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周惠玲 劉忠超 劉麗 楊格格
[摘要]公益廣告有別于常見的商業(yè)廣告, 它是一種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特殊廣告。公益廣告的目的包括倡導某種社會事業(yè)或社會風尚,促進社會進步,或引起公眾對某些社會問題的關注。通過調研,我們發(fā)現(xiàn)目前公益廣告語的英譯存在許多問題,如語法不規(guī)范、用詞不當?shù)取a槍@些問題,本文提出了相應的翻譯對策,并從跨文化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文化差異對公益廣告的影響。
[關鍵詞]公益廣告 文化差異 翻譯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8-0097-02
公益廣告最早出現(xiàn)在20世紀40年代初的美國,亦稱公共服務廣告或公德廣告,它是一種不以盈利為目的而為公眾切身利益服務的特殊廣告,具有社會效益性。它通過某種觀念的傳達,呼吁人們關注社會性問題,以合乎社會公益的準則去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支持或倡導某種社會事業(yè)和社會風尚。
隨著世界全球化和經(jīng)濟一體化趨勢的日益加強,各國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中國作為發(fā)展中的大國,與世界各國的聯(lián)系也越來越密切,公益廣告已成為傳播信息、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國際形象、贏得世界尊重的重要手段和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公益廣告的翻譯越來越重要。而現(xiàn)在英譯出來的公益廣告語因為文化差異或翻譯錯誤,有些語言平淡或用詞不當,難以吸引人的眼球,而且遠遠表達不出公益廣告的內涵及思想,從而達不到公益廣告的目的。本文立在研究社會廣泛宣傳的公益廣告及其英譯語,根據(jù)中西方文化差異和翻譯現(xiàn)狀,分析影響公益廣告語翻譯的文化差異因素及出現(xiàn)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為公益廣告的傳播發(fā)展及翻譯研究出一份力。
一、公益廣告語英譯常見的問題
(一)中式英語錯誤
中式英語翻譯是指將中文逐字逐詞翻譯成英語,帶有明顯的漢語痕跡,甚至帶有拼音翻譯,讓外國人看起來很別扭。例如:之前在南京某路一處墻壁上的公益廣告“圓我夢想”被翻譯成了“round my dream”,而“蕩起夢想”的翻譯竟然直接使用漢語拼音,翻譯成“dangqi dream”。這種哭笑不得的神翻譯不僅有損城市的形象,若讓懂漢語的外國友人看到,恐怕也會笑掉大牙。而類似的不倫不類的翻譯還有很多,如“小心地滑”被譯成“slip carefully”,再比如中國人幾乎人人從小都知道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被譯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甚至將“黃色書籍”譯成“yellow book”等等。
(二)拼寫錯誤
拼寫錯誤是公益廣告語翻譯中最為常見的低級錯誤,這么明顯的錯誤只要細心便可避免,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這種低級錯誤卻隨處可見。例如:某公司發(fā)布的“用愛照亮希望”公益廣告牌上的一句標語“我們在一起”的譯句有明顯的拼寫錯誤,將英文詞的“together”拼寫成“togther”,少了一個字母“e”。再如“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翻譯成“The 2nmmer Youth Olympic Game”,這句翻譯,將表述“第二屆”的“2nd”和表述“夏季”的“summer”兩個單詞拼在了一起,生造了“2nmmer”這樣一個單詞,讓人哭笑不得。
(三)語法錯誤
語法錯誤大多是因為譯者能力不足而造成譯文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現(xiàn)象,有些甚至不知所云。主要有詞性誤用、冠詞遺漏、名詞單復數(shù)不分、詞義混淆等問題。例如“珍愛生命,遠離毒品”被譯成“yes to life, no to drugs”,這種譯法明顯不符合表達習慣。
(四)用詞不當
