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敏
摘 要: 作者闡述了植物病理專業英語的特點和教學現狀,并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植物病理專業英語教學方法的改進措施,旨在與廣大教師交流,共同探討專業英語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
關鍵詞: 植物病理 專業英語 教學方法
作為一種世界通用語言,英語已成為實際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專業知識的更新周期越來越短,每年都有大量新的研究進展、論文在各類英文期刊上發表,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經常查閱國外專業文獻及資料,及時掌握國外科技和生產發展的動態。
植物病理專業英語屬于科技英語范疇,它把英語和專業知識緊密地結合起來,除具有基礎英語的一般特點之外,在詞匯、表達方式等方面還有許多特點[1],如在詞匯方面,植物病理專業英語涉及大量的植物病理領域的專業詞匯和縮寫詞,比如各種病害、癥狀和病害的發生與發展過程等。在句子方面,長句子多且成分通常比較復雜,結構嚴密、邏輯性強,使得閱讀者要正確理解原文的意思有一定難度。在語言方面,植物病理專業英語要求客觀、準確、嚴謹、精煉,因此較多地使用無生命的第三人稱語氣和被動語態來強調客觀敘述和推理;動詞的非謂語形式(分詞、動名詞、動詞不定式等)應用廣泛,從而避免復雜的主從復合結構,并省略動詞時態的配合,使句子既不累贅又語意明確。只有掌握基礎英語和熟悉植物病理專業英語詞匯、翻譯技巧的學生,才能有足夠的信心面對飛速發展的現代科學技術的挑戰,及時掌握國內外最新科技前沿。本校的植物病理專業英語安排在大三,是植物病理專業大學生繼基礎英語與部分專業課學習后的一門課程,此時的專業英語把基礎英語和專業知識緊密聯系起來,既有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鞏固,又有助于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使學生以更開闊的視野觸及植物病理學科前沿,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好基礎。
一、植物病理專業英語的教學現狀
1.學生對專業英語重視程度不夠。
高校專業英語一般被定為選修課,課時少,且被安排在大三。同專業課、必修課相比,難以引起學生的重視,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一方面,專業英語專業詞匯量大,且大多詞匯較長;長句、難句多;文章通常專業性較強,內容比較枯燥,學生沒有興趣。另一方面,學生認識不足,認為植物病理專業英語只不過是學習一些專業術語而已,只要基礎英語學好,就可以借助詞典閱讀和翻譯英文專著和期刊;再加上沒有英語統考的限制,也沒有哪一家單位把專業英語水平作為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尺度,因而學生寧愿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基礎英語的學習上。
2.教材的選編隨意性大,缺乏統一要求。
與基礎英語相比,專業英語開設較晚,不像基礎英語有系統的大綱和教材,甚至配套的音像資料。目前專業英語的教材一般由任課教師選用,而自編教材一般是將文獻原文或書刊中的一些內容匯編到一起,這些材料對于擴展學生的專業詞匯,熟悉科技文獻的表達方式有一定作用,但難以做到教學上的由淺入深,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3.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
目前常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基本上采用教師閱讀和翻譯文獻,講解專業術語和復雜語句,教學重點過于集中在專業詞匯的解釋和英漢互譯的訓練上,這種方法只是硬性地傳授給學生一些翻譯方面的知識,缺少課堂教學的活躍氣氛,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感。
二、植物病理專業英語教學方法的探索
1.提高學生對學習專業英語重要性的認識。
隨著時間的流逝,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年齡差距越來越大,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代溝越來越深。與學生真誠交流、想學生所想是好老師的必備條件。現在的學生屬于九零后,他們對于很多事情包括語言的學習持實際甚至功利的態度。在很多同學眼里,英語只是找到好工作的有利砝碼,好英語意味著高收入。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能在基礎英語考試中得高分的人并不一定能很好地使用英語。尤其是專業性較強的專業英語,如果僅借助詞典,大多數學生可能都能夠翻譯出英文文獻的內容大意,但是基本都是生搬硬套,逐詞死譯,語句不通順,有些甚至違背原文的內容。不同專業對自然現象的表達和描述有各自的習慣和規范。專業英語的翻譯就是在徹底理解原文的基礎上用另一種語言再現原文的過程,除了要忠實原文內容外,還應該符合現代漢語的規范和標準。專業英語的學習對于學生以后閱讀植物病理專業英文文獻,開闊視野或進一步深造有重要意義。
