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西部省會城市發展的解析框架建構與應用探討*

2016-11-12 07:48:21
西部人居環境學刊 2016年5期
關鍵詞:城鎮化發展

徐 素

西部省會城市發展的解析框架建構與應用探討*

徐 素

西部省會城市在發展特征方面存在諸多相似性,本文探討西部省會城市發展動力機制的研究方法。以西寧市為研究案例,運用多元回歸等量化方法,從宏觀、中觀、微觀分層提取代表政府、企業、個人3類主體的行為選擇影響因子,基于因子及因子間的互動關系建構起“政府—企業—個人”互動分析框架;運用所建構的框架對西寧的城市發展特征進行解析,進而試圖對城市發展的路徑做出解釋。最后基于發展路徑解釋,分層次探討了規劃應對策略。

西部省會城市;城鎮化;“政府—企業—個人”互動模型;動力機制;結構特征

徐素. 西部省會城市發展的解析框架建構與應用探討[J]. 西部人居環境學刊, 2016, 31(05): 42-50.

0 引 言

2014年3月16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該規劃指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可以看出,城鎮化戰略既被視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工具”,也被視為應“順應規律”和“因勢利導”的過程。該規劃還對區域的城鎮化發展提出了要求,包括著重解決好“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化”等問題;提出了要“培育發展中西部地區城市群”,使其“在優化全國城鎮化戰略格局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等指導原則。

新時期,我國將面臨著總人口結構的深刻變化。經濟和社會的轉型、區域差異的巨大,共同決定了需要認真審視我國城鎮化進程的總體特征和地方特征;對地方的城鎮化進程做針對性的研究是執行國家新型城鎮化政策的基礎。

1 研究背景

1.1 當前對城市發展動力機制的研究方法

國內外已有研究較為系統地論述了城市發展的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的動力及機制。國內研究在宏觀層面,主要通過計量模型或者基于歷史分析,從人口、經濟、社會、土地等多方面建構城市化水平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多元回歸模型證明城市化動力因子,探討市場力、內源力、行政力、外向力等對城市化的作用機制[1-8];研究視角也逐漸變得多樣化,文化、消費、人才等因素開始逐漸被重視[9-13]。宏觀層面的分析表明,城市化與政策驅動、經濟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關系密切,中觀層面的研究則多對于宏觀層面的某一驅動力與城市化的關系進行較為深入和專注的分析,多集中在城市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探討上,研究了城市化與工業化、城市化與投資等等的互動關系。我國工業化與城市化動力機制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早期集中于人口、政府和市場驅動3方面實證研究,21世紀前后重點討論FDI為代表的新生要素驅動機理等;動力的轉變主要來自制度改革造就的市場機制與政府行為的漸變轉型[14]。近年來的研究主要立足于經濟產業結構的視角,通過分析產業結構、投資結構、進出口、外資等經濟發展層面的因素對城鎮化產生作用機制,論證不同階段的推動力及其作用機制[15-20]。微觀層面研究主要基于問卷調研分析農民城鎮化的動力與機制,認為個體或家庭的比較利益最大化是微觀動力所在。這3個層面的研究成熟且全面,從定量研究發展到定性研究,范圍涉及全國、區域、省域、地市及(縣)城、鎮[21-24]。但國內已有研究缺乏對這3個層面之間的互動機制的深入研究,相同層面的動力之間、不同層面的動力之間的關系及互動缺乏進一步解釋。

歐美國家的工業化起步遠早于中國,對城市化問題的研究從19世紀下半葉至今,已形成了較成熟的理論成果。理論成果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基于宏觀視角,包括劉易斯的二元結構模型[25]、費景漢-拉尼斯的拉推模型[26]等;基于微觀視角,基于個人或家庭行為的效用最大化,例如托達羅的預期收入模型[27]、貝克爾和斯塔克等[28]從家庭效用最大化出發分析家庭勞動力配置與家庭效用之間的關系等。國外的研究理論與模型分析了城鎮化及勞動力遷移的機制與過程,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借鑒。但這些理論模型的解釋力及政策主張是針對市場機制較完善的國家或拉美發展中國家的農村勞動力流動和城市就業情況分析得出的結論,對于中國的解釋力有所欠缺。而且模型假設條件與中國的實際情況不符,對制度因素在農村勞動力轉移中的地位與作用理解不夠深刻。

本文基于上述研究背景展開,結合中國的制度背景,以西寧市為例,建構一個能夠解釋西部省會城市發展及特征的分層、多主體的解釋模型。

1.2 西部省會城市的共性特征

就西部地區省會城市(本文包括蘭州、西寧、銀川、拉薩、烏魯木齊)而言,由于歷史進程和環境區位的相似性,其城市發展和城鎮化進程也存在諸多相近特征。包括:處于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區域,重大開發建設以政府為主導,以國家支持政策和財政轉移支付為支撐;經濟基礎較為薄弱,同時面臨環境保護和資源開發的雙重壓力;人口結構和文化上具有少數民族聚居、多元文化并存的特征;省會城市在區域內處于較強的中心地位。

