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歌是幼兒所喜愛與追捧的一種文學形式,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園的健康教育活動中,兒歌的運用還存在一些問題。文章就存在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希望能給幼兒園的兒歌教學活動帶來一些啟發和借鑒。
關鍵詞:幼兒;幼兒園;兒歌教學;健康教育活動;應用情況;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20X(2016)26-0062-02 收稿日期:2016-07-20
作者簡介:馬盼麗(1985—),女,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系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幼兒營養學、幼兒健康教育和學前衛生學教學研究。
兒歌是用口語化的韻文來敘事表情的一種歌謠,是個體生命最初階段接觸的文學載體。兒歌作為韻文藝術,節奏明朗,富于音樂美,語言淺顯,明白易懂,以最簡單的情節向幼兒介紹知識,適應幼兒直覺感知的思維習慣,便于幼兒接受。由此可見,研究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中兒歌教學的現狀,對促進幼兒的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中兒歌的應用情況
1.興趣不高
首先是幼兒園對繪本、動畫之類的時髦文體比較熱衷,對健康教育的兒歌活動沒有太多的關注。其次是在利用兒歌資源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時,教師通常是一邊教幼兒知識(做動作)一邊念唱兒歌,形式單一,缺乏新意。最后是幼兒園開展兒歌教學活動時師幼互動較少,幼兒不感興趣,活動效果事倍功半。
2.兒歌教學不受重視,兒歌教學活動偏少
筆者在本次研究中了解到大部分幼兒園的周計劃中是沒有兒歌教學活動的,每學期也就只有寥寥幾次的兒歌活動。幼兒園兒歌教學活動偏少是因為大量圖畫書的出現和推廣,受到幼兒園歡迎和追捧,這就擠掉一部分傳統教學形式,如兒歌教學。另外,一些老師強調兒歌的教育價值,從而忽視了兒歌作為韻文學的審美價值和娛樂價值。幼兒學習兒歌感受不到快樂,積極性也就不會高,教師也就逐漸不重視兒歌了。
3.兒歌資源缺乏
調查中發現,教師們所知道的關于健康方面的兒歌比較少,能掌握并熟記的只有兩三首,而且大都局限于生活習慣、安全防護方面,關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兒歌幾乎沒有,無法滿足教育活動的需求。原因是各幼兒園的教材或書籍大都側重語言教育,兒歌偏少。故教師在組織幼兒健康教育活動時,選擇面很窄,較難從中選出和每次健康教育活動貼切的兒歌。
4.幼兒教師對兒歌本身知識的掌握不夠
大多數教師在組織幼兒健康教育活動時雖然也在運用兒歌,但他們僅僅是從提高幼兒興趣、調節現場氣氛的角度出發。對兒歌本身的教育價值缺乏認識,因而不能自覺主動地去開發兒歌資源,有效地利用現有的兒歌資源。原因一方面是從事幼兒園教育工作的教師相當一部分是高職、職高畢業的,由于在校時沒有系統地學過兒童文學課程,閱讀的兒童文學作品也相當有限,對兒歌的相關知識一知半解,其兒歌教學活動就不盡如人意。另一方面是教育理論水平的局限。教師在校學習期間由于強調專業技能的學習與訓練,專業理論課程開設較少,就是開設了課時也是不足的,理論素養普遍偏低。
二、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中兒歌的應用對策
1.積極互動,創新兒歌教學方式,提高幼兒學習興趣
兒歌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與幼兒開展積極的互動,兒歌教學的設計非常重要,我認為第一要合理選擇教材,通過教材引趣;第二要巧妙運用,使教具生趣;第三要使環節激趣;第四要開放提問,在設疑中求趣;第五要多元評價,以情促趣。每一個環節都緊扣幼兒的興趣,從幼兒的需要出發安排教學。兒歌本身形式多樣,不同的兒歌形式又有其不同的特點,在進行兒歌教學時,活動更應是多樣化的,在活動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輔以不同的教具,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真正體現兒歌的價值。如可以在教學活動前讓幼兒觀察兒歌中描寫的事物,將兒歌內容編成故事,或者借助教具展示兒歌內容等;在范讀的過程中,可適當采用“數快板”的讀法,突出兒歌的節奏特點;在指導朗讀中,應將完整的教和分句教結合起來,及時復習,避免枯燥;與游戲結合。也有研究者提出“添加戲劇化到童謠,有益于口頭語言和語音意識的發展”,使孩子們成為積極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學習者[1]。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兒歌教學中,不妨多采用情境化教學,提高孩子們的積極性,會更有利于兒歌教學的開展。
2.廣泛收集兒歌,完善兒歌教學內容,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兒歌在幼兒發展中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幼兒園應組織力量收集多種形式、多種表現內容的兒歌,編輯成冊,拓寬兒歌的來源渠道,供幼兒園教師開展兒歌教學選材之用。還要將收集到的兒歌素材記錄下來,并進行初步整理分類,然后進行全園的交流、篩選。在篩選時,要特別注意兒歌的韻律感、思想性和教育性,篩選出一些積極健康的、活潑有趣的、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兒歌。將精心篩選后的兒歌裝訂成冊,以便教師在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時,根據活動的目標和內容,選擇適當的兒歌開展健康教育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各領域的內容應該有機聯系,相互滲透,并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和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2]。我們通過變換兒歌教學活動類型來充實兒歌的教學內容;根據健康教育活動的目標和內容改編兒歌中的個別句子,創造出適合幼兒健康教育活動的兒歌;幼兒園還應通過各種活動(如兒歌創編競賽)支持和鼓勵教師自己創編出貼近幼兒生活、符合教育要求的新的兒歌。
3.加強教師學習研究和專業培訓,提高兒歌教學質量
中等師范學校和高職院校應重視兒童文學課程的教學,不斷充實圖書館、閱覽室里的兒童文學圖書,支持、鼓勵并指導學生進行兒童文學創作,保證那些未來的幼兒教師們在校期間能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兒童文學的基本知識和原理,大量閱讀各類兒童文學書籍,培養兒童文學素養。在崗教師可通過自學、函授、短期培訓等途徑,系統學習兒童文學基礎知識,保證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量,積極參與豐富多樣的藝術活動,并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嘗試幼兒文學創作等,提升兒童文學綜合素養。可以定期組織專門的與兒歌教學相關的培訓活動,組織專家講座以及學術沙龍形式的研討活動,充實幼兒教師的兒童文學理論知識,讓幼兒園教師能夠接受到前沿的、科學的兒歌教學理論與實踐知識,使幼兒教師在參加培訓的過程中,重新認識和理解兒歌,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的兒歌教學水平,促進幼兒良好發展。幼兒園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兒歌教學觀摩活動,既可以園內組織,也可以與園外合作,實現合作共贏。
綜上所述,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中兒歌教學對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為了通過兒歌教學更好地實現幼兒充分玩耍、快樂成長、科學學習的目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應當提高對其的重視程度,選取正確的方法策略,給予孩子一個健康安全的成長空間。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健康教育活動中全面發展,成長為優秀的社會人。
參考文獻:
Sasan Baleghizadeh,Zeinab Dargahi.The effect of nursery rhymes on EFL childrens reading ability.The NERA Journal,2010,(4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