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濤
隨著社會的發展,更多關注的目光投向了教育,投向了農村教育,當教師們感受到家長的重視,社會的關注的同時,也讓部分教師感覺教育越來越“難干”,那么作為一名長期工作在農村的教師,我認為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變自己,讓自己去適應新的節奏。
一、以尊重和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
由于歷史的原因和學校考核的政策,長期以來在教師心中,形成了“師本位”、“師者為大”的觀念,體罰和變相體罰的事情時有發生,個別教師無法容忍學生犯下錯誤,存在著很強的專制情況,常常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對學生的教育缺乏足夠的尊重和寬容的態度。而學生的人格塑造是在他們生活的環境中潛移默化中形成的,所以我們教育者對待學生的人格,應向對待成年人一樣尊重。與學生的交流,要校正好角度,對學生犯下的錯誤,要寬容的引導。
二、提高服務意識
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學校是為了學生而設立的,所以教師應該是為學生服務的。沒有了學生,教師這個角色也就消失了。所以作為新時代的教師,為了能更好的適應當代教育,我們要改變原來那種自己是學生學習的主宰的狀態,提高自己對學生服務的意識、為學生學習服務的意識。教是為學服務的,應該從教主體改為學主體,建立一種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學生學習服務的觀念思想。
三、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當今社會,盡管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家長、老師對“成績至上“的信條有所改變,但教師對學生在情感、心靈和個性發展方面沒有更多的關注和引導,讓學生失去了很多的情感交流和互動,更談不上自由的發展。這樣讓學生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產生懷疑。葉瀾教授說過,教育是為了人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活動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所以我們應該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讓他們茁壯成長。
四、提高教育教學的創造力
人生路上總是充滿了選擇,身為教師的我們也不例外,我們要根據學生發展的生理、心理、智能的特點,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恰當的學習內容、教學方式、學習方法,使學生能主動、愉悅的接受,促進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們要在改革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以教學為中心,以教研為先導,不斷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創造力。
五、完善健康意識,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培養人、教育人的神圣使命。教師的健康觀念和行為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健康生活。教師的健康觀念也要與時俱進,樹立現代健康觀,即做完全健康人的理念。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而今,教師不僅要“授業解惑”,而更重要的角色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學生心靈世界的開拓者。因此,教師自身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多年的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教師的心理品質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都無法替代的,它作為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心靈。作為教師,學會心理調適,保持心理健康,為學生創設出和諧、健康、向上的心理成長環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應注意以下幾點:1、要有豁達的人生態度,改進教育人際關系;2、要學會調控消極因素,調節自我情緒;3、正確對待挫折、失敗,提高承受焦慮的能力;4、不斷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教師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必須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以一種平和的心態面對環境的變化。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提高自我評價、自我調控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