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現
[摘 要]“妄議中央”命題是在全面從嚴治黨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中國共產黨處分“妄議中央”行為的基本要求與規定,以及由此產生的思想認識、政治態度和政治行為。“妄議中央”命題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熱議問題,具備長期性、政治性、針對性三大特質。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條件下,要堅持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和唯物主義觀,從維護中央權威、發揮黨報黨刊的政治責任、構建黨內健康政治文化、黨員現代化等多方面著眼,全方位認識和理解“妄議中央”命題。
[關鍵詞]妄議中央;政治問題;態度與方法
[中圖分類號] D2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928X(2016)11-0046-03
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解決黨的建設短板的歷史使命。隨著關于對“妄議中央”行為進行政治紀律處分的提出,全黨上下形成了關于處分“妄議中央”行為的思想認識、政治態度、政治行為,從而構成了全面從嚴治黨下的“妄議中央”命題。
“妄議中央”命題是在全面從嚴治黨的環境中、在繼承黨的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提出的,是黨直面當前問題,加強黨的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的要求中形成的熱點問題。
(一)“妄議中央”命題是十八大以來,在完成黨的歷史任務、維護黨的團結中逐漸形成的。面臨復雜的形勢,開展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黨的紀律挺在前面的重要性體現出來了: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力量,攻堅克難,完成黨的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任務。在中紀委十八屆二次全會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時,王岐山提出工作要求,“嚴肅查處違反政治紀律行為,決不允許公開發表同中央決定相違背的言論”,把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執行情況作為各級紀委的重要任務來抓。習近平在本次會議上強調,政治紀律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根本保證,全黨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對于黨的決議和政策有不同意見者,根據黨章規定的途徑和原則進行反映,但“決不允許散布違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意見,絕不允許公開發表違背中央決定的言論”。
(二)“妄議中央”命題是在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地推進黨的紀律建設中完整提出來的。新時期,黨在深刻認識中國當前內外形勢的基礎上,形成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理論和實踐都給與了廣大黨員以震撼和沖擊。如何把握時代脈搏和“大勢”,如何認識中央的重要決策,如何對待重要決策的部署,部分黨員干部有了不同的聲音和做法。2014年10月8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強調了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和意義,對全黨提出了“不能違背中央大政方針各自為政、自行其是”的要求。半月之后,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他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種違紀現象進行總結,指出“搞尾大不掉、妄議中央的也有之”。“妄議中央”命題首次在中央領導的講話中以完整的形式提了出來。
(三)“妄議中央”在黨的制度建設和實踐中得以運用和體現,使得“妄議中央”命題進一步發展。首先是禁止“妄議中央”的要求進入黨的處分條例。在總結黨的紀律建設探索的基礎上,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開列了黨員干部在黨紀方面的負面清單,劃出了黨員和黨組織不能觸及的底線。其中第六章第四十六條,明確將禁止妄議中央的要求提出來了,“妄議中央大政方針,破壞黨的集中統一的”,依據不同情況給與相應的處分: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關于“妄議中央”的命題從黨的領導人講話到黨的制度規定,從要求到實踐得到了全面涵蓋。
