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國鋒
眾所周知,田徑運動是集走、跑、跳、投為一體的大運動項目,是其他運動項目的基礎。田徑運動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田徑運動缺乏趣味性和娛樂性,再加上田徑教學方法方式比較單一,教師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至于許多學生不喜歡上田徑課。甚至有些學生懼怕上田徑課。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從“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到現階段的“陽光體育”、“快樂體育”,我國的體育教學正從“填鴨式”到以學生為中心的過渡階段。因此我們應該將“陽光體育”、“快樂體育”的思想引入到田徑教學當中來。如果將體育游戲融入到田徑教學當中去,可很好的調動學生對田徑課的積極性,使學生喜歡田徑運動,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運動成績。
將體育游戲引入到田徑教學中,能激發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體育游戲具有競爭性、趣味性、群動性、組織性等特性,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團隊協作意識,增強學生的身體心理健康。體育游戲也是一種內容復雜但是形式簡單的運動項目,游戲過程中既有即可以發展人的耐力又可以發展人的爆發力,它與其他運動項目一樣也能提高人的中樞神經系統以及內臟器官的生理機能。對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作用。在游戲活動中,學生不僅享受到了游戲的樂趣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社會角色“扮演”。
在新課程教學中的改革,要求體育課能充分發展學生自主性,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增強體質,達到身心健康。體育游戲越來越受到學校體育工作者的重視,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內容中和青少年生理發展的特點適時地加入,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和促進身心正常的發育,增強學生體質。
通過一定量的田徑運動,不但可以增強機體的能力,還可以提高人體的力量、速度、靈敏耐力身體素質。但是由于田徑運動多數技術動作具有很強的機械性,沒有球類或者其他運動項目有樂趣,再加上田徑運動需要身體有一定的爆發力,因此在練習中學生容易感到疲勞。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很喜歡上體育課,但是喜歡田徑課的學生卻寥寥無幾,原因主要有田徑課上缺乏樂趣,上田徑課太勞累,田徑課教學方式單一等。通過進一步調查表明,中小學田徑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學生上課基本上是以訓練為主,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顧學生身體條件以及學生的情緒體驗,將大強度的身體練習施加到學生身上。最終使學生感到田徑課太缺乏樂趣,甚至有些同學一聽到“跑”就害怕。近幾年來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體育在升學中的比重不斷增加,尤其是田徑項目的運動對于學生和學校來說尤為重要。于是學校的田徑場上便出現了學生苦練,教師不能體會學生的感受,最終是學生的體育成績沒有得到提高,反而使學生感到枯燥,與同學之間產生差距慢慢的失去自信。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心身發展而且還會導致其他文化課成績的下降,從而使學生漸漸失去自信。游戲化的教學過程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化解不愉快的情緒,消除來自學校,生活等不同環境帶來的不良心理反應。在游戲化的訓練過程中,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選擇健康的、典型的游戲內容和形式,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和新奇性,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的效果,還能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學生之間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在比賽游戲中拉近關系,進而使學生的人際關系得到有效培養,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幫助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對于提高學生的體質水平,改善學生心態,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水平以及改進、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等方面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與實施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體育教師應該在田徑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心理,多組織一些體育游戲進行教學,田徑游戲是由一定的情節、動作(跑、跳、攀爬、平衡、對抗和各種表現動作等)、比賽規則和結果等幾個部分構成的綜合性的體育活動。教學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符合中小學生年齡特點,深受孩子喜愛。是中小學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體力、智力發展的重要手段,同時也培養學生機智、勇敢、團結、負責、守紀律、樂觀、創新等優良品質。但有些教材,并不能全部都運用競賽性的游戲。如:耐久跑教材(50×8往返跑和400米跑)就可以運用“追打球”、“螺旋形跑”、“S形跑”等游戲進行耐久跑的練習。既激發學生積極進行鍛煉,又能達到耐久跑的要求,使學生不覺得累和討厭。以上的游戲完畢進行便步走,走成圓圈,再進行一個“找伙伴”的游戲,再一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結束部分的整理運動,用一個游戲來代替,既可以達到放松的目的,又能使學生最終都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因此,在體育課中能有效地貫穿游戲教學,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排除學生的“逆反心理”,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
總之在進行體育游戲的田徑教學中應特別注意學生的性別、年齡、生理的差異。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選擇適合的體育游戲進行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