2.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講授課本知識的授課方法雖然可以有效利用時間,但是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感,當代大學生的參與意識都很強,所以老師要主動提供機會給他們,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主動性,使他們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學習知識。比如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以小組為單位,提前布置某一課的內容,如翻譯文章段落或查找相關重點專業詞匯,課上隨機抽查學生講解,講解完畢,其他學生可以補充,最后由教師做總結、補充。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減少學生對老師的依賴,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另外,也可以通過分組討論、對話及辯論等方式鼓勵同學開口說英語,提供更多的機會給他們發表自己的觀點,讓學生由被動的聽課轉變為主動參與,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首先,多媒體信息量大且速度快,教師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傳遞大量的信息,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在有限的單位時間內獲取的信息量。其次,利用多媒體技術一方面可以將一些用口述和板書難以表達清楚的抽象的內容用圖形、圖像、動畫等表現出來,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豐富的感知,從而化解教學過程中的疑點和難點[2]。另一方面在授課過程中適當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如視頻、音頻、動畫、圖片等內容,不僅可以豐富課堂內容、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4.注重對學習方法與技巧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植物病理專業英語是基礎英語在專業上的應用,與基礎英語相比,更偏專業詞匯和專業術語的講解、翻譯的標準和技巧,摘要的寫作等,專業性很強。因此對專業英語的授課,除了要符合一般的教學規律外,還要結合教學實踐,總結出適合本門課程的教學方法。比如專業英語專業詞匯量大,縮略語很多,單靠死記硬背很難記住而且容易遺忘。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學習方法的介紹,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對于詞匯,可專門給學生進行構詞法的講解。專業英語中最常見的就是派生法,也就是在詞根前面加前綴或在后面加后綴構成一個新詞。比如mal-表示“badly”“bad”,malformation(mal+formation形成、構成)就表示畸形。以此類推,malnutrition(mal+nutrition營養)表示營養失調,malfunction(mal+function功能)表示故障。又如poly-,multi-表示“many”。multilateral(multi-lateral邊的,側面的)就表示多邊的,polyprotein(poly+protein蛋白)就表示多聚蛋白。此外,常見的構詞法還有合成法、轉化法、截短法和縮略法等[3]。大多數單詞的產生都服從一定的規律,掌握了這些規律,學生就可以舉一反三,提高效率,增加專業詞匯量。長句子多、句子結構復雜是專業英語的另一個特點,對此,在教學中應系統地闡述和分析翻譯的技巧,多給學生機會進行訓練。在分析句子時,先通讀全句,找出句子的主語、謂語和賓語,然后分析句子的定語、狀語等次要成分,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在句子中加入修飾成分。只有把句子的結構理順,才能準確地理解一個句子。對句子結構分析的能力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應該把這種訓練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堅持不懈才能收到成效。
綜上,根據植物病理專業英語課程的特點,教師在采用課堂集中講授的同時,應不斷總結創新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才能保證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高立娣,楊鐵金,趙福全.大學化學類專業英語教學方法的改進[J].高師理科學刊,2007(27):70.
[2]康淑敏,王雪梅.多媒體環境下專業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英語電化教學,2003(89):37.
[3]藍興.淺析構詞法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8).
基金項目: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2014);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項目《青島農業大學植物生產類植物保護專業》(TS2279);山東省普通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發展支持計劃項目(stzy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