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龍
摘 要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迅猛發展的社會,而計算機作為各個行業必須要用到的一個載體,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因而中專學校計算機人才的培養成為中專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做好中專學校計算機教學,才能為社會和國家培養出專業的、具備應用能力的計算機人才。因此,如何在學校中改進中專計算機教學,更多地培養對社會有貢獻、具備專業計算機技能的人才,成為當今社會中專教育的重要課題。我根據自身的計算機教學經驗,談談切身體會。
關鍵詞 中專 計算機 現狀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2-0083-02
一、目前中專生現狀
在非計算機專業中計算機課程作為文化基礎課與語文、數學等基礎課程相提并論,但其開設目的只是為了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而一旦通過考試,計算機課就不再開設;而在計算機專業中開設的計算機課程則比較紛亂,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如VB語言、微機原理、數據庫等較復雜的基礎課程。我們不能說這不是計算機課程,但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學不會或學了一點皮毛,結果只能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由于計算機學科相對于其它學科歷史比較短,沒有經驗可循,又誤認為計算機可代替人們思考,因此在計算機知識的不斷更新情況下,教師拼命“緊跟”而忘記了思考,表現在教學上自然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隨著普教和高教的擴招,目前中專生源素質不容樂觀。因為素質、成績相對較高的學生進入普教和高教,相對較低的學生才進入中專進行技能培養,而這此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學習能力一般較差,加上有此中專專業技能教育不系統,沒有針對性。
二、計算機教學方法的探討
(一)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學生的基礎功底不一樣,對課程的安排和教學方式也要有所改變。首先,對所教學生的計算機基礎進行摸底,劃分不同的層次,了解學生的大致情況,根據學生的計算機基礎分層來調整教學老師所要教授的課程。如學生整體的基礎較好,對于一些基礎性的、普遍了解的知識一筆帶過,側重于后面的課程講解;當學生的基礎總體較差,對基礎性的知識就要進行詳細的講解,讓學生打下牢固的基礎,對于知識水平高于一般同學的學生,在對基礎課程進行講解時,可以適當的穿插一些實際應用,引導這部分學生進行自學或是鞏固知識。
(二)合理的分配教學課程,突出重點
計算機專業是一個發展潛力很大的專業,因此其學習的重點就是基礎知識和創新,一切的創新皆來源于基礎知識。在中專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選用一些比較新穎的教學手段,一改傳統教學模式照本宣科的作風,最大程度的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培養兼具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經過調查,北大青鳥在對學生進行計算機教學的時候,科學的安排教學課程,適當的增加了實踐課的比例,因此,其為社會提供的人才都是全面性的人才,在各方面都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三)“任務驅動法”在中專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
所謂的“任務驅動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規劃按照一定的教學模式把教材內容分割成具體的任務形式,然后把這些任務分配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解決問題或者是通過小組討論來完成任務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采用“任務驅動法”進行計算機教學時,應該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合理規范的教學任務,設置的內容應該符合具體的教學方案。把復雜的教學內容分解成簡單易學的教學模塊,使學生可以充分地學習任務模塊中的知識。這樣可以加快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速度,使學生可以更透徹地學習任務模塊中的知識要點。教師在利用“任務驅動法”時應該按照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任務模塊進行合理的劃分,使學生一步步吸收知識要點,任務模塊中知識要點的劃分應該層次分明,使學生可以快速理解任務模塊中的教學內容。
(四)加強教學觀念轉變,促進實踐教學
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由原來的灌輸式教學轉變成以培養學生實踐力與創造力為基礎的教學,不僅向學生進行知識灌輸,還要發展學生認知力,充分調動學生對認知過程的參與,由理論知識傳輸轉向學生自主學習力與創新力方面的提高。計算機的教學互動性較強,師生間應建立一個良好的教學過程,在傳授有關理論知識時,還應協助學生進行計算機實際內容操作,并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給予耐心講解及指導,讓學生可有效掌握所學的計算機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總之,目前中專計算機的教學現狀,還有待改善與提高,很多問題需要從國家層面上去解決。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潛在能量,也可以提高中專計算機教學效果。中專的計算機教育是一個朝陽專業,相信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中專計算機教育一定會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