西寧市是青海省的省會,是國家西部開發的戰略基地和西北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由于其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地理環境和戰略地位,西寧市的城市發展具有雙源驅動、兩頭在外、服務職能突出等特性。本文首先基于對其歷史進程的梳理和近年來城市發展的各方面表征的分析,建構起城市發展的“政府—企業—個人”多層互動解析模型;進而探討西寧市城市發展的結構特征;最后基于研究發現,分層次探討相應的規劃策略。

圖1 近現代西寧市城鎮化發展進程及主導特征Fig.1 the development progress and dominant characteristics in modern times

2 西部省會城市發展的解析框架建構——以西寧市為例

2.1 城市發展的歷史進程概述

西寧市歷史悠久,所在的湟水谷地是青海省為數不多的宜居地區之一。自西寧城址建西平亭以來,形成漢、藏、蒙、回等多民族融合聚居的多元融合文化。2011年,西寧市域總面積為7649km2,全市總人口為222.8萬人,外來常住人口為25.4萬人,占總人口的11.4%;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26.0%;市域城鎮化率為65.4%,市區城鎮化率為96.3%(2010年),人口高度集聚。

2.1.1 進程特征:市場與政府交織主導走向多元驅動

自1929年青海建省以來,西寧市城鎮化發展的進程體現了市場與政府這兩者的互動,并在不同的時期體現出不同的交織主導特征(圖1)。縱觀西寧發展歷史,國家和地方政府在區域政策、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等方面始終對西寧的城市發展和規模擴張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隨著經濟發展和區域職能的轉變,西寧市正在經歷由單一職能向復合職能、資源開發和工業發展驅動向經濟社會多元驅動的綜合性城鎮化職能的轉變。

圖2 西寧市歷年財政收入情況Fig.2 the fiscal revenue of Xining in recent years

圖3 西部主要省會城市消費價格指數比較Fig.3 the comparison of price index among the main provincial cities in western China

2.1.2 動力特征:雙源驅動,兩頭在外,區域服務主導

西寧的城鎮化發展有著本地和外來的雙重“源動力”,即基于全局宏觀政策目標的中央轉移支付和城市政府財力提升,以及其引致的投資、消費、公共服務等,極大地推動了西寧市的城鎮化進程。同時具有“兩頭在外”的特征,體現在:工業經濟方面,投資和產出均“在外”;服務經濟方面,供給和需求均“在外”。這兩點同時也說明了西寧作為西部地區的重要中心城市,其城市的基本職能在城鎮化進程中起主導作用。

(1)工業經濟:投資和產出“兩頭在外”

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固定資產支出中,除去土地購置支出,央企所占比重達11.2%;總產值中央企所占比重達24%;應交稅金中央企所占比重為13.1%。央企等非地方企業為資源依賴型重工業企業,依托地方資源發展,但對地方財政的貢獻十分有限。無論是從投資還是產出的角度考量,西寧市的工業都具有“兩頭在外”的特征,這種結構體現了西寧市作為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其區域職能的重要性;同時對地方的可持續發展和內生型發展提出了挑戰。

(2)服務經濟:供給和需求“兩頭在外”

從供給的角度,西寧市可用財政很大一部分來源于上級補助(包括轉移性收入),十年來轉移支付的比重不斷上升,構成公共服務供給的重要組成部分(圖2)。從需求的角度來看,“外來消費”拉動了消費需求,提高了當地的生活成本(圖3)。“外來消費”的需求者包括區域內具有相當消費能力的農牧民、國內外旅游者,以及來自青藏高原其他地區的季節性居住人口。本地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對其他省會城市較低,消費能力有限。

(3)撫養職能和區域服務職能造成西寧市人口城鎮化進程快于就業城鎮化進程

作為省會城市,西寧市承擔著區域性的教育和養老服務職能,以及區域性的居住服務職能,因此城市的公共服務職能和撫養職能較強。由城鎮從業人員的比重和城鎮化率的相對差值(圖4)可以看出,在西部幾個省會城市的比較中,西寧的城鎮承擔了更多的非從業人員,而這些非從業人員不僅來自其本身負擔的兒童和老人,更多的來自周邊區域享受其公共服務、居住職能的人口(圖5)。

圖4 西寧市及周邊省會城市勞動力城鄉配置比較(2011年)Fig.4 a comparison of labor force alloc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mong main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in western China (2011)

圖5 西寧市及周邊省會城市城鎮人口相關指標(2011年)Fig.5 a comparison of urbanization indices among main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in western China(2011)

西寧市作為青海省省會城市,承擔了區域性的城市服務職能,其城鎮化過程對區域城鎮化進程貢獻較大。但2000年以來,本地農村城鎮化進程相對緩慢。據估算,2000—2010年西寧市城鎮人口中僅有約17%來自本地農民的就地城鎮化(圖6),說明本地城鎮化動力十分不足。

西寧的城市發展,從主體角度,具有政府、市場多元主導特征;從動力角度,具有“雙源驅動”、“兩頭在外”、“區域服務”的多樣主導特征。這種發展進程伴隨著本地與“外來”、城市與“區域”關系的復雜問題,而城市靠慣性的自身發展并不能自發解決這些問題,這些問題是否有其背后的結構性阻礙?因此,需要更加深入地認識西寧市的城市發展過程,進行分層、分類解析,分析不同層面的結構特征。

