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媛珍
摘要:我國在長久的歷史歲月之中形成了多個民族共生的發展局面,而不同民族又有著多樣性文化內涵,民歌則屬于文化內涵范疇之中,針對廣西區域民歌而言其具備的地域性獨特風格更是受到了較多因素影響,其中地理環境作用于民歌形成,而地方方言作用于民歌演唱方式,民族文化則作用于民歌創作,正是因為這三方面塑造了廣西區域民歌獨有的地域性風格,基于此本文就作用于廣西區域民歌相應地域性風格的三大影響因素進行研究,以期為后續關于廣西區域民歌方面研究提供理論性參考依據。
關鍵詞:廣西;民歌;地域性風格
眾所周知民歌源于日常勞作生活,而長久以來勞動人民往往利用民歌傳達內心的生活感受,可以說民歌是勞動者生活實踐的文化結晶,而民歌之所以具備地域性獨特風格與其形成以及演唱方式和相應的創作三方面息息相關,下面就該三方面進行詳細探討。
一、初探廣西地理環境作用于民歌形成
廣西具備獨特地理環境,而地理環境能夠對民歌形成帶來多方面影響,而在廣西區域眾多民歌之中也常常對地理風土予以描述,如大眾所熟知的“可愛南寧”歌曲中“翡翠色云霞以及滿城木菠蘿濃香和綠色云與風、四季常青和百花爭艷”都是對廣西區域地理環境優美風光的栩栩如生展現,而地理環境實際作用于民歌形成可以以壯族山歌為例,壯族人民長久以來均是在大山中生活勞作,而山中環境促使其對大山有著濃厚感情,勞作于大山之中自然閑時也會利用歌聲來表達心中所思所想,進而便形成了固定的“那山歌”,而該種來源于大山環境的民歌有三種,第一種是高腔山歌,壯族人民在山間勞作時不同山頭的人們利用高腔山歌互相聯絡感情,因此該種山歌形成之后具備高亢曲調以及嘹亮音域,在旋律方面更加以七度以及五度和相應的四度音程為主,具備較為自由的節奏,如山歌“雙盤花”就是山頭間的對唱,有問有答,歌曲內容更是隨性自然“老子打兒什么花”,“正月里是什么花”等等;第二種則是平調山歌,該種山歌是自然性真嗓子演唱,曲調也較為優美和舒展,常常被田間熱戀男女所演唱,試想戀愛之中男女于優美山間環境勞作或者是嬉戲打鬧唱此種山歌是如何美妙,如“妹郎交心正甜”等;第三種是評語山歌,表現為平話演唱同時具備較窄音域,節奏旋律上以樸實平穩為主,而無論是哪一類型山歌,如果壯族人民沒有生活在大山環境之中,其“那山歌”也不會形成,更不會產生多種表達類型,由此可見地理環境真正的作用于山歌形成。
二、探析廣西地方方言作用于民歌演唱方式
廣西區域地域性山歌風格除了與其形成有著內在關聯之外,還與其演唱方式息息相關,而演唱方式則受到了廣西區域地方方言的作用。具體來講不同民族方言各不相同,而方言也是勞動人民溝通交流關鍵工具,其對于山歌具體演唱也有著重要影響,以瑤族民歌為例,瑤族具備多樣復雜民歌內容,在曲調方面激昂同時高亢,旋律上更加起伏跌宕,歌詞通常是由地方方言而組成,聽起來優美中又滲透著別樣的風情,在瑤族中對于韻律是十分講究的,也較少采用拖腔,如民歌“蝴蝶歌”中歌詞“山上咧呦喂茶花,花蝶蝴蝶咦呦喂得得呼來”其中“咧呦喂”以及“咦呦喂”“得得呼來”等均屬于瑤族人民日常生活方言,而這些方言添加在歌曲中使得瑤族民歌婉轉而又動聽,該首歌瑤族人往往會用梧州土話來實際進行演唱,因此該首“蝴蝶歌”又被熟稱為是“梧州小歌”,由此也不難看出方言對于廣西區域民歌的實際演唱方式的作用影響,而也是形成地域性獨特風格的關鍵。
三、探析廣西民族文化作用于民歌創作
廣西區域地域性山歌風格除了與其形成和演唱方式較為相關之外,還與民歌創作有著較深聯系,而民歌創作則是民族文化熏陶下的產物,具體來講,廣西區域長久以來就有著酒文化,而酒文化的由來是廣西各個民族多居于大山之中,自然環境相對惡劣,加之氣溫炎熱,濕熱環境之下艱苦的勞作并沒有給廣西區域人民帶來痛苦,反而是將所有的動力凝聚在了酒中,無論是瑤族人還是壯族人等均較為喜歡喝酒,長期以往酒文化便產生,而由酒文化隨之創作的民歌也是較為豐富,大眾所熟知的“三月三祝酒歌”歌詞內容便是“三月初三喜氣洋洋,全家外出玩一趟喝酒聊天真自在”,而從酒文化創作而來的民歌展現著廣西區域人民的吃苦耐勞以及樂觀向上的積極生活態度,總結來講無論是被方言作用下的演唱方式,還是被地理環境作用下的民歌形成,又或者是在民族文化影響下的民歌創作,可以說是共同構成了廣西區域地域性民歌風格。
四、結論
綜上分析可知,時代發展以及社會進步,在該種環境背景下各個民族凝結在一起,多民族更加促使我國文化具備多元性以及深厚性,針對廣西區域民歌而言其地理環境深深影響著民歌形成,而地方方言也深深作用著其演唱方式,尤其是民族的文化更是對創作產生巨大影響,由此廣西區域形成了與眾不同的地域性民歌風格,本文將廣西區域民歌具備的地域性獨特風格作為研究核心旨在為后續民歌傳承發展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戴偉.廣西民歌傳承人教育體系中視唱教材建設的基礎定位與發展創新[J].大眾文藝,2013(09):203-204.
[2]賴世娟.淺談廣西原生態民歌的風格特征[J].音樂創作,2013(10):167-168.
[3]尹慶紅.民歌與文化認同——以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為例[J].民族藝術,2013(05):11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