用詞不當在公益廣告語翻譯中也很常見,它主要在于所運用的語言詞匯不準確或者不符合場景,這種錯誤不僅會給外國人帶來理解上的錯誤,甚至會引起他們的誤解。比如:“關愛老年人”有人將其譯成“care about old people”,但是“old”給人的感覺是老態(tài)龍鐘、沒用的、死腦筋、觀念舊的人,所以西方的老年人很忌諱被別人叫做“old”,他們希望被別人稱為“senior citizen”,“senior”不僅可以人指年齡大,也可以指在社會地位、知識層面等處于一個較高的地位。再比如一個獻血的公益廣告“無償獻血,時常獻血,獻血事關緊要”,有人譯成“Give freely, give often.Blood donation works”,但是“work”一般表示起作用、奏效,不如“matter”貼切。
二、中外文化差異對公益廣告語翻譯的影響
眾所周知,翻譯不僅僅是語言之間的相互轉換,更是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文化的載體,公益廣告標語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已深深地烙上了民族文化的印記,并直接影響且反映出中國的民族精神。由于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生活環(huán)境,中外人民在語言的表達上會有所不同,而且看待事物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也會有所不同,這種文化差異就會在公益廣告領域對廣告標語的翻譯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一)文化差異影響廣告的語言
從形式上看,漢字幾千年來,從講究橫平豎直,演變成如今規(guī)規(guī)矩矩的方塊字。無論筆畫、結構有怎樣的差別,都可容納在田字格里。而且中國人自古代以來無論是寫詩還是寫文章都習慣講求對仗押韻,讀來朗朗上口,現(xiàn)在的公益廣告中就有許多對偶甚至排比的標語。而在英語中,都是通過二十六個字母的不同組合來表達。以至于單詞長短不一,難以在同樣長度下同時達到押韻、對仗的要求。如一則獻血的公益廣告標語“獻血的你,靈魂如虹;你獻的血,生命涌動”,平仄押韻,對仗工整,且富含詩意,充分傳達了獻血的光榮。若要翻譯成英語,則很難保證詞數(shù)上前后一致和語法結構的工整。甚至從語意上來講,“靈魂如虹”都很難翻譯出詩的韻味,也譯不出中國公益廣告的內涵。另一個影響廣告語言的就是不同文化中的特定意義。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幾千年的沉淀后給當代人留下了不少寶貴的財富。如《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古詩詞。也有一些廣為人知的諺語。如“吃不了兜著走”,本意為惹出了事或造成了不良后果必須承受,而又承受不起。隨著“光盤行動”的深入,把諺語中“兜著走”加上雙引號后傳達的則是“吃不完就打包帶走”。在諺語的基礎上加以改造,使這句話既有內涵又有創(chuàng)意,大眾也喜聞樂見。但是,英譯成“find oneself in seious trouble”或者“get more than one bargined for”所表達出的意思都無法將源語詳盡說明。
(二)文化差異影響廣告的創(chuàng)意
中西方由于長久以來追求的價值取向、信仰模式、審美趣味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其文化價值觀也大相徑庭,導致公益廣告在信息傳播功能和呼喚功能方面的宣傳效果也有很大的差異。中華民族獨有的含蓄沉穩(wěn)的思維模式和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蘊的價值取向,在公益廣告的翻譯中用詞略顯委婉拘謹,語言平淡。如“water is the life wellhead(水是生命之源)”。而西方的表達方式性情奔放,語言直接,所以西方人制作廣告常采用夸張的修飾方法,大量的幽默和諷刺更為常見。同時,新穎大膽的創(chuàng)意及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使簡潔明了的廣告獲得了更多的社會共鳴,也從而達到了應有的宣傳效果。如“give your garbage another life(呼吁社會群眾垃圾循環(huán)回收利用)”。美國崇尚個人主義,注重個人價值的追求,并且賦予了濃厚的人文情感色彩,因為它不僅是“Make room for more”的環(huán)保思想,更是對都市人應獲得的心靈放松,就像暗喻著讓我們的生活空間更廣闊,思想空間更自由一樣。另外,在這里美式幽默也是很常見的,這樣獨特輕松詼諧的氛圍容易與觀眾達成共鳴,從而也達到了很好的廣告效果。美國廣告具有獨特的語言魅力,簡單幽默。例如“we lead, others copy”(我們領先,他人效仿)巧妙地借用了“copy”和“l(fā)ead”兩個動詞,張揚了個性并深深地吸引了大眾的注意,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三、公益廣告標語英譯的策略方法