2.2 城市發展的解析框架建構

2.2.1 初步架構:“政府—企業—個人”互動模型

西寧城市發展具有多元主導、兩頭在外的特征,政府、企業、個體3類主體之間的關系密切。本文建立起一個城市發展機制的解釋框架,涉及宏觀、中觀、微觀3大層面,和政府、企業、居民3類主體(圖7)。其中,宏觀層面的主體涉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一方面可以直接爭取上級財政支持,投資城鎮建設和公共服務,以增強城市的承載能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運用經濟杠桿,通過發展地方經濟,適時調節經濟結構,從而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中觀層面即產業層面,涉及的主體為企業。地方經濟結構調整落實到行業和企業層面,將會對國民收入分配、消費市場、財稅收入、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等產生影響,從而對民生發展、消費市場擴容、政府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和質量、城鎮化空間建設等產生直接影響。同時行業與企業的發展會通過就業崗位等影響城鄉居民的收入與空間需求,從而與城鎮化的微觀動力發生聯系。微觀層面即指個體人(家庭)與城鎮化的互動,也是城鎮化的根本主體。因此,地方政府、企業、居民這城鎮化發展的3類主體,從宏觀、中觀、微觀3個層面,分別通過(政策)引導作用、杠桿(調節)作用和“用腳投票”的方式,影響著城鎮化的進程和模式,其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結果即構成了城市發展的動力機制。

圖6 2000—2010年西寧市城鎮人口增長構成Fig.6 the component of growth of urban populationof Xining city-region during 2000—2010

圖7 城鎮化發展的“政府—企業—個人”互動模型Fig.7 “Government-Business-Individuals” interaction model

2.2.2 量化分析:分層動力提取和解析

通過與西寧市城鎮化發展相關的宏觀、中觀、微觀動力因子的全面解析,提取3個層面的城鎮化動力因子。宏觀層面,通過對經濟與產業、財政與公共服務、空間增長、城鄉協調的全面分析,提煉出對城鎮化發展貢獻最大的相關表征因子,最后經過多元線性模型進行調整與總結,歸納出宏觀層面城鎮化的動力因素;中觀層面,通過對企業行業進行分類分析,分類標準以其對城鎮化不同方面的相對貢獻為基準,量化不同類型的企業/行業對城鎮化的作用關系,并通過問卷分析,探求不同企業對城鎮化發展的中觀訴求和看法;微觀層面,通過問卷分析的結果,探索個人與家庭通過“用腳投票”的方式對城鎮化的選擇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1)城市發展宏觀層面的動因解析

宏觀層面將與城鎮化率的提升顯著相關的結構性因子按照相關性大小排序,可發現國民收入的提升、房地產經濟、基本公共服務和非農就業4大類因素的結構性改善是提升西寧市城鎮化率的重要方面。所以,影響西寧城鎮化的根本動因可歸于以下4大方面:地方經濟發展帶來的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上級轉移支付帶來的公共服務水平的明顯提升;西寧特殊的區域地位和資源稟賦帶來的外來消費對本地經濟的促進作用;西寧市自身城市環境的改善帶來的對人口集聚的吸引力。

經驗算,可用以下變量表征4個方面的動力:勞動者報酬表征本地國民收入提升;上級轉移支付表征外生財富對城鎮化的作用;客運量表征外來消費對本地經濟的作用;建成區園林綠地面積表征環境質量的提升。建立城鎮化水平與這4個因子之間的指數回歸模型,用SPSS21.0多元回歸分析中的逐步回歸輔助分析,得到結果如下:

其中,U為城鎮化率,Lab為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例,TP為上級轉移支付占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比例,Trl為萬人客運量(萬人次),Gr為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公頃)。指數表示對應的指標每提升百分之一,相應城鎮化率提升百分之幾(城鎮化率增長的速度)。

根據計量模型運算結果,西寧城鎮化的4大動因中,按照對城鎮化率提升的作用大小排序依次為:外來消費、本地國民收入提升、上級轉移支付、環境質量的改善。由此可推論,西寧的城鎮化發展有著本地和外來的雙重“源動力”;基于全局宏觀政策目標的中央轉移支付和城市政府財力提升,以及其引致的投資、消費、公共服務等,極大地推動了西寧市的城鎮化進程。

同時,根據直觀的數據分析,也可發現西寧市城鎮化發展中的明顯結構性失衡:消費增長主要由外來消費帶動,本地居民收入水平與消費水平并不匹配。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為大國企、重工業為主的制造業對對財政、投資的拉動作用大于對就業的帶動作用。所以,需要對產業結構與就業、與收入分配的關系作深入研究。

