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識行
(舟山市定海區統計局,浙江舟山 316021)
工業用地畝產稅收差異化分析——以舟山市定海區為例
倪識行
(舟山市定海區統計局,浙江舟山316021)
畝產稅收數據是目前各級政府比較關注的一個工業經濟指標。本文通過分析舟山市定海區規上工業企業畝產稅收數據分布情況,從行業、規模等分類中來尋找企業畝產稅收的各種差異及成因,并對企業畝產稅收數據的運用展開思考。
畝產稅收;工業用地;數據分布
隨著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用地不足與工業生產建設的矛盾不斷困擾著地區的管理者,如何解決或者緩解這一矛盾,是當前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問題。本文就舟山市定海區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地畝產稅收情況進行重點研究。
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舟山市定海區108家規上工業企業平均畝產稅收8.85萬元。從圖上看,企業稅收數據隨著企業占地面積的變化而變化,但在平面圖上分布十分散亂,變化毫無規律,表明企業占地面積與稅收的相關性不強。

1.各行業間平均畝產稅收差異較大。把全區采集的2015年度100多家規上工業企業按國民經濟行業(2011)目錄進行分類,從表上的數據顯示,高畝產稅收行業畝均稅收達到143.9萬元,最低的行業畝均稅收僅0.3萬元,18個行業平均畝產稅收19.1萬元,最高值與最低值相差達143.6萬元,數據非常分散,畝產稅收行業間差異十分巨大。

舟山市定海區規上工業分行業平均畝產稅收情況表
2.用地規模不同導致畝產稅收差異明顯。從企業占地面積來看,面積的變化與畝產稅收的高低有著重要的關系。從散點圖(圖略)中可以看到,隨著用地面積的變化,畝產稅收數據變化十分明顯,畝產稅收與面積的關系類似一個反比例函數。
把企業數據按一定面積進行分組,占地20畝以下企業畝均稅收22.6萬元,占地20-50畝企業畝均稅收11.1萬元,占地50-100畝企業畝均稅收7.0萬元,占地100-500畝企業畝均稅收20.0萬元,占地500畝以上企業畝均稅收3.54萬元。除了占地100-500畝的企業區間外,基本上隨著用地面積的增加,畝均稅收呈下降趨勢,當我們再剔除每個分塊區間內畝產最高的企業各1家后,我們會發現這一趨勢變得十分明顯,20畝以下、20-50畝、50-100畝、100-500畝和500畝以上這幾個分塊分別為18.9萬元/畝、8.1萬元/畝、4.8萬元/畝、2.2萬元/畝和1.2萬元/畝,呈現逐步減小的情況,表明該區工業企業在一定范圍內呈現企業占地面積越大,企業的畝產稅收越小,畝產與用地面積反而呈現負相關。
3.大中小型企業畝產稅收差距較大。在剔除幾個主要影響因素后,我們按大中小微型對企業進行分類,從分類情況來看,大型企業平均畝產稅收最小,只有2.6萬元,中型企業有6.3萬元,而小微企業平均畝產稅收達9.3萬元,基本可以得出平均畝產稅收隨企業規模增大而變小。
4.僅行業內企業間畝產稅收差異度較小。從全區企業家數達到10家以上的行業數據顯示,行業內部畝產稅收也存在差異,但差異明顯小于整個規上工業,如水產品加工業,2015年平均畝產稅收在6.8萬元,其中最大值與最小值相差13.8萬元每畝,行業中值9.2萬元每畝,企業間差異度相對較小。
全區規上工業企業畝產稅收差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場經濟的發展也有其高潮與低谷,在當前時期低產的行業可能在末來的發展中存在很大空間,高產的行業也可能會慢慢進入低谷。正確認識各行業所處的生產關系,分析造成畝產稅收差異的原因,同質企業間相互對比等,以及企業對其他經濟行業的影響,以便正確對待差異,達到不同產業的發展需要。
1.行業間差異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舟山市定海區的石油化工行業,平均畝產稅收最高,但這一行業存在企業準入條件、投資規模等限制條件,一方面國家有限制,只能有條件的發展,另一方面,初期投資規模巨大,生產技術要求過高等,將大部分企業都拒之于門外,競爭少,產業優勢較大,市場相對廣闊,市場波動也相對較小,三年來該行業畝產稅收基本沒有變化。而糧油生產加工行業在全省乃至全國存在著一個難以改變的現狀,就是國內糧食產量不足,特別是舟山群島地區,本地基本不產糧食,糧油加工企業生產所需原料無法在本地區得到補充,只能大量進口,導致原材料成本大幅提高,就如該區的一家本地糧油加工企業,近幾年企業越生產越虧損,沒有盈利空間,企業基本沒有增值稅,導致企業稅收很少。但從民生角度來考慮,該糧油生產行業是社會民生基礎產業,有存在的必要,而低畝產的情況在近幾年內也很難得到改變。
水產品加工業是舟山市定海區工業經濟中的傳統產業,企業產品主要面向國外出口,因出口退稅較多,造成稅收總量下降,另一方面企業的產品多數為初加工的食品原料,終端產品較少,產品附加值較低,這又造成了應稅部分收入較小,最終導致這一行業畝產稅收普遍偏低。但舟山市是漁業產品主要生產地,大量水產品從本地向國內及國外輸送,水產品加工企業是作為漁業的后續延伸產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船舶制造業是該區工業中的支柱產業,其年產值達到了該區工業產值的30%以上,然而畝產稅收在全區工業各行業里基本墊底,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主要是船舶制造業整體產能過剩,企業要生產延續只能承受過高的生產成本和過低的訂單價格,使大部分船舶制造企業存在經營虧損,企業生存艱難,導致稅收大幅減少。