禁止“妄議中央”的提法一經產生,對此出現了多種聲音和理解,能否正確認識妄議中央的命題成為能否正確貫徹本條例規定的關鍵。
(一)“妄議中央”行為的基本構成。“妄議中央”是一個客觀問題的集中概括,是由多種條件和因素共同構成和形成的有機整體。首先是主體之辨,處分“妄議中央”主體是“黨組織和黨員”,以個人或者組織形式違反了黨紀的有關規定的,都要予以追究,而廣大非黨群眾與非黨組織不在其范疇,這是由黨員和黨組織的先進性決定和要求的。其次,條件之辨,受到“妄議中央”處分的是通過信息網絡、廣播、電視、報刊、書籍、講座、論壇、報告會、座談會等方式進行的妄議活動,這些方式是構成處分妄議行為的必要條件,具有公開性、傳播性兩大特點,將產生強大的發酵作用。而缺乏這些方式的支撐,通過黨內正確途徑討論和反映個人認識和看法,將不能列為受處分對象。再次,行為之辨,即“妄議中央”核心在“妄”而不是“議”,議中央是黨內民主的表現形式,“妄議”中央則是違紀行為,對于中央大政方針不是不議,而是禁止妄議。“妄”是指荒謬不合理、非分的、胡亂的意思,妄議就是胡亂的、逾越常規的議論。這就要把妄議中央與科學態度議論和評說中央兩個區分開來。第四,內容之辨,即妄議中央的所指對象是中央的大政方針,而非黨和國家的所有政策和制度,非代表黨和國家的領導集體或者個人,非地方性的具體政策與法規。正確界定好“妄議中央”所指的對象,避免在實踐中的隨意性。第五,動機之辨,妄議的目的在于“破壞黨的集中統一”,兩者呈現途徑與目的的關系,不能割裂開來。這就需要正確區別對待為了黨和國家的發展,對中央大政方針的理性分析、學術評論等行為,這種不屬于此類范疇。
(二)“妄議中央”命題的主要特征。“妄議中央”命題有著歷史和現實的結合,有著本質決定性和時代痕跡。縱觀“妄議中央”命題的發展和要素,“妄議中央”命題有著三個重要特點:首先“妄議中央”命題具有一貫性和長期性特質,非階段性和臨時性規定,禁止“妄議中央”行為的要求是黨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中就明確要求“任何出版物,無論是中央的或地方的,均不得刊登違背黨的原則、政策和決議的文章”。自二大之后,關于黨員和組織在言論上的紀律要求在歷屆黨章中都可以體現。二大通過的第一個黨章中還要求,在黨的決策形成之后,對黨員來說“言論行動有違背本黨宣言章程及大會各執行委員會之議決案”者,必須開除。在1997年頒布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試行)》、2003年修訂的《中國共產黨處分條例》,以及2015年新頒布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都對此做了更加嚴格的紀律規定。其次,“妄議中央”命題具有很強的政治性特質,這是由黨作為政治組織的屬性決定的。“現代政黨都有政治紀律要求的,沒有政治上的規矩不能成其為政黨。”這是現代政黨政治的基本規律體現。“妄議中央”命題的政治性在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無條件地”貫徹黨的政治主張,在政治行為中踐行黨的宗旨和實現黨的價值。最后,“妄議中央”命題的針對性。從“妄議中央”行為的構成要素和環節看,其有著明確和固定的規定,有清晰的本質界限,從而體現“妄議中央”命題的科學性和嚴謹性。這三個特點從內到外,從本質到形式構成了“妄議中央”命題的完整性。
(三)“妄議中央”命題的重要影響。“妄議中央”命題的提出進一步維護了黨的權威與團結,嚴肅了黨內政治生活,促進了政治生態的健康發展。對“妄議中央”行為的紀律處分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促進政治生態健康發展的有效方法和路徑。從黨的歷史方位上來看,中國社會發展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發展“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而且這種風險和挑戰始終伴隨著國家治理現代化發展而深化,黨的“趕考”壓力前所未有;從黨的自身建設來看,黨的建設科學化任務繁重,嚴峻的“四大危險”更尖銳地、更長期地擺在了全黨面前,反腐敗斗爭的壓力前所未有。這種“新的歷史特點”迫切要求維護黨的團結與統一,維護中央權威,促使“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順利完成。確立禁止“妄議中央”的思想和原則,高標準要求黨員與黨組織的政治言論和政治行為,自覺地同中央保持一致,保證中央的政令暢通,在協調有序中凝聚力量。
“妄議中央”命題是個多角度多維度的議題,微觀看聚焦于“妄議中央”紀律處分的條例規定,中觀看涉及到“妄議中央”處分行為的具體分析,宏觀看涵蓋了中國政治的諸多領域,如何認識和對待這個命題是政治、思路、方法的綜合問題,是廣大黨員干部貫徹全面從嚴治黨的一個政治任務。
(一)堅持黨的領導,解決好嚴明紀律與中央權威的關系問題,以嚴明的政治紀律來維護中央權威,這是“妄議中央”處分條例規定的落腳點和著眼點,也是“妄議中央”命題的邏輯起點。黨的歷史表明,維護中央權威,是我們黨的事業取得不斷勝利的基本保證,而嚴明的政治紀律是實現中央權威的首要條件,兩者相互作用不可偏廢。新時期,面對黨內外嚴峻形勢和艱巨的歷史任務,全黨維護中央權威,貫徹落實中央決定,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這是中國政治的必然要求;維護中央權威亟需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以嚴明的紀律確保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遵守黨的紀律又是無條件的,紀律必執有違必查,這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邏輯關系。