(2)企業層面的動因解析

通過宏觀數據和問卷調查成果,在西寧市域內部產業發展中觀層面,分析企業發展與城鎮化的互動作用。宏觀數據方面,將企業發展按照投資主體、規模與行業分類,將其與城鎮化的互動關系分為3個方面加以考量,即:企業發展對財政收入的促進、企業通過就業對國民收入的分配作用、企業通過直接投資對城鎮建設促進。進而分析西寧市域企業發展與城鎮化之間的關系,基于計量檢驗將各類企業聚類,大致劃分為經濟發展指向型、民生指向型、地方能力指向型①、投資指向型和就業指向型②。問卷分析方面,主要考量企業對就業的帶動促進作用,以及企業的選址考慮因素。

將行業分析的結果進行匯總,得出如下分類結果(表1)。

表1 按照指向分類匯總的行業貢獻Tab.1 industry contribution according to the indication classification

產出走向的結構性分析可以發現:相對優勢行業(投資指向和就業指向)兼具地方能力提升與發展指向,在民生方面的作用不夠;發展指向行業的發展促進民生改善,但對擴大就業的作用有限;民生指向型行業拉動了就業,但產出的優勢不明顯,但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總體收入;地方能力提升指向型行業對外部轉移依賴較強,自身發展能力較弱。另外,通過問卷分析進一步發現,企業在勞動力供給方面存在結構性失衡,高技術人才短缺,并且員工的流動性制約了企業的長期發展。企業選擇在西寧發展,主要考慮國家的區域政策優勢及西寧所處的市場優勢。

(3)個人與家庭層面的動因解析

微觀層面的動因解析基于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本次村鎮調研共發放調研問卷600份,有效回收572份,回收率95.3%。問卷發放點選擇原則為:盡量涵蓋近郊村、遠郊村;發展現狀較好、一般、較差的村。600份問卷均為具有城市規劃及相關背景的專業人士訪談完成。

結果顯示,在城鎮化的微觀層面,即以個人和家庭為單位,當城鎮化帶來的所有效用收益大于需要付出的成本時,人們即會通過“用腳投票”的方式,以家庭經濟理性為原則[29-30],主動選擇城鎮化與否。

研究結論:城鎮化的微觀動因:追求經濟收入和優質公共服務。主要體現在:1)經濟驅動:追求收入和靈活的就業機會(“第3代人”是現狀3代家庭的粘合劑);2)公共服務:追求優質教育資源和豐富多彩的休閑娛樂活動。

城鎮化發展的微觀阻力:生活成本過高,且存在社會融入等摩擦成本。主要體現在:1)生活成本:收支不平衡是阻礙城鎮化的主要因素;2)社會融入成本:生活習慣和文化差異;3)機會成本:即放棄農村戶籍后所失去的直接“紅利”和可能要付出的機會成本(圖8-10)。

圖8 農民是否考慮搬遷Fig.8 whether the farmers consider removal

圖9 農民不搬遷的原因Fig.9 the reasons for farmers not to remove

圖10 農民考慮搬遷進城(鎮)的原因Fig.10 the reasons for farmers to move into the city(town)

2.2.3 小 結

上文分析明確了各層面的動力因素(圖11),即:宏觀層面,良好的生態區位和文化基底帶來的外來消費、基于政府財力的建成環境改善和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是城鎮化發展的宏觀動因;中觀層面,企業發展帶來的經濟發展、就業吸收、財稅貢獻、建設投資是城鎮化發展的中觀動因;微觀層面,追求經濟收入、就業機會、良好的建成環境和優質的公共服務是城鎮化發展的微觀訴求。下文將深化這一動力模型,著重分析各層面的互動關系,從而解析西寧城市發展的現狀路徑。

3 對城市發展的路徑解釋

基于動因之間的關系進行進一步梳理,結合上文的數據分析,建立西寧城市發展的多層多類互動模型。圖12詳細解釋了西寧市的城市發展互動模型(虛線框和顏色區分層面,實線框表示動因;實線箭頭表示正向促進關系,虛線箭頭表示微弱甚至阻礙關系):宏觀層面,4大動因影響著城鎮化進程,即:財政收入,文化和生態資源,建成環境和公共服務。政府通過財政收入進行建成環境和公共服務的公共投資,來進行物質空間建設和調節社會關系;財政收入中的重要部分,即外來轉移支付受國家與區域政策的影響,而地方稅收則受中觀層面“能力指向”和“發展指向”行業的影響較大;文化和生態資源吸引對建成環境和公共服務的“外來需求”;建成環境和公共服務反過來對中觀層面經濟發展起到物質和服務的雙重支持。宏觀層面的建成環境對微觀個體來說,是可持續的城鎮化發展的物質支撐,公共服務則是其基本訴求。中觀層面的企業發展則為微觀個體追求物質建成環境和公共服務提供了就業機會和經濟支撐。圖12同時反映出西寧市發展進程中各主體互動的特征和薄弱環節。

3.1 現狀路徑的基本特征:外部依賴性、投資依賴性和經濟發展導向性

由圖12可以看出,西寧市域城鎮化有著較強的中觀層面指向性,即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的動因對中觀層面企業和行業的發展推動作用較強,而中觀層面對其他層面,特別是對微觀層面的反饋較弱;三個層面的互動表現出了較強的外部依賴性、投資依賴性和經濟發展導向性的路徑特征。