2.企業科技化、自動化生產工序的運用是畝產較高的重要原因。從全區數據來看,石油化工企業規模大、生產自動化程度高,生產設備工藝較為先進,企業的單位用地工業產出非常高,相應的畝產稅收也是該區最高的。除此之外,從基礎數據中我們也發現,企業畝產稅收排位前幾位的企業大部分屬于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產品科技含量較高,單位用地產出也非常高,該區的浙江華業公司每年將大量的資金投入科技研發方面,積極推行生產設備自動化、信息化,是本地區該行業的龍頭企業,同時也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畝產稅收同樣居全區前幾位。畝產稅收排名靠后的則普遍是產品技術含量較低的企業,如船舶修理、水產品冷凍加工、金屬材料粗加工、紡織等。
3.企業規模大小、抗風險能力強弱是畝產稅收差異的又一原因。一般,大中型企業抗風險能力要強于小微企業,一是有資金優勢,能經得住幾年的虧損,二是產業鏈延伸較廣,業務輻射范圍廣闊,能承受市場的起伏波動,如該區幾家大型的船舶制造企業,規模大,在近幾年低迷的市場環境中始終屹立,企業為求生存,只能減小業務量,以保證生產穩定,表現出來的是企業幾年虧損,畝產稅收均較小。而小微企業則沒有這個優勢,虧損的企業在近幾年的經濟寒冬中要么停產退出統計范疇,要么關閉歇業,仍存在的企業寥寥無幾,而生存下來的企業均是行業中的佼佼者,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小企業只有做好經營,不斷盈利,才能在市場上生存下去,從數據上也能看到,小微型企業目前普遍畝產稅收較高。
畝產稅收是衡量企業是否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發展指標,是地方政府引進企業落戶的重要標準,但造成畝產稅收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以偏蓋全,應在正確分析的基礎上做出合理判斷。當前我們以畝產稅收加入企業的評價體系有其合理性,但過度依賴也會導致不可預知的后果,應在一定范圍內合理使用。
1.同行業內企業對比的重要手段。從全區規上工業企業畝產稅收數據來看,各行業間差異十分明顯,用平均數據來評價全部企業的貢獻情況顯然有一定不合理性,而從行業內部來看,行業內部企業總體水平較為集中,行業平均值代表性較強,可以做為評價企業稅收貢獻的重要標準。在這一層面上合理運用畝產數據,可以有效判斷同行業內企業的經營利弊,稅收貢獻等,也可以相應建立相關獎懲措施,優勝劣汰,及引進企業的相關標準,合理規避投機企業落戶。
2.不能形成對畝產稅收的過度依賴。經濟發展有上有下,這幾年正好處于經濟低谷,企業經營十分困難,企業稅收較少也是一個總體趨勢。畝產稅收僅是反映企業一個時期內的稅收貢獻情況,不能反映出企業的長期發展趨勢,展示的方面也較為單一,可以成為評價企業的標準之一,但不能過度依賴。評價一個企業應從發展前景、企業規模、對當地的貢獻等多方面考慮,一味追求畝產稅收高數值,有可能引進了一批夕陽產業,使資源過度浪費,也可能剛一引進,企業所在行業的生產就已經陷入低谷,不知何時才會迎來再一次發展。
3.不應以畝產稅收來決定企業的去留。工業企業畝產稅收的高低,有時間上原因,也有社會發展需要方面的原因。如糧油生產企業,畝產稅收經常墊底,但這一行業作為民眾生活的基礎產業,有其存在的必要,不能因為沒有稅收貢獻就大力排斥,也有可能企業本身稅收較少,但帶動了地區一定范圍內其他行業的發展繁榮,這需要去辯證的分析和考慮;如船舶制造企業近幾年生產進入低谷,產能嚴重過剩,企業經營舉步維艱,稅收貢獻幾乎沒有,但這是市場發展的規律,當初這部分企業落戶時帶來了經濟的繁榮,也促進了地區人口的大量流動,而且在當前仍是地區經濟的重要支柱,如果因為畝產稅收較低而不加扶持,或者出臺限制措施,加速企業走向滅亡,不論對企業還是對地區經濟都將是重大的打擊。
但作為在畝產稅收兩端的企業,應當有相應的獎懲措施。在區內畝產稅收排名前幾位的企業可以適當獎勵,如采用按一定比例返還稅收的形式,或用地政策上相應放寬等,鼓勵企業提高生產效率。而對畝產稅收末位的企業也應當有針對性的措施,防止企業不思生產,轉而做土地的文章。
4.大企業要發展,小企業也不能忽視。從數據中我們發現一定程度上企業占地面積越大,企業畝產稅收反而越小,但往往我們在從事經濟工作時,總是過多的考慮大型企業,而對小企業則選擇性的忽視了。從畝產稅收的角度來說,小企業更符合這一指標的評價標準,高畝產稅收是其重要的特點。我們應逐步提高對小企業的重視程度,合理分配社會經濟資源,讓小企業有充足的發展空間,小企業就像社會發展大廈中的小磚塊、小鋼釘,也是企業大森林中的小樹苗,其中有許多優秀的、潛力巨大的企業,只要給予幫助與關懷,就能長成參天大樹。
經濟發展是一個逐步壯大的過程,想一下子引進幾個大項目、大企業,一口吃成胖子,往往欲速則不達,還很可能帶來資源的浪費。要用正確的眼光看待企業的畝產稅收數據,高產不一定高成長,低產也不見得沒有前景。
(責任編輯:施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