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哲波
數學教學中,我們教師常常為學生的作業粗心而感嘆,雖然也制定很多相應的對策,可是學生呢?粗心之陋習卻不見明顯好轉,面對錯誤結果,他們常常輕描淡寫地對別人解釋說,哦,我那是粗心錯了。其實粗心做錯也有好多種,思路錯誤,語言錯誤,方法錯誤,操作錯誤等。學生面對作業錯誤一般是不深究而就輕而易舉地原諒了自己,原諒自己的錯誤——實際上都是一次又一次地給自己的發展設置了障礙。作為學生沒有去深究自己做錯作業的原因,別人還可以諒解,但是作為教師,如果不去深究學生做錯的作業,別人是難以理解,更重要的是,如果在新課改的今天,我們教師如果再不去探究一下學生為什么會作業粗心,那將是學生的悲哀,新課改的悲哀,也是教師的失職。
在可見的心理讀本和教育雜志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一般把學生作業粗心的原因歸結為外因和內因,并認為主要是內因。其中內因主要為:兒童的視覺辨別和視覺記憶能力不強,會把形狀相近的內容看錯;視動不協調,有些孩子眼里看到的與心里想的都是對的,但到了手上寫的時候就錯了;短時記憶容量不夠,在作業時儲存在頭腦中的內容出現記憶失誤。注意力不夠集中,心在此而意在彼,那錯誤也就難免會發生了。有時候一些看似是由粗心引起的錯誤,實際上是基礎不夠扎實、知識掌握不牢固、答題技巧不熟練造成的。任務太多,孩子心急,會造成粗心。學習內容太熟悉,也會造成粗心。一般的教育者更多是總結了學生數學作業中粗心的具體表現形式。例如:看錯型。把數字或符號看錯,如乘做成了加,38抄成了58等;漏信息型。忘了寫答案,還有題目漏做了,抄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內容也會少掉一點等;簡單題目出錯。如有的孩子做計算時老出錯,老寫錯別字等;審題不清等。
其實,以上的認識并不全面客觀和深刻,以下我們就試圖設身處地地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審視數學作業時的出錯的原因,并站在教師和家長可控的操作層面,來探討促進學生作業變粗心為細心。
心理環境,對于發生錯誤的學生,家長和教師能夠及時準確地發現么?發現后又是怎么處理的呢?處理過重或者不處理,都會慫恿學生孩子不夠重視不夠細心。如果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沒有平時的細心作業做事習慣,就沒有今后生活工作的好習慣呢?顯然結論是明顯的。我的一位學生在期中給老師的“老師,我想對你說的”信中就說:老師,我覺得我爸爸太嚴肅了,脾氣也很暴躁,他為了我的數學成績的進步,經常坐在我身邊監督我做作業,可是,我在寫作業的時候,總是哆哆嗦嗦的,雖然很想把作業寫正確了,但是結果往往相反。老師,請你跟我爸爸說說吧,讓他不要那樣緊盯我,也許我可以做得更好。后來我主動跟家長進行了溝通,才明白了學生所講不假,因為該學生平時數學作業出錯比較多,大多屬于會但做不對的情況,其父親為了徹底改變她,不但抽空親自監督,還制訂了比較嚴厲的懲罰措施。
時間環境,教師布置的作業量是否科學,是不是會因為量過多,引起學生的反感。教師或者家長在督促學生作業的時機不恰當,例如,接近下課,接近睡覺、吃飯、上學。學生會不會是由于“趕著完成”造成不必要的閃失錯誤呢。再例如,放假3天,學生所想是第一天好好享受節日的快樂,第二天開始完成作業,而家長或老師卻非要學生第一天就完成一定量的作業。眾所周知的課內作業的整體出錯率明顯低于課后作業的,就是最好的明證。我曾為此做過好多次節假日作業量布置的試驗,實踐證明,在節假日布置少于滿負荷作業量的作業,更能減少學生作業的粗心錯題。而且,我還在我自己女兒的身上試驗過,剛上學階段,我總是引導孩子盡早提前完成家作,后來發現孩子作業時有反感情緒,孩子做出來的作業小錯誤比較多。想想作為成人,每當遇到假日,也是希望可以輕松一點啊。所以就有意調整了引導孩子的在家作業的時間安排。周五回家就是充分休息,要求作業有計劃完成,女兒很滿意這樣的安排,結果,女兒的作業質量明顯改觀。
空間環境,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有比較安靜的作業環境嗎?有沒有同學或者伙伴在旁邊進行與完成作業無關的活動,比如:學生甲在作業,其他學生或伙伴卻在看電視,做游戲。比如學生乙在作業,教師或者家長卻在旁邊或者附近嘮叨別的事情。再比如,學生完成作業的空間內,光線是否充足,是否有別的動物或者昆蟲在“擾亂”他的專心呢?我在前年就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一個學生,這個學生的數學作業做錯題的情況比較嚴重,多次提醒和注重訓練效果不好,特別是家庭作業遠遠沒有在校內的完成的作業質量高,我就有心和來送他上學的爺爺見了一面,比較深入地了解了這位學生回家在家的生活和作業情況,據他爺爺說,孩子的父母熱衷于自己的工作和娛樂,難得回來和孩子交流,還有,他又迫于生計,在農村的家里經營一家麻將館,由于孩子比較調皮怕出安全事故,所以孩子一回家,僅僅是只能約束孩子在家做作業,為了便于監管,就在擺放麻將桌的同一間房子里安排孩子學習作業。可以預見,這位孩子在那么嘈雜的環境中怎么可以細心作業呢?后來我給這位家長提出了建議:讓孩子在相對封閉的房間作業,逐步培養孩子脫離爺爺的視線也能獨立自覺作業的習慣。結果,由于孩子遠離了不良環境,作業有了比較好的進步。
作業本身特點,有時作業的數量比較多而形式卻又單調,有些作業數據比較大,數據有時比較“湊巧”,計算步驟比較復雜,還有的是題目在敘述上就存在“陷阱”,更有的是是因為學生缺乏必要的生活體驗,學生無法真正理解題目就匆匆下筆的呢。這就給我教師和家長提示,在不同的學習條件下,應布置(引導)學生完成不同含金量的作業。
綜上所說,造成學生的粗心作業不僅是有學生的原因,也有我們教師家長等方面的原因,讓學生變粗心為細心,教師和家長也可以助學生一臂之力。以前,我們在試圖解決學生粗心作業的時候,忽略了教師家長的外在因素,并且,我們的教師和家長沒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因素也是導致學生作業粗心的重要原因,更沒有迫切地認識到,通過教師和家長的“配合”,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減少粗心作業。這也算是一個育人者們的“粗心”錯誤吧!
當然,由于粗心的產生因素中有不可避免的不可控的學生年齡階段的生理因素,所以,我們不可主觀地認為,在課堂教學或者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消滅”粗心。我們應該有個科學客觀的目標——那就是設身處地地尋找出家長或者教師方面能夠對減少學生產生粗心的正面影響的因素,從而在教育教學中竭盡所能地改善教學方法優化教育手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