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向宇
就業壓力對醫學生睡眠質量的影響研究
游向宇
醫學生較其他大學生特殊。醫學專業面臨繁重的學習任務,繁多的技能操作,就業難度的增加等諸多因素,易導致睡眠問題。研究發現,醫學生中存在不同的睡眠質量問題其比例約16.6%—20.4%[1][2][3]。近年來就業壓力這一因素對醫學生睡眠質量的影響程度正逐漸加大。本文主要通過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 PSQI) 量表和自建量表分析醫科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與睡眠質量之間的關系,目的在于分析就業壓力是否影響睡眠及其影響程度,為以后尋求提高醫學生的睡眠質量的方法做鋪墊。
就業壓力 醫學生 睡眠質量
(一)調查對象
此次就“就業壓力對醫學生睡眠質量的影響”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的對象為西南地區某醫學大學大一到大四年級的醫科大學學生。本次研究采用的調查方法為隨機抽樣。
(二)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采用PSQI[4]及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就業壓力對醫學生睡眠質量的影響調查問卷。用 SPSS 19.0 統計軟件建立數據庫, 進行t 檢驗、方差分析,以P<0.05作為統計學差異評價標準。本文研究中使用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國內常模來源于劉賢臣,唐茂芹,胡蕾等人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信度和效度研究。
(一)基本情況
本研究預計調查人數為385人,實際調查385人,回收有效問卷366份,有效率為95.06% 。在366名醫學生中女生208名(56.83%),男生158名(43.17%)。本次調查的學生年齡在18—2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0.60±1.40歲。大一學生90名(24.60%),大二學生109名(29.78%),大三學生102名(27.87%),大四學生65名(17.76%)。

表1 醫學生 PSQI總分及各成分得分
(二)醫學生睡眠質量整體情況
醫學生的 PSQI總分平均為9.10±4.730,男生PSQI為8.77±4.557,女生為9.35±4.853。PSQI≥8分判為睡眠差這一標準是近年來國內對睡眠質量進行界定的睡眠研究常模的規定 ,據此標準分析,此次調查中存在睡眠問題的有97人(26.50%),其中男生37人(38.14%),女生60人(61.86%);不同性別間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05)的PSQI成分為睡眠時間,催眠藥物, 均為女生高于男生, 而在其他各成分得分和睡眠質量總分上差異無統計學。
(三)醫學生就業壓力
調查醫學生自覺就業形勢嚴峻程度在各個年級中的分布情況,四個年級就業形勢無統計學差異(P=0.070)。
此次調查的醫學生中,大多認為當前就業形勢不樂觀,自覺就業形勢嚴峻的人(認為就業形勢嚴重、一般、輕微)遠比認為無嚴峻就業形勢的人多。認為就業形勢一般和輕微的學生占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認為就業形勢嚴峻的人中,高年級學生數遠多于大一新生,認為無嚴峻就業形勢的人,由大一向大四減少,說明隨著就讀年級升高,對當前就業形勢的認知越深刻。
大多數醫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就業壓力,其中大四學生即將畢業走向社會,對就業的渴求最大,存在就業壓力的表現最為明顯。
(四)就業壓力對醫學生睡眠質量的影響
就業壓力劃分為有影響(即評分為1—3分)的醫學生和無有影響(即評分為0分)的醫學生兩種。

表2 就業壓力對睡眠質量有無影響PSQI得分分布情況
分析就業壓力對醫學生睡眠質量有無影響,比較這兩種情況時醫學生人數、PSQI各成分得分及總分,經SPSS統計數據可得有影響的醫學生人數為340人,占總人數90%以上,其PSQI指數為9.37±4.785,無影響的醫學生PSQI指數為5.62±1.577,PSQI量表各成分及總分均有統計學上的差異(P<0.05)。由此可以得出就業壓力對醫學生睡眠質量存在影響且就業壓力對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有影響。
將就業壓力不同程度(即無影響、輕微、一般、嚴重)的醫學生的PSQI進行比較,得出表3 。

表3 不同程度就業壓力對睡眠質量的影響
分析可以發現其中就業壓力對睡眠質量無影響的學生PSQI為5.62±1.577,輕微同學的PSQI為6.26±1.146,一般的同學PSQI為7.55±3.047,嚴重的同學PSQI為13.11±4.086 。無影響、輕微、一般、嚴重四個不同壓力程度的PSQI各成分和進行比較,結果為P<0.05,有統計學顯著差異 。進一步說明醫學生的睡眠受到就業壓力的影響,且存在的就業壓力程度越深,睡眠質量越差。
(一)結果分析
在中國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問題的人有 43 % 之多。大學生處在由學校向社會過度的特殊階段, 我們采用 PSQI量表來評價其睡眠質量,PSQI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而被人們認可, 廣泛使用于對健康人群和臨床患者,以此對其睡眠質量進行綜合評價[4]。我國不同地區的研究報道,在醫學生中睡眠質量較差的占12 % — 20 %[5][6],國內既往研究也認為, 男女生睡眠質量存在差異[7]。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醫學生PSQI總均分在9.10±4.730 ,不同性別間統計學差異不明顯。國外正常人群PSQI總分(2.67±1.70)[8]與本次研究所得PSQI總分相比有明顯差據。有 26.5 %的醫學生發現有睡眠質量問題, 本結果與趙久波等對醫學生睡眠質量研究的結果基本保持一致[9]。
(二)睡眠健康宣傳活動
充足的睡眠能夠提高思維和學習能力,大學階段是智力發展的又一個高峰,因此對大學生睡眠質量進行研究具有可行性、實用性。
1、睡眠健康宣傳活動
建議醫學類院校以每年的“世界睡眠日”——3月21日為契機,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睡眠宣傳活動,普及睡眠健康知識;在日常學生工作中,對睡眠障礙學生予以重點關注,必要時可轉介專業心理咨詢機構進行干預。
2、醫學生就業輔導
醫學生就業壓力大,建議學校對醫學生采取積極就業指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念;并逐步為學生進行職業規劃,使其能積極應對就業壓力,減少因此產生的睡眠障礙,提高睡眠質量,維系身心健康。
充足的睡眠是當代大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對其睡眠健康的有效關注是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
[1]吳小燕,謝娟,張曉穎,等.醫學生睡眠質量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9(9):1032~1034.
[2]肖海兵,王芳,孫圣剛,等.不同層次醫學生睡眠狀況及其與精神因素的相關分析[J].中國衛生學校,2008(2):146~148.
[3]王海智,王波,陳練,等.醫學生睡眠質量及其相關因素研究[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0(6):776~779.
[4]劉賢臣,唐茂芹,胡蕾.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6(2):103~107.
[5]尹輝,王麗娜,袁崗.醫學院校大學生睡眠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8,24(11):1346.
[6]孟昭瑛.醫學生睡眠質量與焦慮抑郁情緒關系的調查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10):868~870.
[7]李淼晶,魏赟鵬,樸玉霞.醫學院校學生睡眠質量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09(5):1629~1630.
[8]Buysse DJ,Reynlods CF,Monk TH,eta 1.The Pitts 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J].Psychiatry Research,1989,28(2):193~213.
[9]趙久波,張小遠.軍校醫學生睡眠質量與人格特征的關系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15(7):627~628.
游向宇(1979-),男,四川資陽人,碩士,西南醫科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生理心理、睡眠與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