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
人人都有夢,人人都會去編織自己的夢。若每個中國人把自己心中的夢串聯起來,就是中國夢!中國夢的實現需要不斷補充新力量、新能源,少年兒童就是實現中國夢的新力量、新能源。少年兒童的思想道德狀況,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因此培養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家強,少年興則民族興”。
一、讓家庭更溫暖,孩子更需父母的愛
家庭是每個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師。少年兒童的思想道德問題雖然表現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卻在父母身上。當年杜魯門當選美國總統,有人向他母親表示祝賀:“你有這樣的兒子,一定十分自豪。”他母親平靜地回答:“是的,不過,我還有一個兒子,同樣讓我驕傲。他現在正在地里挖土豆。”兒子當選總統,作母親的同樣為“挖土豆”的另一個兒子感到驕傲,這樣的心態、這樣的胸懷、這樣的“成才觀”,值得好好體味。
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由父母造成的,要治孩子“病”,父母先“吃藥”,父母親的問題大多是由他們的家庭環境和社會造成的。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的最好辦法就是提高監護人的素質,父母是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在他們的成才觀、名利觀、價值取向上影響極大。要教育好孩子,就要提高父母的素質,將家庭變成最好的教育單元,以凸顯它的教育功能。
二、要關注孩子的品格修養,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有了好習慣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一身壞習慣的孩子會讓父母一生都不能放心,不得安寧。孔老夫子說得很好,“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就是說小的時候養成的習慣會像人的天性一樣自然、堅固,甚至說就變成人的天性了,以致于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和創造的奇跡,很多方面都是小的時候形成的習慣所支撐的。習慣培養要特別重視孩子第一次出現的行為,比方說,小孩第一次罵人的時候,他就特別注意看大人的反應,大人這個時候千萬千萬別笑,如果你笑,還夸他“孩子真聰明,嘴巴真巧”,那這孩子第二次還罵,而且會罵得更厲害。小孩子并不知道他的行為的后果,他只關心大人的反應。所以對孩子的第一次罵人,最好的反應就是不理他,沒有一個人理他,冷淡他,讓孩子自討沒趣,他就會明白:“這不是好事情,別人都不喜歡。”“凡人之性成于習”,所以習慣的很重要。
那怎樣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呢?就是要與孩子一起討論制定行為規范。定家規,定班規,制定習慣培養目標,要發動大家,學生以及父母、老師都參與。要讓孩子明白“習慣這么重要,我特別需要形成一個好習慣”,要一個一個地定培養目標,甚至可以設定兩個月培養一個習慣,如果需要持久的訓練,一定要堅持訓練。習慣培養有很多技術手段可以嘗試,但是有一條,一個習慣的出現一定要訓練一個月以上,而且還要進行分析、評估、引導、訓練等,這是不可缺少的環節。要及時評估,要表揚,用各種方式表揚,小孩一定要及時地表揚。要形成良好的風氣,好的行為在班里就要得到鼓勵、支持、欣賞,不良的行為大家就要批評、幫助、改正,這對一個人好的習慣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要以民族精神引領成長,讓孩子樹立民族自豪感
數千年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植根于民族歷史的土壤之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鄧小平同志說過,“要懂得些中國歷史,這正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應該將中國的歷史和現實,用生動活潑的故事、傳記等形式,把自古以來的文化傳統、文明歷史、英雄人物、歷史事件等編寫出來,通過電影、電視、書刊、漫畫、教科書等渠道廣為宣傳。要通過各種實踐,包括參觀、訪問和社會活動等,讓廣大少年了解中華民族飽經滄桑、艱難曲折的奮斗歷史,了解民族精神的時代特點,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煥發報效祖國的壯志豪情。
四、要堅決抵制不良讀物,加強榜樣的教育
“口袋書”曾一度成為低俗、色情讀物的代名詞,社會上一部分人的急功近利,帶給了孩子食而不化的快餐文化。一些不法分子大肆非法兜售的某些“口袋書”,成為扭曲未成年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引發犯罪的誘因之一。所以,要引導孩子抵制不良讀物,教師和家長要把握學生讀書的興趣和需求,給孩子提供優秀的讀物,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回顧建國之初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一批批革命事業接班人健康成長,榜樣的作用無可估量,雷鋒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身為父母,身為人師,要切實負起使命,時時關注孩子的價值觀,教會孩子明辨是非。讓榜樣的魅力散發出芳香,彌漫孩子的心空。家庭、學校應攜手拓寬孩子的視野,提供更大范圍的榜樣人物,讓那些貢獻突出的科技精英、商界驕子、文學泰斗、政壇領袖真正“走近”孩子。
中國夢,價值魂,讓“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一核心價值觀逐漸走進孩子的價值世界,直至入眼、入耳、入腦、入心。只有少年兒童成為真正龍的傳人,才能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讓中國夢成真,讓中國夢照亮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