外部依賴性體現在:(1)上級轉移支付和地方經濟發展增加政府可用財力,增強了政府對于公共服務(標號a,下文直接用數字表示)、市場經濟發展(b)以及城市建設(c)的調控能力,尤其是帶來了公共服務水平的明顯提升;其中上級轉移支付對可用財政的貢獻逐年加強。(2)西寧特殊的區域地位和資源稟賦帶來的外來消費擴大了對建成環境(d)、公共服務(e)的市場需求,并通過對二三產業(投資指向性行業,行業{A}、行業{B}、行業{C})需求市場的擴大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同時大量外來人口促進了信息與文化交流、物質交流,影響了當地生活習慣與文化習俗,提高了城鄉居民對新文化的接受度,從而減小微觀層面的城鎮化阻力。

投資依賴性體現在:(1)城市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的二次分配,注重城市建成環境的改善和公共服務的質量提升(ac),這些提升一方面直接促進了相關經濟產業的發展,從而帶動就業增長,提高了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建成環境的改善直接為人的城鎮化提供了物質方面的可持續支撐,公共服務的改善也直接滿足了微觀層面的個體訴求。(2)政府通過對國有企業的直接投資調節經濟結構(b),從而對經濟發展和就業產生總體推動。

經濟發展導向性體現在:經濟規模的擴大主要依靠發展指向行業、投資指向行業和就業指向行業。發展指向行業與投資指向行業具有相互兼容性和相互促進性(f),說明西寧市經濟發展具有投資依賴性。宏觀層面的動因對中觀層面企業和行業的發展推動作用也相對較強(gh)。

圖11 宏觀、中觀、微觀層面城鎮化動因判斷Fig.11 the driving forces of urbanization in terms of macro, medium, and micro level

圖12 西寧市城鎮化發展的現狀路徑:基于“政府—企業—個人”互動的模型解釋Fig.12 current pattern of Xining's urbanization: based on the explanation of “Government-Business-Individuals”interaction model

3.2 現狀路徑的薄弱環節:導向性偏頗、結構性失衡和微觀反饋不足

上文所述的以經濟發展為指向,其實反映了一種以經濟發展為城鎮化發展目標的導向,這與以人為本的城鎮化發展目標相比,其目標導向的本身存在著偏差。在西寧市的特定條件下,這種過于強調以經濟發展為目標的導向導致了城鎮化發展路徑的結構性失衡。如上文分析,宏觀層面、中觀和微觀層面的互動都集中體現在對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上(bgh);但中觀層面通過民生、就業指向行業反饋到微觀層面的互動(ij),以及宏觀層面的公共服務反饋到微觀層面的互動(k)等,則顯得較為薄弱,或稱之為出現了發展導向和微觀反饋的脫節。這種脫節也和宏觀、中觀層面自身的表現出來的結構性失衡和薄弱環節有關。具體體現在以下4方面。

(1)宏觀層面存在對外部和投資過度依賴的特征

城市財政稅收的重要來源為上級財政轉移支付,地方經濟發展帶來的財稅產出對政府宏觀調配能力的增強作用有限(l),因此政府宏觀方向的調控能力實際對外部的依賴性很強。另一方面,政府對經濟的直接投資體現在對國有企業的直接投資(b),而國有企業主要為發展指向型企業,一方面對微觀層面收入和就業的拉動作用有限(in),另一方面國企的投資指向性特征又加重了經濟發展對投資的依賴。

另外,縣、鎮級自上而下的城鎮化動力不足。由于西寧市的城市職能以服務基地型和生態型為主,再加上對土地指標的獲取動力不足——市區、縣、鎮級土地指標為全省統籌,同時通過復墾山地等方式也可獲得相對充裕的土地指標,因此,以土地指標占補平衡為目標的整理開發活動(如農民的集中居住)并不活躍。在對鎮級領導的訪談調研中發現,由于土地指標由省里和市里直接統籌,并且鎮一級無財政權限,鎮政府只在開發商和村民、市級部門之間起到協調等橋梁作用,因此鎮級土地城鎮化的動力不甚明顯。

(2)中觀層面存在行業結構與城鎮化進程互動不足的特征

投資指向型行業發展的產出對民生及勞動者收入的貢獻有限(n),或是說投資指向行業的自循環積累發展帶來的效益無法直接普及到國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上。民生指向和地方能力提升指向型行業對城鎮化的微觀促進作用明顯,但其自組織發展的能力有限(nq),亦即通過經濟發展和企業發展自身的積累循環而發展的作用有限。所以需要通過政策進行引導,以解決行業結構與城鎮化發展之間的互動不足。并且,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干預作用較強,市場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為了追求經濟規模而對投資產生過多依賴。可見,中觀層面存在的薄弱環節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對城鎮化的帶動作用。

