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西大洋水庫的特點,分析制約水庫發展因素, 適時提出了解決制約水庫綜合管理水平再提升的各項對策。
關鍵詞:西大洋水庫;綜合管理
中圖分類號:P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296-01
一、基本情況
西大洋水庫為國家大Ⅰ型水庫,河北省四大水庫之一,總庫容11.37億立方米,水庫位于大清河系南支唐河出山口處,隸屬唐河流域,其行政區劃涉及唐縣、曲陽兩縣,五個鄉(鎮), 28個行政村;以西大洋水庫為水源的唐河灌區屬國家大Ⅱ型灌區,規劃灌溉面積70萬畝,受益面積833km2。
二、西大洋水庫特點
1.水庫特點。西大洋水庫駐地唐縣地處內陸中心,遠離海洋,氣候干旱少雨,水庫蒸發量大,河流來水年內極不均衡,由于轄區內地下水超采過量,農業灌溉用水幾乎全靠水庫水源,再加上用于城市供水及發電用水Q出 =2.5m3/S, 西大洋水庫蓄水、興利承載指標日益加大。
2.灌區特點。以西大洋水庫水源的唐河灌區,主干渠沿太行山脈平等布置,沿途村莊密集,居住群體大,居住人口多;灌區范圍西起西大洋水庫,東至唐縣京廣鐵路及界河,南界唐河,北至唐縣、順平兩縣南部山麓邊緣,控制唐縣、順平縣大部分土地,望都、定州、滿城部分土地,面積約為833平方公里。所轄渠道內渠線長、水速快,源短流急,再加上主干與保定市供水管道并排設置,防洪任務艱巨。
三、制約水庫科學發展的主要因素
1.水環境保護存在盲區。為防止水質繼續惡化,政府執法部門重拳出擊,對庫區內網箱養殖業進行了整頓和清理,并停止了旅游、觀光業,從根上杜絕了影響水質安全的內因。但水庫上游礦產業無秩序的開采、挖掘嚴重影響到水源入庫流量。隨著入庫量的減少,造成了庫區內水位下降、水量減少、自身凈化能力減弱,極易引起水質變化,從而水質保護的任務更加艱巨,外部環保措施不到位。
2.供需矛盾突出。近幾年來農業灌溉效率偏低,澆灌用水需求量日益加大。 隨著水庫畜水相對較少,城市生活、工業用水與農業用水矛盾日益突出,灌區轄區內農民用水需求得不到滿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3.工程老化、防洪能力低。水庫與灌區始建設于上世紀中葉,由于受當時投資條件和群眾承受能力的限制,所建工程標準低。水工設施運行環境復雜,基礎設施易老化、難保養。渠系內,分干支渠工程老化、退化嚴重,建筑物工程“帶病”運行。“先天不足”,再加上多年來的運行和使用,防洪能力降低,不僅直接影響著工程效益的發揮,而且影響著當地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4.管理機制不健全。水庫管理考核制度不健全,管理機制方面存在不系統、不規范的問題;水管人員,缺乏創新意識;職工素質參差不齊,專業技術人員少,綜合性高管人才緊缺。
四、提高水庫綜合管理水平具體措施
1.在管理工作中應堅持的原則。
一是堅持改革創新的原則。著力破除制約水庫建設與管理的機制性障礙,創新水庫建設與管理思路、方法、手段,以改革促發展,向創新要效益,理順管理關系,完善規章制度,建立符合國情、水情,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水利建設與管理體制和良性運行機制。
二是堅持依法行政的原則。全面加強水庫建設與管理的建制、執法工作,提高依法治水力度。全面落實崗位責任制,健全管理機制,強化機構和隊伍建設。
三是堅持建管并重的原則。加快跑步進廳、跑步進京的速度,大力加強水庫工程建設,盡快扭轉西大洋水庫基礎設施薄弱的局面,高度重視工程建設管理和運行管理,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從根本上扭轉“重經濟、輕管理”的現象,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四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全面作好水庫各項具體管理工作。
2.在管理工作中要突出解決的重點。
第一,著力抓好水質保護工作。加大執法力度,強化網絡監督機制,消除庫區不安全因素的盲點、死角;加大庫區周邊綠化建設和庫區凈化管理力度,確保水質安全;增強與駐地政府的溝通協調工作,著重落實民生問題;加強水環境、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意識,加緊科技調研工作,破解水資源緊缺“瓶頸”。
第二,著力抓好《崗位責任制》落實工作。要建立起長效的管理機制,解決好干什么、怎么干、怎么干好的問題。崗位責任制的具體制定和實施,是推動現階段西大洋水庫工作全面開展的一項保障措施,它不但可以解決機關人多、職責不清、任務不明、分配不均的現狀,還可以有效的促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健康用人機制,十分有利于當前水庫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第三,著力抓好水利工程建設與維護工作。要加強水庫工程建設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盡快建立起重點工程信息數據、水資源調配參數、汛情、雨況等信息數據庫,為水庫重大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要加大爭取續建配套項目資金力度,徹底解決好“帶病”運行工程及末級渠系工程建設,提高渠系水利用率,更好的服務于當地農業的經濟發展。
第四,著力抓好防汛抗洪工作。由于連續多年干旱,社會防洪減災意識薄弱,執法行政部門管理松散,渠道內存在盲目利用渠堤和修建違章建筑情況,對此必須要強力制止和拆除。要正確認識到防汛抗洪的事態嚴重性,嚴格按照“修重于防、防重于搶”的正確指導思想,根據實際情況提前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措施,要確保做到“小汛無險情、大汛不死人”。
第五,著力抓好隊伍建設。抓好隊伍建設,一個是領導干部隊伍建設:全面提升綜合管理水平,領導干部的素質是關鍵。一個具有創新思維、專業技能過硬、謀大局、抓大事、敢負責、重實效,充分發揮帶頭作用的領導干部群體,是水庫水利事業健康發展的前提;另一個是職工隊伍建設:要從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政策法規和綜合業務知識的學習等全方位、多層次的開展教育培育活動,不斷提高他們的政策水平、綜合業務素質和駕馭本職工作的能力。
結語:當前,民生水利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中位置突顯,所以西大洋水庫更應該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態改善等基本需求為重點,全面提高水庫的綜合管理水平,為突出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利問題,形成保障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庫發展格局,為促進水庫事業又好又快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作者簡介:張惠,女,1975年11月05日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工作單位:保定市西大洋水庫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