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發軍,付偉麗,陳文年,黃作喜
?
生物學野外實習對生物科學專業大學生專業情感的培養
陳發軍1,2,付偉麗1,陳文年1,2,黃作喜1,2
(1. 內江師范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四川 內江 641100;2. 四川省高等學校特色農業資源研究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四川 內江 641100)
在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習的基礎上,著眼于通過生物學野外實習提升學生的專業情感,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業發展動機.野外實習親近自然,直觀而富有趣味性,為學生提供了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習、自然體驗和團體協作的平臺,為后續大學學習和生活做好實質性準備,從而知曉專業內涵并產生認同感.根據實際情況,改善野外實習內容體系和指導方法有助于對生物科學專業學生專業情感的建立產生積極影響.
野外實習;專業情感;學習動機;實踐教學
專業情感與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專業追求和校園生活滿意度等方面密切相關,是教育目標的重要維度,深厚的專業情感將對學生的個人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情感培養需要在具體的活動中實現,聯系生活和社會實際,避免空泛的說教.當學生能夠真切地體會和感悟到所學專業的重要性,產生學習興趣和職業認同感時,也就容易形成專業情感.生物科學專業的主要目標在于培養生物學教師、科學研究人員和相關領域的從業人才[1].高等師范院校普遍開設該專業,要求學生應掌握系統的生物學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要具備教師的素養.因此,生物科學的專業學習涉及理化等基礎課程和眾多生物學分支學科,內容廣泛,較深入地學習需要足夠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同時,教育教學工作要求學生能深刻感知學科內涵,并認為去分享和傳播科學知識等是有價值的.實踐環節注重對過程的體驗和能力的培養,親身接觸與專業相關的實際情況,若能較好地設計實踐內容和實現方式則容易吸引學生廣泛而深層次地參與,在能力和情感培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生物學野外實習作為生物科學專業的必修實踐環節,在大學生專業課程中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勢.相關研究在實習基地建設、實習內容、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等方面關注較多[2-4],對其帶給學生的潛在動機和深層影響探討不夠.而學習主動性欠缺、專業認同感差是高校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應該重視和利用其在學生專業情感培養中的作用.
生物學野外實習在整個生物科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具有重要而特別的地位[3,5-6].首先,野外實習是動物學、植物學和生態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銜接生物科學宏觀和微觀學科的有效平臺[5]139,涉及豐富的知識和技能,對打好生物學基礎極為重要.另外,野外實習環節的實踐性很強,野外調查和標本制作等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不易枯燥.在自然環境中開展活動,識別戶外生長的活體動植物,考察它們的生活環境,學生具有直觀的體驗和感受,對自然界的生物及其與環境的關系有整體認識,容易產生學習興趣.同時,多樣的生態系統和景觀使得實習內容充實而富有特色[7],對自然的體驗會對學生身心產生影響,增強求知欲和環境意識等.此外,野外實習過程多為團隊活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團體凝聚力.
2.1自然與人文體驗
感受自然的魅力需要直接的自然體驗活動.野外實習為大學生提供了一次在專業教師指導下體驗自然的機會,滿足對優美環境的感受,滿足對自然現象和動植物行為的觀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自然中學習也是教育家們倡導的學習方式,認為其能夠更加高效地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并提升學習效果[8].在教師引導和內在動機驅使下,學生能夠采用一定方法有目的地探索自然奧秘和科學問題,盡管過程可能辛苦而曲折,但可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并最終獲得對生活和學習的自我滿足感.不同地方往往有自身的生態特色和民族文化,在野外實習中引入人文素質教育體現了整合科學與人文教育的趨勢,有助于理解生物、社會與環境的關系[6]106.
