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曙銳
(嘉興市統計局,浙江嘉興 314050)
從法人單位變化看嘉興經濟轉型發展
顧曙銳
(嘉興市統計局,浙江嘉興314050)
法人單位不僅是統計的基礎,也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其發展動向也反映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動態。本文重點就2011-2015年期間嘉興法人單位變化,分析全市經濟發展取得成效及存在問題,從而提出優化布局,推進創新,加快轉型,擴大開放等對策建議。
法人單位;發展狀況;結構優化
“十二五”以來,隨著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嘉興市法人單位保持快速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但同時也反映出第三產業內部結構不盡合理、企業規模不大、外資企業發展不足、新設企業地區分布不平衡等問題值得關注。
(一)法人單位快速增長,企業法人比重提高
伴隨經濟社會的持續較快發展,2011-2015年間嘉興市法人單位保持快速增長。2015年末,全市有法人單位10.3萬個,比2011年①注:①2011年起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進行了調整,考慮數據可比性采用2011年數據作為對比基數。增加3.6萬個,增長52.7%,其中企業法人9.5萬個,比2011年增加3.5萬個,增長57%;民辦非企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單位數分別比2011年增長56.6%和24.2%;機關和事業單位分別增長14.4%和10.8%。
2015年末,企業法人比重從2011年的89.6%提高到2015年的92.1%,提高2.6個百分點,提高幅度位居各法人單位之首;機關和事業單位比重分別下降0.2和1.0個百分點。這顯示出嘉興近幾年來,在市場培育和精簡行政機構上取得積極成效。
(二)新設企業快速增長,經濟活力增強
近年來,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推進,新設企業快速增長,經濟活力進一步增強。2013-2015年三年間嘉興市新設企業法人分別為1.22萬個、1.26萬個、1.26萬個,相比2012年和2011年呈明顯增長態勢。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新設企業數保持穩定,第三產業新設企業數逐年增加,特別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資本市場服務、科學研發、生態環境治理等高技術服務業單位的迅速增長,為全市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表1)。

表1 2011-2015年嘉興市新設企業分行業數

租賃業和商務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居民服務業教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2011年431 396 123 21 4 50 17 15 78 2012年493 456 186 19 3 78 33 13 148 2013年700 654 200 37 9 176 73 26 133 2014年1242 1184 396 65 21 185 85 45 221 2015年1616 1532 498 85 24 201 93 72 356
(三)小微企業快速發展,吸納從業人員較快增長
“十二五”以來,在國家加大對小微企業扶持政策激勵下,嘉興市小微企業快速發展。2015年末,全市共有小微企業9.02萬個,比2011年增長89.1%,增速高于全市法人單位和企業法人的增速,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數的比重高達94.9%,比重比2011年提高16.1個百分點。小微企業分行業看,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分別位居前3位,單位數分別為4.02萬家、2.76萬家和0.67萬家,分別占全部小微企業的44.6%、30.6%和7.4%。
2015年末,嘉興市小微企業從業人員122.5萬人,比2011年末增加28.9萬人,增長30.8%,增速比全部企業高25.9個百分點;全市小微企業從業人員占全部企業比重為60.3%,比2011年提高12個百分點。小微企業在吸納人員就業方面起著關鍵性作用。
(四)內資企業占絕對地位,私營企業迅速發展
2011-2015年,嘉興市內資企業法人增長60.1%,年均增長12.5%,增速快于企業平均水平,內資企業占比提高1.8個百分點;港澳臺商企業法人增長8.6%,年均增長2%,增速低于內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法人下降3.8%。內資企業中,2015年私營企業法人單位數比2011年增長85.2%,年均增長13.2%,占企業法人的比重較2011年提高3.9個百分點;國有和集體(國有、集體、股份合作、聯營和國有獨資)法人單位數比2011年增長4.9%,但比重下降1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和聯營企業法人下降幅度較大(表2)。

表2 嘉興市分登記注冊企業法人單位數
(五)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
從法人單位發展趨勢的角度看,2015年末嘉興市共有從事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5.67萬個,比2011年末增加2.57萬個,增長82.8%,占全市法人單位的55%;從事第二產業的法人單位4.41萬個,增加0.87萬個,僅增長24.5%,增速遠低于第三產業,占比42.8%。與2011年末相比,第二產業比重下降了9.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了9.1個百分點。從三次產業的增加值比重來看,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5.3∶56.7∶38.0調整為2015年的4.0∶52.6∶43.4,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提升5.4個百分點,年均提升1.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法人單位數量較大幅度的增長,比重的不斷提高,反映了全市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從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看,2015年,嘉興市第三產業中生產性服務業②注:②生產性服務業由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五大行業所組成。法人單位比2011年增長了93.7%,高于第三產業的82.8%。其中,金融業法人單位比2011年增長了343.5%,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了181.4%,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有助提升制造業增長效率和發展質量,從而推進經濟轉型升級(表3)。