(3)中觀與微觀層面間的就業與民生訴求不兼容結構

西寧市目前的經濟和產業結構中,政府主導企業、大企業、重工業指向的特征較突出,這種行業結構對城鎮化的促進而言有一定的優勢,如可提高勞動者收入、對財稅的貢獻較強;但是也存在著結構性失衡,如就業指向與民生指向的不匹配(o),報酬較高的行業往往對就業的吸收作用有限。微觀層面追求經濟收入和靈活適宜的就業機會是農村居民城鎮化的動力之一,但這種現象與企業長期發展訴求并不匹配。對于大量的農村勞動力來說,微觀層面的經濟收入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滿足,希望通過靈活就業來加以彌補。但在這種就業模式下員工職業技能得不到提升,無法滿足企業的長期發展(p)。高技術人才的短缺和員工的基本職業技能不夠,導致了企業的結構性用工荒(j)。可見,中觀與微觀層面間存在著行業結構和勞動力結構不匹配、企業發展和個人追求的結構性矛盾。

(4)宏觀與微觀層面存在著本地民生與外來消費的沖突,造成微觀城鎮化阻力趨強

宏觀層面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和建成環境的改善,提高了城鎮生活的吸引力,但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并提升了本地物價水平和生活成本。這對于在城鎮化過程中需要付出養老和撫幼雙重成本的本地農民來說,其身份轉變后的經濟壓力將不斷加重(k)。另一方面,經濟和城鎮化的發展,提高了近郊區農民的經營收入和資產價值,但同時也增加了城鎮化的機會成本。從這個角度來說,公共服務和建成環境的改善,一方面可吸引城鎮化人口的集聚和提升消費能力,另一方面則是加重了本地城鎮化轉移人口的生活壓力,并同時相對加大了本地農民的城鎮化阻力。

4 基于路徑解釋的規劃策略探討

4.1 宏觀動力結構調整

宏觀動力結構調整:公共投資以城鎮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指向,并將郊區納入城市一體化發展。這部分結構優化的政策設計針對宏觀層面的薄弱環節(圖12ack)。以往大量的財政支付轉移在改善城市公共服務的同時,也拉高了城鎮生活成本,客觀上阻礙了本地的城鎮化發展。今后,一方面需要通過政策設計實現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和覆蓋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應將近郊區納入城市一體化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非農就業比重。同時還要合理使用轉移支付的財力,提高社會福利保障在財政開支中的比例,降低市域農村轉移人口的城鎮生活壓力。

4.2 中觀動力結構調整

中觀動力結構調整:扶持民生和就業,導向行業和企業發展,投資主導型產業向海東地區逐步轉移。

這部分結構優化的政策設計針對中觀層面的薄弱環節(圖12filmnoq)。前文分析表明,西寧市目前中觀動力結構表現出了較強的投資依賴性特征,即投資指向型行業發展的產出也大部分用來促進經濟再發展,而對勞動者收入的貢獻有限,所以發展與投資指向行業的自循環積累發展帶來的效益無法直接普惠至市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上。因此,亟需通過經濟政策來引導,解決行業結構與城鎮化發展之間的矛盾。相關的政策議題包括:將發展指向與投資指向中對資源開發依賴性較強、對環境影響較大的行業,轉移到海東地區,通過稅收分成等手段繼續發揮該類行業對于稅收和經濟發展的作用;扶持地方能力提升指向、民生指向和就業指向性行業的發展,特別是兼具就業指向與民生指向特征的行業;針對大型國有企業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發展滯緩,依然存在產業準入的制度壟斷和自然壟斷的現象,應加大破除制度壟斷力度,逐步放開壟斷領域,在鼓勵大中企業做強的同時,積極扶持小微企業發展。

在空間發展上,必須放眼東部城市群,注重和海東地區的職能合作與分工。除了投資主導型產業,應從更加宏觀的空間范圍考慮,從公共服務的角度,也要以青海省乃至更大范圍為腹地區域;隨著老齡化加重和撫養比上升,需要做更長遠和更大規模、范圍的謀劃,包括預留醫療、教育等重大公共服務設施發展的空間。

政策調控的基本目標為:促進地方財力顯著增長、民生與就業的良性循環,以及實現行業發展與宏觀財政、微觀就業與收入的良性循環。

圖13 西寧市城鎮化發展路徑的重新選擇與展望Fig.13 improvement of Xining's urbanization pattern and its future prospect

4.3 微觀動力結構調整:勞動者素質提升是微觀層面問題解決的根本出路

微觀動力結構調整:勞動者素質提升是微觀層面問題解決的根本出路。這部分結構優化的政策設計針對微觀層面的薄弱環節(圖12pj)。西寧市的勞動力素質偏低和技能的落后,造成了行業結構和勞動力結構不匹配、企業發展和個人追求不對稱等結構性矛盾,并對企業和整體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制約了企業和城市的長遠發展。針對這一問題,政府應強化基礎教育和有針對性地普及職業教育,從而提升勞動者技能。勞動者自身素質提高了,產業發展、收入提高等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

4.4 導向轉型

導向轉型:確立“以人為本”的城鎮化發展目標導向。西寧市城鎮化發展存在偏重經濟發展的導向性偏差,并導致了城鎮化發展現狀路徑的結構性失衡。因此,對城鎮化發展的導向進行重新定位十分重要。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已從全國層面上明確“人的城鎮化”應該為城鎮化發展的根本目標。因此,西寧市城鎮化的相關政策設計都應以人的城鎮化為根本立足點,實施“產城融合”戰略[31],通過人的城鎮化訴求的滿足,反饋到中觀和微觀層面的動力機制,使之良性運轉,并消解結構性矛盾。

