不是學術論文,不忌諱引用名家的作品為自己的文章增光。作為老師而言,應該有意識地指出某段課文原文適合在什么樣子的寫作題目中被引用。這種做法看似是功利性的,可是對于同學們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同學們最初當然什么都不會寫,所以才要借鑒名家的寫作方式。
廣大語文教師一定知道一個道理,這就是語文學習并不是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以每堂課40分鐘計,每天成系統的語文學習的時間至少已有近兩個小時了。其實在這兩個小時中最富成效的工作是糾正語文錯誤。小學生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不可小覷,現代知識爆炸,文字性的東西隨處可見,這其實都是學習。雖說這種方式是不系統的、不規矩的,可是它的信息量要比課堂上教師能夠傳授的大很多。如果能夠把這些知識內化成為同學們自己的東西,是一種了不起的收獲。同學們自己觀照這個世界從這個世界獲取意義的過程其實就是語文學習的過程,只是他自己不知道罷了。這種學習是極其不自覺自發的事情,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善于引導,帶領同學們對世界做出完全語文的思考。在任何文章中最能夠打動人的往往是些抒發自身獨特見解的那些,人們之所以對這種文章感興趣,正是因為這反映了一個活生生的人的全部性格。
此外,老師們應培養其同學們記日記的習慣。所謂的日記可以任選題材、任選角度,每日上交教師評閱。教師應當對其中同學們使用的高級句式在評語中加以肯定,并指出日記中出現的明顯的言不達意的地方,最好酌情給出該意思應該用什么語言去表達的相關意見。要求同學們時常翻看自己所寫的日記及相關評語,并且在征得同學們的同意之后要求同學們交換日記,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同學們在寫作方面的進步將在持續一個學期后逐漸顯現出來。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可以為作文積累大量的素材,有很多日常之中有意義的事情通過這種方式被記錄下來。與這種記日記的方法相匹配的,就是建立摘抄本。把讀書時所見的好詞佳句摘抄到這個專用的本子上。語文教師要定時查收以起到督促作用。遇有絕好的句子時可以讓同學們上臺分享,用這種方式鼓勵同學們積累語文辭藻。摘抄本子的一個方面作用是讓同學們摘錄一些好詞佳句之外多多積累一些名家觀點,拓展同學們的思想上的深度,訓練同學們以獨立的視角看待社會熱點問題。老師們可以試著引導學生從正反兩面看待同一個問題,把同學們潛在的熱情激發起來。另外一個策略性的技巧,這里需要補充的就是建立錯題本。這本是在中學常見的一種學習方法。成立一個專門記錄錯題的本子,每次考試、練習以及家庭作業的的錯題都要記錄在冊。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題目類型總是有限的,在堅持一個學期之后,總復習時這個本子就顯得額外珍貴。因為無論是試題還是作業都沒有辦法重點突出地指出自己那些題目容易出錯,因而提示自己需要注意。
其實語文很少需要什么特殊的方式方法,問題幾乎都集中在勤奮積累和廣泛閱讀上。沒有堅持這兩點而去討論方法技巧是一件舍本逐末的事情。廣大語文教師對于這一點不可不察。學習語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凡事都不可能立竿見影,切不可貪功冒進,對于同學們的些許進步都要及時鼓勵。決不可以用加大課業強度的方式強逼同學們,這樣只能是揠苗助長。在一項舉措收效甚微的時候仍然要堅持最初的主張,堅持到最后。在積累記憶的功夫不到位的時候難做出什么花樣,根本談不上技巧性的東西——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老師們要有足夠的耐心相信同學們在自己的監督指導之下一定會做到最好,不要因為一時的不好而對同學們喪失信心。老師不僅僅承擔教育教學工作,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還要能夠鼓舞同學們的士氣,在同學們對于某個學科喪失信心的情況下為同學們打氣。
作者簡介:曹旭升(1965-),男,漢族,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王民鄉二岔馬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