表3 嘉興市分行業法人單位數
“十二五”以來,嘉興市法人單位總量雖然增長較快,規模不斷擴大,但與浙江省平均水平和經濟發達城市相比,數量仍然偏少、企業規模不大,且在區域分布、行業分布上也不盡合理,有待進一步優化。
(一)新興服務業發展快但規模偏小
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第三產業內部結構不盡合理,勞動密集型的傳統服務業如批發零售業仍占有很高的比重。2015年末,嘉興市批發零售業法人單位占比達到27.5%,比2011年提高6.2個百分點;與現代產業密切相關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業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技術、知識密集型的服務業雖發展較快,但在單位數量、創造營業收入方面所占比重仍然偏低。2015年末,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業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三個行業在單位數量占比分別為1.7%,7.4%,2.3%,營業收入占比分別為0.6%,2.2%,0.3%。
(二)上規模企業數量總體偏少
從企業從業人員數量來看,2015年末,嘉興市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規模在20人以下的占85.1%,100人以下占比96.8%,規模在500人以上的僅占0.5%;從資產總計和全年營業收入看,資產總計500萬元以下的企業法人單位占全市企業法人單位76%;全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下的占79%。從工業企業來看,全市工業小微企業4.04萬個,占全部工業企業的96.7%;從服務業企業來看,全市服務業小微企業4.58個,占全部服務業企業的89%。這一組數據說明,嘉興市企業法人大多規模偏小,整體實力偏弱。
(三)外資企業增長趨于緩慢
2015年末,嘉興市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分別為1603家和1637家,占企業法人的比重均為1.7%,兩者相加的比重不足4%。與2011年相比,五年間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僅增加127個,外商投資企業則減少65家。從控股類型來看,2015年末,全市港澳臺商控股的企業和外商控股的企業分別為1297個和1342個,占企業法人的比重均為1.4%,與2011年末相比,港澳臺商控股的企業增加135家,占比下降0.5個百分點,外商控股的企業減少8家,但占比下降0.8個百分點。外商與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緩慢,說明嘉興市招商引資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增強。
(四)新設企業地區分布不平衡
一個地區新設企業數量的多少與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正相關,經濟發展為創業提供資金、人才、市場等支持,而活躍的創業市場則能進一步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從嘉興市2015年新設企業法人的數量分布來看,地區之間尚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南湖區(24.9%)、海寧市(18.6%)、桐鄉市(16.8%),3個地方新設企業法人比重合計達60.4%。從新設企業法人的行業分布來看,各地在批發和零售、住宿和餐飲業、制造業等傳統領域的優勢相對固定,但在社會服務業、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等新興領域,新設企業法人占比全市范圍內相對均衡,地域差距尚未拉開,說明各地仍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
(一)全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堅決貫徹落實“兩創”總戰略,充分發揮嘉興科技城、秀洲國家高新區等重大平臺的帶動引領作用,聯動推進“泛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建設,制定落實相關配套扶持政策,積極發展各類中介服務機構,全面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結合省級科技金融創新示范區創建,進一步推動科技金融深度結合,著力打造創業創新良好生態環境。同時,借力嘉興市電子商務高速發展態勢,進一步拓寬創業新渠道。
(二)著力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
重點支持一批龍頭企業發展,引導企業以專業化提升核心競爭力,以自主創新支撐企業長期發展戰略,努力培育本土企業集團和跨國公司。結合企業績效綜合評價、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等多種舉措,引導資源、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并打破地區、行業、所有制界限,加快企業兼并重組步伐,鼓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運用資本力量促使中小企業盤大盤強,大型企業上檔升位,努力使企業發展規模和檔次再上新臺階。
(三)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第三產業的發達程度和行業分布的合理程度是一個地區市場經濟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對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地區整體競爭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第三產業發展中,要在進一步做優做強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的基礎上,大力扶持現代物流、金融、技術研發、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為先進制造業發展提供有力配套支持,從而逐步實現整體經濟轉型升級。
(四)加大對內對外開放力度
目前,嘉興市的港澳臺和外商投資企業無論是在單位數量上,還是在規模上,都與經濟發達城市有差距。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結合嘉興市重點發展領域,運用專業化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引商等多種方式,著力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特色產業和龍頭企業集群落戶嘉興,壯大經濟總量,并帶動本地企業發展。要從政府效率、辦事規則、城市建設等各個方面,營造良好的軟硬件環境,使企業引得進、留得住、住得好。
(五)完善單位區域布局和產業布局
基本單位布局的調整優化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系統工程,要結合新型城鎮化國家綜合試點、“多規合一”試點等改革,進一步優化市域空間布局和功能布局,圍繞嘉興市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及“十三五”發展規劃,引導各地根據自身優勢,實現錯位發展、特色發展,加快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轉型。
(責任編輯:施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