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英芳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268-01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是人類社會交際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和學習知識的工具,出色的語言能力可以使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思維能力和智力得到明顯的發展和提高。3—6歲的幼兒是學習語言最敏感,最關鍵的時期,也是儲存詞匯最迅速的時期。因此,我們鄧州市幼兒園組建了“金話筒小主持人”社團,培養幼兒具有語言表達和體驗表演藝術的能力,也能使他們在活動中變得開朗活潑、積極主動、有自信心、善于交流。
一、利用語調的變化表現不同的人物形象
在故事類節目主持中,幼兒主持人要用不同的語調來表現不同的人物形象。比如在故事《小馬過河》中,表現牛伯伯說話時就需要幼兒主持人降低語調、放慢語速,用沉穩的語氣來說。在表現小馬說話時,幼兒主持人就可升高語調、加快語速,表現出小馬聲音的纖細、稚嫩。這些語調的變化都是為了突出和區分故事中的不同形象,使觀眾在看節目時,眼前出現的就是一個個栩栩如生的老牛和小馬的畫面。幼兒主持人在節目主持中通常會在一個故事之后,給觀眾講一些根據故事、兒歌引申出的道理。比如在講了《三只小豬》這個故事之后,幼兒主持人就可以說:“小白豬為什么沒有房子住呢?幼:……因為它蓋的草房子省力可是不結實。”在“……”處,就應該有一段時間的停頓,讓觀眾有一個思考的時間,但停頓不應該太長,以免影響了節目的連貫。停頓前后語調的升降變化也是很重要的,像剛才這句話,停頓前的語調是上揚的,停頓后語調下降,在這里,停頓還起了轉換語調的作用。由于幼兒對一些較長的句子反應慢、理解差,因此,在節目主持中,有的長句中間也應該做一些停頓。
二、利用語氣的變化表達不同的情感
幼兒主持人在主持中有古詩、兒歌時,應該特別注意語氣的輕重,比如唐詩《登鸛鵲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边@其中的“依”“入”“窮”“千里”“更上”等字眼都需要讀得相對重一些,來體現詩歌的韻律美。在介紹一些科學知識時,也應該注意到一些語句的重讀,如“喝了汽水,為什么覺得涼快呢?這是因為汽水里有許多二氧化碳的氣體?”在這段話里有一些科學性較強的詞,小朋友比較陌生,需要讀得重一些,讓他們聽明白,如“二氧化碳”“氣體”。在節目主持中,讓觀眾猜謎語,當念謎面時,就要注意突出一些重點的特征,以及所猜的謎語是屬于哪一種類,這些都是需要加重語氣的。在整個節目中,主持人的語速都應該比較慢,這是因為幼兒理解速度慢,放慢速度能幫助他們聽清節目。
三、利用語言的表演化渲染不同的氣氛
幼兒的思維大多是形象具體的,幼兒接收知識、培養能力是以記憶和模仿為主,可塑性較強。因此,幼兒節目從內容到形式都應當平易近人,尤其是話語,要自然口語化,讓幼兒感受到親切,體驗到關愛,自然輕松地理解和接受。幼兒在進行語言表達的時候有獨特的語言運行方式,喜歡用一些疊聲詞匯、擬人化的語言“嗯”、“啊”等助詞,所以,我們在主持幼兒節目的時候要多掌握這類語言。語言風趣、幽默,又能結合幼兒特點來組織運用語言。
四、利用表演化的語言為兒童營造想象的空間
想象是大腦皮層和皮下共同活動的機能,是在頭腦中改造記憶中的表象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它可分為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據詞的表達在頭腦中形成這一事物的形象。比如這樣一句主持詞:“遍地開放的爛漫鮮花,漫天飛舞的五彩氣球,歡暢在藍天下的千萬只小鳥,飛揚在幼兒園的一曲曲歌謠”,主持人可利用欣喜的表情,“爛漫鮮花”、“五彩氣球”、“千萬只小鳥”“一曲曲歌謠”加重語氣,用生動傳神的表演性語言引導幼兒想象出情景和形象,開發他們的想象力。
五、利用無聲語言提升幼兒主持人的整體形象
無聲語言包括儀表、服飾、色彩、動作、表情、眼神等其他輔助性語言,在幼兒節目主持中,無聲語言顯得尤為重要,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在主持過程中,主持人眼神、動作、服裝的表演化,也能有效的塑造主持人形象,傳達節目內容。
幼兒主持人的語言要追求一種自然真實的藝術體現,過度忸怩作態,嗲聲嗲氣只會讓人反感。同時,幼兒主持人如果只注重語言外部技巧的表現,而忽略艱苦的積累,她的語言是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的,我們提倡幼兒主持人注意內在素質的提高,較高的內在素質,會使主持人的語言變得靈巧、鮮活、富有生氣,她說出的話會與孩子產生心靈上的感應,她的一舉一動才會讓孩子信服,從而贏得孩子的心。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張明紅.幼兒語言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3]周兢,余珍有.幼兒園語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4]卡洛琳·愛德華茲等.兒童的一百種語言.羅雅芬等譯,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基金項目:該論文是河南省鄧州市幼兒園“金話筒主持人”社團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