2.2培養專業知識和技能求知欲
對專業知識與技能有一定認識,學習內容本身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求渴望,這是專業情感產生的重要基礎.生物學野外實習效果與學生的興趣存在較大關系,需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提高參與的主動性[9].實習主要針對自然生態系統和城市園林景觀等學生已初步接觸的環境,但多數學生對它們的認識往往是籠統而模糊的.實習第一次清晰地分解這些系統,把其中最容易被感知的動植物加以識別和分類,熟悉其相關作用和地位.在這些過程中,結合啟發式和趣味性的教學方法,能夠生動地獲取知識和技能[10]172;引入科學的方法進行調查分析,使一些不易被直接觀察到的規律呈現出來,創造成就感.建議在實習中引入采樣計數和戶外實驗方法的專題,對學生進行集中訓練和指導,使其掌握一定的基本實驗技能.標本制作、生物書簽制作等技術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鍛煉操作技能,而且能夠親自做創意禮品,甚至作為今后創業就業的選擇.因此,野外實習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可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支持,構建豐富而充實的實習內容有利于增強學習滿意度,對專業學習產生正反饋.
為改變野外實習基礎而簡單的傳統印象,有必要在實習過程中引入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以輔助教學和實驗[2,5].便攜式無線電子教學系統有助于野外分散環境中的講解與交流;GPS、顯微鏡、紅外照相機和光合儀等可幫助完成戶外觀測和數據采集,有條件的甚至可以建立野外移動實驗室.在此基礎上開展多層次的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將更廣泛地調動學生的興趣,訓練科研能力和培養創新精神[10-12].
2.3培養職業發展的信心
大學生進校時一般會進行入學教育,對自身專業和未來職業特征都有一定了解.工作時要求大學生具備扎實的生物學專業基礎,生物學教師還需要具有指導學生活動的能力.生物學野外實習涉及大學生能力培養的多個基礎方面[5,10].知識方面包括動物、植物及環境等內容;技能方面包括野外調查、標本制作和器械使用等內容,行為方面包括團體協作和組織能力等的培養.部分院校在實習中加入科研訓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0,13].盡管野外實習持續時間一般不長,但其體系完整,學生基本可以掌握主要版塊的入門內容,取得階段性的成績.這種集中的、有針對性的實踐環節能夠讓大學生感受到專業能力的發展和逐步勝任某種工作的過程,因而對提升專業自信具有積極作用.此外,隨著社會發展,科普旅游和環境教育越來越受重視,保護區和植物園等自然科普活動是重要內容[14],生物學野外實習能夠培養學生欣賞和講解自然的能力.
2.4價值認同與責任意識
生物學科是與生活和環境密切相關的學科,其在解決資源短缺和保護環境等眾多焦點問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6.實習過程中,教師講解、討論會和學術講座時注意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在真切體驗中認同所學專業的價值和前景,轉化成內在學習動力;親身面對極高的生態服務價值和眾多的環境問題,喚起學生的環境責任意識.實習成果總結與展示環節是對實習實踐學習的檢驗,更是對知識學習與技能掌握的肯定.實習結束后,學生往往擁有大量各種形式的成果,如動植物標本、攝影作品、書簽作品及故事經歷等.將學習收獲展示給其他教師和同學,有利于促進實習順利開展,增強大學生的專業認同和專業自信.
3.1實習活動的設計
傳統生物學野外實習主要內容一般包括動植物識別、標本制作和樣方調查等.為突顯實習環節的重要性,更好地在該環節中融入對生物科學專業情感的培養,應考慮在達成知識和技能目標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增加或調整部分內容:(1)夜行體驗,感受夜間環境,并觀察活動的昆蟲和兩棲動物等;(2)博物館、動植物園參觀;(3)自主性科學問題研究;(4)葉脈書簽、葉畫和攝影等自然藝術創作;(5)成果總結與展示.調整后,生物學野外綜合實習內容可分為幾大版塊,包括分類學知識、生態學知識、野外工作方法與技能、自然體驗以及總結與拓展等(見表1).