(二)堅持以實踐為基礎的能動反映論,解決好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問題,增強黨的大政方針的科學性,從源頭上杜絕“妄議中央”問題的產生。對于黨來說,無論是革命黨時期還是執政黨環境下,政策和策略都是黨的生命。黨的大政方針是主觀與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由于真理的無窮盡性和認識能力的有限性,決定了這種統一體現了暫時性、相對性,黨的大政方針都將體現階段性和不完備特征,經過認識與實踐多次的反復,產生新的更加正確的認識。這種正確的認識在新的歷史條件又將出現不符合或者不適應的問題,這就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進一步產生新的正確認識。這要求黨從實際出發,全面籌劃大政方針的論證、制定,增強其科學性和提高其理論與實踐價值,消除妄議中央議題的產生。
(三)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相結合,解決好理論宣傳入腦入心問題,增強黨報黨刊的責任意識,這是“妄議中央”命題提出的時代要求。黨刊黨報姓黨,以宣傳與解讀黨的大政方針為己任,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正確輿論導向、正面宣傳為主的原則,在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等方面實現黨性與人民性相結合,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面對宣傳格局時代變遷,遵守宣傳規律,以滿足廣大人民需求為導向,主要從三個方面做好工作,壓縮“妄議中央”行為的生存空間:一是理論宣傳的態度和定力,理直氣壯、正大光明宣傳黨的大政方針,解釋社會存在的熱點和疑難問題,引導群眾,避免理論宣傳的缺位問題;二是理論宣傳內容的大眾化和可讀性,解決好雅與俗、深與淺的結合,感染群眾,實現理論宣傳的接地氣;三是理論宣傳形式的現代化,順應和利用新舊媒體的融合發展趨勢,占領傳播制高點,全方位立體式進行宣傳覆蓋,提高理論宣傳的有效性。
(四)堅持民主集中制,解決好發展黨內民主和保護黨員權利問題,充分發揮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活黨內活力,在良好的政治生態和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中克服“妄議中央”的文化形態與行為方式的發生。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黨的優良作風,發展黨內民主和保護黨員權利是黨的紀律要求,構建良好政治生態是黨的努力方向。禁止“妄議中央”行為的規定并不否定黨內民主和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在新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學習通知中,明確提出對“各地區各部門在執行《條例》過程中的重要情況和建議,要及時報告黨中央”。這就需要正確處理好兩個關系。大政方針決定出臺前后的批評形式之辨析:出臺前充分發展黨內民主,自由討論,出臺后,堅決執行之,對于有疑問者或者不同政見者,通過黨內民主形式反映和探討問題。大政方針的民主討論形式之辨:矛盾和問題是常態,堅持實事求是而無中生有的原則,以客觀而非主觀的態度,充分發揮黨員和黨組織的能動性,杜絕亂議胡說的妄議行為。
(五)堅持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方向,解決好黨員的現代轉型問題,提升黨員的政治修養和理論修養,提高政治敏銳性和辨別力,增強抵抗“妄議中央”行為的免疫力。外因是條件,內因是依據,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隨著黨的事業的發展,內涵在黨員自身的價值觀念、外表在行為上的特征呈現出不斷轉型與升級的狀態,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以學習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以“兩學一做”為契機,加強黨性鍛煉,推動觀念上的轉型與升級,解決好政治定力問題;以學習現代科學知識為方向,優化知識結構,實現人的現代化;以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為要求,把握馬克思主義唯物觀和辯證法精神,提高工作方法的科學性。
作者系中共貴州省貴陽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后
責任編輯:趙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