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煥杰
(400067 重慶工商大學 重慶)
試述我國訴訟離婚標準的不足與完善
馮煥杰
(400067 重慶工商大學 重慶)
離婚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在我國現行婚姻法中以“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作為訴訟離婚法定標準,不便實踐操作,難以反映夫妻關系的全貌,也不能涵蓋夫妻離婚的全部原因。而“婚姻關系破裂”具有的廣泛的包容性,能比較全面的反映出夫妻間的各類問題矛盾,從理論上解決夫妻感情的消失與婚姻關系無法繼續維持二者之間的辨證關系,而且能從實踐上涵蓋各種不同的離婚實際,反映離婚的全貌,解決現行立法存在的矛盾和不足,是符合當代婚姻法制的發展潮流。
婚姻法;離婚標準;感情破裂;婚姻關系破裂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伴隨經濟增長而來的社會問題也越來越多,這在我國的家庭離婚方面顯得尤為突出。對此,應當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不可忽視離婚率升高對社會和諧與社會穩定的影響。所以我國對待訴訟離婚的態度應該更加謹慎,在認定是否離婚的標準上應該慎之又慎。不過,就我國當前婚姻法中所確立的訴訟離婚法定標準,在法學界尚存諸多爭議。
我國現行《婚姻法》在法定判決離婚標準的問題上采取抽象概括主義和具體列舉主義相結合的例示主義的立法模式,是在保留和繼承1980年《婚姻法》的基礎上的創新?!痘橐龇ā返?2條規定:“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準予離婚:①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②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③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④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⑤其它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準予離婚?!保?]
第一,“感情破裂”標準缺乏立法上的科學性。根據我國法律對訴訟離婚標準的概括規定,調解無效是程序要件,感情破裂是實質要件。因此,感情破裂是我國法律規定的準予離婚的法定條件[2]。筆者認為,“感情破裂”作為離婚標準,確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夫妻感情屬于人的心理活動范疇,不能夠成為法律直接規范和調整的對象;其次,以“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作為訴訟離婚的法定理由,必須以夫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有感情為基礎。而現實生活中,未建立起感情而婚姻得以締結和存續的并不少見,同時,司法解釋確認且在實踐中經常發生的某些準予離婚的情形。
第二,“感情破裂”標準缺乏司法上的適用性。司法實踐中,法官確認夫妻感情是否破裂,主要是對夫妻雙方的婚前基礎、婚后感情、離婚原因、有無和好可能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感情破裂原則,只是給出了一個模糊的尺度,其可視性極差,不僅當事人難于舉證,而且法官也難于識別和判斷[3]。以感情破裂作為離婚標準在司法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主觀隨意性大。相比而言,婚姻關系破裂作為離婚標準更具有立法上的科學性和實踐上的適應性,它既包容了感情破裂標準,又可涵蓋感情以外的其他情形,顯然是更合理的選擇。
第三,感情破裂作為離婚標準與國際離婚立法潮流不合。1969年,美國加州率先提出了無過錯離婚,繼而在美國頒布的《統一結婚離婚法》中,將夫妻雙方婚姻關系破裂作為離婚的唯一標準[4]。從此,破裂主義成為了世界離婚立法的主流趨勢。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婚姻關系破裂或不和諧”作為離婚的標準或標準之一。除中國外的其他所有采破裂主義的國家都采婚姻破裂主義。
第一,制定離婚法定理由時,不僅要考慮當事人感情因素,同時也要考慮家庭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以感情破裂作為離婚法定的標準,不能體現婚姻關系所包含的種種權力和義務關系,是承認和允許喜新厭舊,而且將此作為判斷婚姻關系存亡的唯一標準,會給一些視婚姻為兒戲的人提供“制度保證”。
第二,建議在具體列舉離婚理由時增加那些雖非夫妻一方主觀過錯或有責行為,但因一定客觀原因致使婚姻目的無法實現,不堪共同生活的離婚情形,適當擴大列舉情形的范圍,使離婚標準的確立既能反映離婚原因多元化的客觀事實,又便于法官在適用法律過程中有具體的裁量依據。在立法技術上應采取概括主義統領并結合列舉主義的模式[5]。除了概括性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婚姻關系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外,還應對基本的判決離婚理由作出列舉性規定。
第三,就世界范圍來看,婚姻關系破裂是目前實行破裂主義離婚原則的世界各國中普遍采用的用語。婚姻破裂在這些國家中或被概括為“婚姻已無可挽回地破裂”,或被概括為“共同生活解體”、“無法繼續共同生活”,無論怎樣表述,都是把婚姻關系破裂作為準予離婚的法定理由。它以婚姻生活的客觀狀況為中心,以婚姻在事實上死亡,無法期待繼續夫妻共同生活為準予離婚的根據。它強調的是婚姻關系的現狀。
本文從我國現行離婚標準入手,通過對國外相關立法例的借鑒和研究,建議由“婚姻關系破裂”來代替“感情破裂”作為法定離婚標準,使我國婚姻法進一步完善,更加符合婚姻的本質,既有利于指導人們正確對待婚姻問題,又有利于審判人員提高案件審判質量。不僅充分考慮了我們的國情和民族精神,立足于制度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法治基礎,而且符合世界離婚立法的發展趨勢,亦能解決現行離婚理由在處理涉外離婚糾紛中的法律沖突。
[1]馬憶南. 婚姻法第32條實證研究[J]. 金陵法律評論, 2006,10(1).
[2]馮安石. 我國訴訟離婚標準研究[D].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11.
[3]白玉. 訴訟離婚法定標準研究[D]. 四川大學, 2006.
[4]于欣. 論美國法中的離婚扶養費制度[D]. 吉林大學, 2012.
[5]向立. 論我國判決離婚制度及其立法完善[J]. 求索, 2012(12).
馮煥杰(1988~),男,江蘇省連云港人,專業或研究方向:法律社會學,傳統知識與知識產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