表1 融入專業情感培養的野外實習體系設計
3.2活動的實現形式
野外實習需要從集中講解轉向集中與分散相結合[15],從短期學習轉向長期的可持續性實踐體驗學習[2,4],應包括集中實習、自主實習和機遇性體驗學習.動植物分類、生態系統調查和標本制作等基礎部分在集中實習時由指導教師帶領完成,該部分是生物學野外實習的重點內容,專業性強,作為專業入門的關鍵版塊應該特別重視,也是實習總結與展示的主要內容.山林夜行、自然科研小課題是提高擴展環節的主要內容,前者涉及夜間環境與動物觀察,需要專業引導,且夜行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故該項目應在集中實習完成;科研活動對于多數低年級大學生來講還比較陌生,研究內容和方法不清楚,可將素材搜集、調查方法學習和部分數據搜集放在集中實習,而具體實施和研究報告各小組自行完成.博物館與動植物園參觀、自然藝術品制作以及成果總結與展示則以小組或個人分散進行,統一學習目標和要求,盡量少占用集中實習時間.若時間和條件允許,也可選擇有代表性的博物館和動植物園進行集體參觀學習,并配合適當的講解;其它動植物園等則建議學生利用合適的機遇自主參觀學習.
在良好的實習平臺,豐富的資源及多樣化教學方式的支撐下,實習內容和組織形式的變革,不僅有助于野外實習過程中知識和技能的獲取,也將有利于專業情感的培養,從根本上促進專業能力的提高.
[1] 教育部高等學校生物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生物科學專業規范[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2011,1(2):3-9
[2] 張迎梅,陳強.“流動式”生物學野外實習探索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3(5):80-83
[3] 王國強,蔣德安,喬守怡,等.生物學野外實習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0(6):81-82
[4] 陳發軍,陳文年,付偉麗.基于典型特征和圖片識別的自主可持續性植物分類學習模式[J].生物學雜志,2015,32(1):110-112
[5] 皮妍,林娟,朱厚澤,等.野外實習與生命科學學科人才的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4):138-140,149
[6] 崔瑾,馮虎元,夏凱.在生物學野外實習中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11(1):105-108
[7] 楊祖幸,孫群,賴春霞,等.淺析我校國家級生物科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4):107-110
[8] 陳勇,萬瑾.森林教育:構成、經驗與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13,40(6):75-76
[9] 項輝,廖文波,陸勇軍,等.中山大學“生物學野外實習”課程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2015,5(1):36-40
[10] 龔紅梅,李衛國.植物生物學野外實習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11(5):171-174
[11] 鄧延敏,涂敏,王玉鳳.高校生物科學專業開放式、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及評價體系的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2010(11):65-66
[12] 李師登,王玉鳳.生物科學專業師范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調查研究[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2012,2(1):11-15
[13] 楊文權,寇建村,慕小倩.高等院校生物學綜合實習課程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J].生物學雜志,2015,32(3):96-99
[14] 劉曉靜,梁留科.國內科普旅游研究進展及啟示[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3(3):49-55
[15] 于志軍,楊小龍,王輝,等.動物學野外實習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4,12(6):147-148
Cultivation of specialty emotion of bioscience college students in biology field practice
CHEN Fa-jun1,2,FU Wei-li1,CHEN Wen-nian1,2,HUANG Zuo-xi1,2
(1. School of Life Sciences,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Neijiang 641100,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Resources,Sichuan,Neijiang 641100,China)
Based on the study of knowledge and skill,focused the specialty emotion promotion through field practice,and utilized emotion to inspire learning interest and specialty development.Field practice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tting intimate with nature,visualization and fascination.The course gave a chance to stud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appreciate nature and cooperate with partner.These harvests could give essential support to further study and life,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specialty content and bring specialty self-identity.Improvement of study system of field biology practice and directing methods will produce positive effect on specialty emotion of undergraduate majored in bioscience.
field practice;specialty emotion;study motivation;practical teaching
1007-9831(2016)10-0092-04
Q94-3∶G642.0
A
10.3969/j.issn.1007-9831.2016.10.027
2016-07-29
內江師范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G201333-259,JG201314-240);內江師范學院重點建設學科項目(2012)
陳發軍(1984-),男,四川江油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植物學方面的研究.E-mail:cfjbio@163.com
黃作喜(1966-),男,四川安岳人,教授,碩士,主要從事植物資源研發方面的研究.E-mail:huangzx1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