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愛菊集團:融入“一帶一路” 加速轉型升級
2016年3月26日上午10:35分,隨著一聲汽笛長鳴,裝載著2000噸哈薩克斯坦油脂的首趟“長安號”國際貨運回程班列緩緩駛入西安國際港務區的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標志著哈薩克斯坦首次向中國內陸出口的大宗商品順利完成運輸旅程,中哈產能合作,特別是在農業領域的合作邁出了新的步伐。此次首趟“長安號”回程班列是西安國際港務區入區企業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的油脂專列,裝載著2000噸哈薩克斯坦無污染、非轉基因的高品質油脂。

2015年5月以來,愛菊集團主動作為,積極貫徹落實中央“一帶一路”戰略,達成了在哈薩克斯坦投資糧油種植和油脂加工意向,并于12月13日正式簽署了合作文件。該項目作為我國唯一一項糧油加工型農業項目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列入“中哈52個產能合作項目清單”。通過該項目建設,實現糧油原料國外種植、國外初加工、國內精深加工銷售的“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運作模式。6月1日,愛菊集團在哈薩克斯坦投在建設的占地200畝、年產食用油16萬噸、年產面粉20萬噸的加工廠破土動工,計劃于12月建成投產。截至目前,集團已在哈薩克斯坦實際投資7500萬元。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方面差異較大,有的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對目標國金融服務、商貿通關、稅收政策、投資審批等法律法規缺乏足夠了解,再加上與當地政府溝通不暢,存在著投資限制、外來務工限制和外匯管制等多重障礙,導致很多重大項目落地困難。而愛菊集團通過利益共享、文化交流等多種方式,實現了項目的順利推進。據愛菊集團董事長賈合義介紹,他們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尋求政府支持。項目論證初期,愛菊集團主動邀請哈薩克斯坦貿易投資部和哈薩克斯坦駐華大使館主要負責人來愛菊集團實地參觀,使他們充分了解企業實力和實施該項目的意義。同時,積極與國家發展委、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等部門聯系,及時匯報項目計劃和進度,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二是大力推進高效運作。派出專門工作組,多方協調,每個環節都跟緊落實。項目從論證到最終落地,僅用不到一年時間,是中哈產能合作以來落地最快的項目。三是以互利共贏理念尋求當地民眾的支持。針對當地農民反對修訂法律延長外國投資者租賃土地期限的問題,改“租地種植”為“訂單農業”,既幫助解決了當地民眾就業,又解除了農民的后顧之憂。目前,哈薩克斯坦政府將該項目作為當地農業示范工程來進行推進。
愛菊集團的“走出去”分了四步。第一步是調入原料。在項目的初期階段,以原料采購的方式從哈薩克斯坦調入優質食用油和面粉原料滿足企業國內加工需求。第二步是當地加工。建立一個日處理1000噸(年加工量20萬噸)小麥加工廠、一個日處理1000噸(年加工量16萬噸)油脂加工廠。在哈薩克斯坦逐步建立種植基地(短期200萬畝,長期S00萬畝),計劃用3至5年實現國外規模種植,產地初加工后運回國內精深加工和銷售,形成糧油產品從種植到銷售的跨國產業鏈。第三步是形成產業集群,打造農業產業園區。在哈薩克斯坦以油脂廠、面粉廠為依托,吸收牛羊肉、乳制品、蜂蜜等當地特色優質農副產品及各類小食品加工企業入駐,構建一個農產品加工園區。第四步是國內產品輸出。依托逐漸摸索成熟的進出口方式,出口陜西省乃至全國知名特色產品,并逐步在當地建立豆芽廠、豆制品廠和主食品廠,將陜西特色美食和國內成熟生產工藝推向哈薩克斯坦。
在“走出去”過程中,愛菊集團充分尊重哈薩克斯坦多元文化和價值觀,始終重視傳遞好開放包容的中國精神和文明友好的中國形象,積極尋找企業在國內形成的企業文化與當地風俗及價值觀的契合點,真正變“走出去”為“融進去”。他們聘請了當地熟知兩國習俗和相關業務的專業人員,加強雙方溝通。在前期對當地的文化和民俗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對外派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專門教育培訓,對待當地職工和自己的職工一視同仁,避免了因風俗習慣和價值觀差異而造成矛盾,從而更好地促進了投資項目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