通過上述4條策略整合,可以得出如下西寧市城鎮化發展新路徑的展望(圖13):即通過宏觀、中觀、微觀層面的動力與機制調整,實現3個層面、3類主體在城鎮化過程中的良性循環,并實現人的城鎮化的根本目標。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每個層面的調整都涉及其他動因的條件變化,所以圖13所示路徑只是一個概念性的展望,政策調整及實施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論證。

5 結 語

本研究建立起一個西部省會城市發展的解析框架,涉及到宏觀、中觀、微觀3個層面,和政府、企業、個人3類主體。研究認為,政府、企業、居民這城市發展的3類主體,從宏觀、中觀、微觀3個層面,分別通過(政策)引導作用、杠桿(調節)作用和“用腳投票”的方式,影響著城市發展進程和模式,其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結果即構成了城市發展的路徑。隨后,運用解析框架對西寧城市發展路徑進行解釋,探討西寧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結構性特征:具有外部依賴性、投資依賴性和經濟發展導向性;在城鎮化導向方面存在偏頗;宏觀、中觀、微觀層面各自存在著結構性的薄弱環節。最后,以走向結構優化為目標,基于發展路徑的解釋進行了分層次的規劃對策探討。本研究的模型框架的建立基于西寧市近十年來的城鎮化發展數據,但模型的解釋性仍然適用于不同地區特別是西部省會城市,不同之處在于主體之間的互動關系及其強弱。

(致謝:感謝導師趙民教授對本文的悉心指導。感謝西寧城鎮化發展研究課題組的張捷博士、陸希剛老師,以及西寧市規劃局編研中心的各位成員課題調研中付出的辛勤勞動和給予的幫助。)

注釋:

① 指產出分配對財稅的相對貢獻較大的行業。由于稅收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而西寧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支出為提供公共服務,稅收的增加有助于政府服務能力的增強,所以此處將此類行業分類為“地方能力指向型行業”。

② 具體的計量檢驗和分類方法為:用產值在所有企業類型中的比重來表征企業發展對地方經濟發展的直接帶動作用,企業若在這部分的比重較本類型企業其他部分在所有類型中的比重較高,則定性為經濟發展指向型企業;用全年應付酬金的比重表征企業發展對居民收入分配的貢獻、及對消費市場的拉動作用,比重相對較高則定性為民生指向型/消費指向型企業;用全年應交增值稅衡量企業發展對城市財政的貢獻作用,從而表征對城市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的支持作用,比重相對較高則定性為地方能力提升指向型企業;用土地構成和固定資產投資表征企業發展對城市建設投資的貢獻作用,比重相對較高則歸為投資指向型企業;用從業人員年平均數表征企業發展對城鎮化人口發展的帶動作用,比重相對較高則歸為就業指向型企業。通過對這幾種構成的橫、縱向雙維度比較,可對不同類型的企業進行大致分類。

[1]陳明星, 陸大道, 張華. 中國城市化水平的綜合測度及其動力因子分析[J]. 地理學報, 2009, 64(04): 387-398.

[2]歐向軍, 甄峰, 秦永東, 等. 區域城市化水平綜合測度及其理想動力分析——以江蘇省為例[J]. 地理研究, 2008, 27(05):993-1002.

[3]張軍民. 新疆城市化進程及驅動力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2, 26(04): 44-48.

[4]鐘鳳, 李秀霞. 吉林省四平市城市化發展動力機制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2,19(03): 263-268.

[5]韓劍萍, 李秀萍, 楊德剛. 烏魯木齊區域城市化特征及其動力機制[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05, 19(05): 5-10.

[6]趙筱青, 易琦, 談樹成. 昆明城市化進程動力機制及對策研究[J]. 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1, 23(04): 316-320.

[7]黃亞平, 林小如. 欠發達山區縣域新型城鎮化動力機制探討——以湖北省為例[J].城市規劃學刊, 2012(04): 44-50.

[8]牛品一, 陸玉麒, 彭倩. 基于分位數回歸的江蘇省城市化動力因子分析[J]. 地理科學進展, 2013, 32(03): 372-380.

[9]俞萬源. 城市化動力機制:一個基于文化動力的研究[J]. 地理科學, 2012, 32(11):1335-1339.

[10]袁瑞娟. 內需驅動型增長模式下的中國城市化發展研究[J]. 江蘇商論, 2009(03):137-139.

[11]趙燕菁. 本地市場與國際競爭:城市化動力的轉變[J]. 城市規劃學刊, 2006(06):16-23.

[12]洪銀興. 城市功能意義的城市化及其產業支持[J]. 經濟學家, 2003(02): 29-36.

[13]張庭偉. 當代美國城市化的動力及經驗教訓[J]. 城市規劃學刊, 2013(04): 10-17.

[14]馬仁鋒, 沈玉芳, 劉曙華. 1949年以來工業化與城市化動力機制研究進展[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0, 20(05): 110-117.

