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華
摘 要 要構建有效的數學課堂,應體現以下理念:關注每一個學生,著眼學生發展,構建愉悅、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課堂中的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逐步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發展的人。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課堂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2-0114-02
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培養能力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其有效性引起了我們高度重視。新課標教學理念告訴我們,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一段時間教學之后,學生獲得了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標準。結合自己的日常課堂教學,認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提高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1.關注導入。新授課的導入環節,像一臺戲的序幕,安排的好,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言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為一堂課的導入是教師對教學過程通盤考慮、周密安排的集中表現,它熔鑄教師的智慧,閃爍教師教學的風格。
2.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新教材特別注意選取生動有趣、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素材,精心設計了課題的情境圖和單元主題圖,體現了“數學問題生活化”的理念,以利于新知識的引入或發現問題。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中選取素材,創設新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不僅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教學,而且能激發學生認識的需要,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動機。
3.注重學生親歷數學化的過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使學生有機會真正經歷“數學化”。因此,應采用多種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探究學習、合作交流中學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在親歷數學化過程中嘗試多種體驗。
4.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開放的課堂教學,必然會促使生成問題的發生,教師面對預設外的生成問題如何去有效地調控,把這些生成的問題資源為我們促成教學目標的達成所服務。提高處理生成問題的有效性,是新課程賦予教師駕馭課堂的一種新的能力,同時也是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環節。
對待課堂教學中的生成問題,教師必須在備課過程中盡可能得要考慮得全面些,如提出的某一個問題,學生會出現什么情況,有幾種情況,針對這些情況怎么去處理。多備一些方案,就會多一份教學成功的環節。當然,對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強弱與處理和調控生成問題也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提高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5.注重練習設計,關注全體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但每個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怎樣使全體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得到有效地學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我正在實施“三個層次練習”,即:“基礎練習”“鞏固練習”和“拓展練習”。其中“基礎練習”是與例題的形式完全一樣的練習,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得以鞏固,尤其是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做這部分練習時可以幫助他們加深理解,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而且堅定了他的學習自信心,又為他們解決稍有難度的題打下了基礎。“鞏固練習”是與例題有所不同,稍有難度的練習,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剛解答了基礎題,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中等的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獨立完成。學習比較好的學生此時的思維將更加活躍,因為他們要快速解決這個層次的練習也不是十分輕松的了。每節課的重點就在于解決“鞏固練習”。這是要求大多數人都應掌握的層次,也是聯系不同程度學生思維的紐帶和橋梁。“拓展練習”則難度較大,富有挑戰性,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思維狀況適當處理,盡量使有困難的學生和中等生也能夠夠得著,受啟發,又使優秀生有所得,進而訓練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和靈活性。
6.巧設課末小結,讓學生學會整理學習內容。課末小結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畫龍點睛的課末小結,對于幫助學生總結重點,理清脈絡,加深記憶,鞏固知識,活躍思維,發展興趣具有重要作用。
二、落實三維目標,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取決于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目標制約著課堂教學的進程與發展,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與時俱進地選擇好教學內容,扎扎實實地為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樁。以滿腔的熱情、智慧的頭腦、敏銳的觸角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喚起學生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小心翼翼地呵護孩子的學習熱情,想盡辦法調動學生地積極性、主動性,全力以赴地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數學的價值,不斷地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講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才是教學的生命。我們教師只有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日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學習后反思,在實踐后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如此地潛心鉆研與探索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必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