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1-0065-01
在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體驗中思考,鍛煉思維,在思考中創造 ,培養、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同時教師要創設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設法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和枯燥感。讓學生親身體驗,課堂上思路暢通,熱情高漲,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體驗成功,會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教師應該深入到學生的心里去,和他們一起歷經知識獲取的過程,歷經企盼、等待、焦慮、興奮等心理體驗,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與孩子們共同“體驗學習”,用數學的方法去調查和推斷社會現象。這一切需要教師認真領會新課改理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一、設法讓學生的學習方法在合作學習中得到提高
(一)對教學內容施行分類,開展合作學習準備
合作學習不能盲目的展開,老師應根據合適的教學內容采用這一教學方法,所以這就必需要求教師對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必須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無須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可以采取小組學習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教學的內容。在制定合作學習內容的選擇標準時,應該關注兩個方面:一是從合作學習的本身特點出發。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和體系,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要以合作學習基本的要素為出發點。二是要根據國家的教育目標和教育針。我們采用合作學習的基本目的是為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因此在制訂合作學習內容選擇的標準的時候,應該從我們課程改革實際出發,不能違背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
(二)合理分組,為合作學習的實施奠定基礎
首先分組時盡量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讓小組內成員之間在能力、個性、性格等方面是不同的且互補的,這樣才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教師提前對學生的特點進行一定的了解。其次小組合作交流前應該給成員分配好角色:組長、記錄員、計時員等,讓各個成員明白自己擔當角色在小組中的作用,學生有了責任感才會在討論時盡其職責,同時不定期地輪換角色,讓學生嘗試擔當不同角色,獲得不同方面的經驗。然后在小組交流過程中,教師應該兼與指導與調控作用。發現小組交流有困難或者討論氣氛不高時應該及時給與指導,應該從側面加以幫助,讓他早日加入到交流中去。老師要尊重學生的組合意愿,使他們在合作時感到寬松、自由、和諧,既充分發揮了每個學生的優勢,又有利于組內成員取長補短,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內動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獨立與合作結合,為落實合作學習搭建平臺
無論是什么方式的合作學習,都應該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個人獨立思考、體驗感情的基礎上,沒有獨立學習做基礎的合作學習猶如空中樓閣,沒有經過獨立思考而展開的交流討論猶如無源之水,落不到實處,也就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合作學習前讓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對所提出的問題,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樣合作學習才不會出現“搭車”現象,才會使所討論的問題更深一些。教師可以在小組合作前,先讓每個學生獨立做一做、想一想,或者把想法寫一寫,然后再到小組交流,向其他人傾吐,經過討論,形成集體意見,這樣每個人都有思考的機會和時間。
二、讓學生受到情境感悟,以提高其數學學習能力
(一)故事情景
培養思維能力的最有效辦法是通過解題的練習來實現。因此設計好練習題就成為能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一環。一般地說,課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練習題。但是不一定都能滿足教學需要,而且由于班級的情況不同,課本中的練習題也很難做到完全適應各種情況的需要。因此教學時往往要根據具體情況做一些調整和補充。設計練習題要有針對性,要根據培養目標來進行設計。例如,為了了解學生對數學概念是否清楚,同時也為了培養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斷對錯或選擇正確答案的練習題。
(二)活動情境
聯系實際探索,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例如:“百分數的應用(二)”中編入了利息和成數,在教學后可設計一道實踐題,即“利息稅的計算”。因國務院規定個人儲蓄存款還要交納個人所得稅,其納稅額為利息的20%,要求學生到附近銀行了解當前各種期限存款的利率,幫助爸媽算一算存款所得利息和利息稅是多少的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紛紛向銀行職員提出:為什么交利息稅?有什么意義?目前主要有哪些儲蓄方式?本金、利息、利率之間有什么關系?怎樣求存款到期的利息稅?這樣通過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培養了自覺地把所學知識用于實際生活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