如翻譯功能論中的講述:只要一種譯本成功地達到了原廣告預先設定的目的,使其具有同樣的影響力和說服力,也就實現(xiàn)了廣告本身的各種功能,我們就認為它的翻譯是成功的,而公益廣告語翻譯也不例外。只有在翻譯過程中采用一定的策略和技巧,才能使翻譯后的公益廣告具有原廣告的影響力和說服力,實現(xiàn)公益廣告在社會生活服務中的價值。
(一)多使用簡單句
中國公益廣告標語大多都簡潔精煉,讀來朗朗上口,讓人耳目一新,過耳不忘。在使用簡單句翻譯時,譯者也能更容易避免一些低級的語法翻譯錯誤。如“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可以翻譯為“Cherish your life and stay away from drugs”,比較簡單的詞匯和簡單的祈使句,這樣的翻譯也能為大眾所接受、理解。此外,省略句也被廣泛使用,如“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譯為“one world, one dream”。
(二)注意詞匯選擇
和一般的商業(yè)廣告不同,公益廣告要在各個地方進行展示和宣傳,從而達到勸導和警示大眾的目的。因此,翻譯過后的公益廣告語也應當是大眾所喜聞樂見的。這就要求在翻譯公益廣告語時要注意詞匯的使用,在盡量使用簡單詞匯的同時,還要避免使用外國文化習俗中比較忌諱的詞。比如“精神文明”不宜譯為“spiritual civilization”,可譯為“cultural and ethnical progress”。
(三)注意審美翻譯
公益廣告語的目的是向大眾傳播公益觀念、理論,倡導公益行為。譯者在注重目的的同時也需要從美學視角對公益廣告語進行翻譯,人們都有一定的審美觀,具有美學視角的翻譯更容易吸引大眾的眼球。在美學翻譯的過程中可以使用比喻、隱喻等修辭手法,增加譯文的說服力;也可以將其翻譯成詼諧逗樂的語言,便于大眾的理解和記憶。使用修辭手法可以讓譯文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冗長為簡潔。如一則讓我們關愛地球的廣告“撥開綠色的外殼”譯為“Push green shell”,并配合一張被撥開外殼的地球的圖片,既讓我們產(chǎn)生一些想象,又能達到深入人心的效果。
(四)尊重文化差異
中西雙方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民族情感心理以及認知方面的差異導致許多詞語在中西方的文化中有著不同的內涵,因此漢語和英語兩者之間存在著不可避免的文化差異,而翻譯則要求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要最大程度上轉化文化的差異。因此,在翻譯公益廣告語時不能只追求字面上的等值,還必須從漢語和英語兩個不同文化背景的語言根本出發(fā),在兩種不同語言的思想角度進行翻譯。
四、結束語
公益廣告標語已成為我們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各個媒體社交網(wǎng)絡以及城市的街道廣告牌上都會有公益廣告的影子。它的語言從內容到形式都展現(xiàn)著我們這個時代的社會文明,承載著我們這個國家的民族精神以及優(yōu)良傳統(tǒng)。因此,當我們的公益廣告向其他國家展現(xiàn)時,公益廣告標語的翻譯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翻譯學者,不僅要深入研究翻譯理論,更要對中外文化有透徹的理解與掌握,此外,通過對公益廣告語中語音、詞匯和語法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兩種不同的語言,從而妥善得體地翻譯公益廣告,為中國的翻譯事業(yè)和中國文明形象的良好傳播作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李希.公益廣告標語英譯中的兩個問題[J].修辭學習,2005(02).
[2]蔡建平.文化差異與含義翻譯[J].上海科技翻譯,1997(04).
[3]金海兵.試探公益廣告標語及其翻譯[J].孝感學院學報,2005(05).
[4]劉曉芳.目的論視角下《中國日報》公益廣告英譯的探析[J].成都工業(yè)學院學報,2015(03).
[5]馮國華,吳群.論翻譯的原則[J].中國翻譯,2001(06).
[6]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7]蔣磊.英漢文化差異與廣告的語用翻譯[J].中國翻譯,2002(03).
[8]郭遂紅.中英公益廣告的文化差異及翻譯研究[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0).
[9]胡聯(lián)偉,周長利.從語用翻譯視角探公益廣告標語的漢英翻譯[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
[10]牛淑珍,胡平.當下中文公益廣告語英譯亂象及解決方法[J].語文學刊,2016.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