[15]汪冬梅, 劉廷偉, 王鑫, 等. 產業轉移與發展:農村城市化的中觀動力[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3, 24(01): 15-20.

[16]彭榮勝, 覃成林. 河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第三產業發展與城市化關系分析[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7, 17(02):136-142.

[17]曹廣忠, 劉濤. 中國省區城鎮化的核心驅動力演變與過程模型[J]. 中國軟科學,2010(09): 86-95.

[18]劉耀彬, 李仁東. 轉型時期中國城市化水平變動及動力分析[J].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03, 12(01): 8-12.

[19]吳莉婭. 生產要素市場化與江蘇城市化動力機制演變[J]. 地理科學, 2006, 26(05):529-535.

[20]陳彥光. 城市化與經濟發展水平關系的三種模型及其動力學分析[J]. 地理科學,2011, 30(01): 1-6.

[21]祁新華. 鄉村勞動力遷移的雙拉力模型及其就地城鎮化效應基于中國東南沿海三個地區的實證研究[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 32(01):25-30.

[22]張永良, 劉科偉. 我國城鎮化過程中農村勞動力及人口轉移的經濟行為分析[J]. 安徽農業科學, 2006, 34(10): 2266-2268.

[23]李薦, 張廣文. 從托達羅模型淺析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現狀及解決方案[J]. 商業經濟, 2010 (17): 16-17.

[24]祝士苓, 王政. 不同轉移模式下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特征分析及政策建議[J]. 世界農業, 2007 (06): 60-62.

[25]LEWIS W A.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 [J]. The Manchester school, 1954, 22(02):139-191.

[26]RANIS G, FEI J C. A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1: 533-565.

[27]TODARO M P. 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9,59(01): 138-148.

[28]STARK O, TAYLOR J E. Migration incentives, migration types: The role of relative deprivation[J]. The economic journal, 1991, 101(408): 1163-1178.

[29]趙民, 陳晨. 我國城鎮化的現實情景、理論詮釋及政策思考[J]. 城市規劃, 2013(12): 9-21.

[30]朱金, 趙民. 從結構性失衡到均衡——我國城鎮化發展的現實狀況與未來趨勢[J]. 上海城市規劃, 2014 (01): 47-55.

[31]趙民, 鐘睿, 吳志城. 以“產城融合”為導向,促進新時期的產業社區發展——以西寧市為例[J]. 西部人居環境學刊, 2014,29(05): 1-6.

圖表來源:

圖1,7,11-13:作者繪制

圖2:2001—2012年西寧統計年鑒,2001—2012年西寧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圖3-5:蘭州市、烏魯木齊市、拉薩市、銀川市、西寧市2012年統計年鑒

圖6:根據西寧市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估算

圖8-10:西寧城鎮化發展課題組調研數據

表1:根據西寧統計年鑒2012數據統計整理

(編輯:申鈺文)

On the Analysis Framework and Dynamic Mechanisms of Urbanization in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in Western China

XU Su

Numerous similarities in urbanization can be found among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in Western China. In the case of Xining, combing the historical process and analyzing the urbanizati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 it's found that the driving subjects of urbanization of Xining change from circulatory the market and the government to multiple ones, with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Based on series data from 2000 to 2010, an interaction model concerning “government-business-individuals”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riving forces, it explains the dynamic mechanisms of urbanization. Specifically,the paper explains the interactions among governments, businesses and individuals,how they promote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formation of current urbanization pattern in Xining City-Region.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Xining are explained using the model. Finally, conclusions are drawn that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Xining is external-dependent, investment-dependent and economic-growth-oriented, thus has structural defects of biased orientations,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and weak feedback from micro level.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policy directions are also discussed for further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The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in Western China; Urbanization; “Government-Business-Individuals” Interaction Model; Dynamic Mechanism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TU982.29

B

2095-6304(2016)05-0042-09

10.13791/j.cnki.hsfwest.20160506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578382;51608367)

徐 素: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規學院,博士研究生,

xusutju@126.com

2016-07-06

猜你喜歡
城鎮化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讓老年農民挑起城鎮化的重擔?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學習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城鎮化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應對之道
全球化(2015年2期)2015-02-28 12:38:55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城鎮化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加快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欧美在线| 毛片在线看网站| 婷婷综合色| 热99精品视频| 亚洲男女天堂|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色天天综合|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欲色|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91美女视频在线|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老色鬼欧美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欧美一级色视频| 日韩第一页在线| 亚洲午夜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67194亚洲无码| 欧美第二区|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网站| 青青青草国产|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久久|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最新痴汉在线无码AV|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黄网站欧美内射| 亚洲网综合|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亚洲日韩高清无码|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国产青青操| 亚洲av无码人妻| 毛片网站在线看| 欧美另类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亚洲成年人网|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国产91小视频| 99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1024国产在线| 国产毛片一区|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国产农村1级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 99精品在线看|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国产夜色视频|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韩日免费小视频|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91麻豆国产视频| 狠狠综合久久| 粉嫩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天堂在线亚洲|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成人欧美日韩|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国产视频只有无码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