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富
[關鍵詞]電視新聞;時效性;傳播
當前,傳統的電視媒體面對新興的網絡媒體,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時效性已經成為其新聞報道的競爭短板。如何提高電視新聞的采、編、播的速度,已經成為電視新聞工作者不可回避和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加強自身建設,實現高效傳播
新聞媒體自身建設水平是決定新聞報道的速度和效果的內因。電視新聞加強自身建設,可以從加強上層建筑與提升基礎力量兩個方面來努力。
1.建立統一有力的指揮系統
新聞報道看似簡單,但是其制作過程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系統,是一項需要上下溝通、左右協調、前后配合的團體化工作。新聞事件的發生具有隨機性,而電視臺必須具備隨時采訪、編輯、播報突發新聞的能力與機制。因此,任何一個高效運轉的電視新聞中心都需要建立功能強大、協調有力的指揮系統。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就建立了自己的指揮運行系統(DESK),這一系統作為整個新聞工作的中樞,擁有對所有采編播活動的指揮控制權,它通過科學完善的快速采編機制、發稿機制度等,將來自全國各地的新聞線索進行匯總,及時研究分析,對編輯、記者發號施令,對新聞素材等資源實行統一調度、科學配置,不僅保證了新聞稿件的政治可靠性,而且大大提高了新聞報道的時效性。
2.建設極具戰斗力的采編隊伍
電視新聞工作者要有政治可靠、新聞敏感性強、工作效率高、富有戰斗力、吃苦耐勞等基本素質,而且采訪、編輯、后期制作、播出等各崗位應在指揮系統的調度指揮下,做到前后銜接、密切配合。例如外采記者在采訪途中,就應該及時了解和反饋事態發展等相關信息,以便于編輯人員盡早開始研究相關政策、征求專家意見、收集市民反響等工作,后期制作人員則可以同步準備動畫制作、特效設計等素材,這樣,當前方記者采訪結束時,后期的播出準備工作也基本就緒,就能有效縮短整體制作流程,以最快的速度播發新聞稿件
二、建立暢通渠道,強化傳播手段
傳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是將傳播過程中各種因素相互連接起來的紐帶,是傳播過程的主體部分,也是最能提高傳播效率的部分。
1.廣泛設置新聞采訪站點
絕大部分新聞事件,其發生的地點會距離媒體辦公地點有相當遠的距離。如何縮短事件發生到采訪開始之間的時間,是提高新聞報道速度的第一個著力點。與網絡媒體擁有無數的網民大軍相比,電視新聞無疑處于競爭下風,因此廣泛設置各類新聞采訪點就成為一種有效途徑。遍布各地的新聞采訪點,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新聞事件,開展新聞采訪。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就在全省13地市建立了記者站,同時加強與各地市、縣臺之間的通聯機制,建立新聞稿件快速長傳機制,實現了良好的效果。OhmyNews作為在韓國最具影響力的新聞媒體之一,提出了“每一個公民都是記者”的口號,廣泛吸納平民記者參與新聞報道。這在當前DV機日漸普及、手機錄像功能日漸強大的情況下,也為電視新聞收集稿件素材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
2.綜合采用多樣化報道手段
電視新聞從表面上看是通過電視終端播發的新聞,但是其采編播工作過程和工作手段已經不限于電視技術手段,而是逐漸綜合多種媒體報道手段,這也為電視新聞提供了多樣化的形式,為提高電視新聞時效性提供了無限空間。比如,電視新聞可以借鑒網絡媒體的即時播發手段,針對短平快式的新聞,采用屏幕飛字的方式進行24小時滾動播報;可以借鑒廣播媒體的“先發制人”優勢,對于后期圖像處理尚未完成的稿件,采用口頭播報的方式先行播出;可以借鑒手機媒體靈活快捷的特點,在新聞事件尚未結束、記者尚未返回的情況,采用飛信、微博等方式進行實時的微型化的直播;可以借鑒報紙的版面設計理念,對電視畫面進行重新分配和利用。
3.努力增加現場直播數量
現場直播是電視新聞最強大的優勢,即便在網絡直播方興未艾的情況下,也依然是吸引觀眾的有力武器。但是現場直播對技術、資源、人員等要素的要求較高,具有復雜性和不易操作性,因此,增加現場直播的數量,要區別對待,分類討論。對于提前預知的重大事件要堅持使用現場直播,用大直播營造大聲勢,形成大效果;對于提前預知的小事件,只要適合觀眾的需求,也應該采用現場直播,勿以事小而不為,但是可以簡化流程,縮短直播時間;對于能夠持續一定時間的突發事件,即便不能完整直播,也可以以直播方式在電視新聞中進行插播。
三、加強互動,增強新聞傳播效果
觀眾作為電視新聞傳播的受眾,完全可以通過互動參與及反饋活動來影響電視新聞媒體。互動作為新聞傳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新聞傳播效果的最終落腳點。加強與觀眾的互動,增強電視新聞的反饋效果,可以從以下兩個途徑進行嘗試:
1.增加電視新聞評論的數量和質量
現代新聞傳播活動中,媒體在爭取第一時間提供最新信息、告訴受眾正在發生什么的同時,還應該爭取解釋權和引導力,告訴受眾如何看待所發生的變化。其實,新聞評論本身也是一種新聞形式,是深度報道的重要體現,更是電視引領主流輿論,提升主流媒體公信力和影響里的重要途徑。
2.主動吸納觀眾參與新聞話題討論
觀眾意見的表達,是新聞傳播效果的最直接體現。處理好這一問題,才能實現有效的新聞傳播,將電視新聞時效的提速貫徹到實處。而且,觀眾相互之間可以產生意見共鳴,乃至形成共振態勢,可以有效擴大新聞傳播效果,在周邊群體迅速形成輿論效應。很多電視新聞欄目“通過開放特定的傳播途徑,讓受眾在節目播出時同步地陳說事實,發表觀點,并以視頻、字幕、聲音等形式將這些內容直播。□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