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余
摘 要:近年來,隨著國內航運業的迅猛發展,如何處理好船舶檢驗和船舶安全檢查之間的關系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該文主要從船舶檢驗與船舶安全檢查的概念入手,重點對船舶檢驗與船舶安全檢查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和闡述,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處理好船舶檢驗與船舶安全檢查的建議,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船舶檢驗 安全檢查 關系
中圖分類號:F407.4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6(c)-0088-02
為確保船舶質量與國家標準相符,且能夠承受高強度的海上航行工作,就需要對船舶進行檢驗和安全檢查工作。前者主要是針對船舶浮動設施及貨船集裝箱的環境予以檢測,確保船舶行駛的安全性;后者主要是由海上航行方面的相關管理部門負責,對船員配置、船舶技術等方面予以檢查和監督,確保船員職業技能及船舶情況與國家法定標準相符。
1 船舶檢驗與船舶安全檢查概念
1.1 船舶檢驗
第一,船級檢驗。為投保、索賠以及海事糾紛處理等問題,船舶上的所有人員自愿進行的船舶檢驗,船級社則是對整個船體、輪機等技術情況進行檢驗,只有船舶符合相關船級社技術規范和標準時,才能獲得相應的船級證書。
第二,法定檢驗。在進行法定檢驗過程中,必須由政府相關部門或者授權的組織出面,通常是由政府對船級社進行授權,從而對船舶整體結構、受壓容器、穩定性等方面進行技術監督,檢查合格后,方可對船舶簽發證書。
第三,公正檢驗。如果有顧客對船級社提出檢驗申請,船級社則需要安排專業的驗船師對所要檢測設備予以技術檢測,并提供相應的技術證明,這一過程被稱為公正檢驗。
第四,制造檢驗。船舶檢驗結構對船舶設計、制造的各個環節進行檢驗,對于制造完工的船舶可以采取試航操作,從而實現對船舶制造整個過程的有效監督。
1.2 船舶安全檢查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安全檢查規則》的規定和要求,國家海事行政主管機構需要對到港船舶進行船員配置、船員工作能力、船舶技術情況、船舶安全性管理等問題進行嚴格的檢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因實施對象不同,其檢查方式也不盡相同,通常分為船旗國監檢查(FSC)和港口國監檢查(PSC)。
2 船舶檢驗與船舶安全檢查之間的關系
2.1 區別
2.1.1 船舶檢驗為船舶安全檢查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
從技術的角度出發,在對船舶檢驗的過程中,驗船師需要面對的一般都是自身業務范圍內的船舶結構,在整體檢驗過程中則需要由多個驗船師進行分工合作,并將最后的檢驗結果進行統籌,共同形成船舶檢驗報告。而船舶安全檢驗則需要對整個船舶情況予以檢查和熟悉,其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很難分工完成,所以,在技術上,船舶安全檢查比較難以實現。在對船舶進行檢驗的過程中,船舶檢驗應該為后期安全檢查工作提供全面、客觀的技術資料,并對船舶檢驗數據實行共享操作,為船舶安全檢查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切實提升船舶整體的檢查效率。
2.1.2 船舶安全檢查對船舶檢驗實施有效監控
近年來,船舶檢驗工作的強度大幅度提升,然而在漫長的船舶檢驗過程中,極易出現漏檢的部位,后續的船舶安全檢查則能夠對這種情況予以有效監控,互相監督。對船舶實施安全檢查能夠對船舶檢驗中的不足和遺漏進行有效補充。一旦發現問題,則需要及時通知船舶檢驗機構,進行有針對性的整改,大大提升船舶檢驗效果,與此同時,在船舶檢驗過程中,檢驗人員能夠及時發現船舶安全檢查過程中存在的記錄缺失或者記錄錯誤問題,并予以有效補充,從而形成二者相互制約、相互監管的局面,推進船運行業的健康發展。
2.2 共同點
船舶檢驗與船舶安全檢查的目的具有一致性,均是為船舶運營的安全性及船員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有效提升船舶行業的經濟效益。二者遵守法律也具有一致性。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安全檢查規則》就對二者的目的予以進一步明確。
3 如何處理好船舶檢驗與船舶安全檢查之間的關系
3.1 對二者之間的關系予以理順
當前,國內船舶檢驗和船舶安全檢查工作所屬部門是不同的,因二者側重點不同,其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難免會產生相應的矛盾,采取有效措施緩解這些矛盾,對于國家海事主管部門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就目前而言,國內船舶安全檢查及檢驗工作主要是由中國海事局負責,促進了我國船級社向民間機構的方向發展。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雖然船舶檢查工作隸屬于海事機關管理,但并非本地的海事機關,而是由海事總局設置的船舶檢驗管理處負責。所以,在對船舶檢驗及安全檢查的過程中,應采取合理措施,有效發揮二者在船舶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為確保我國航海業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2 建立并完善信息共享系統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船舶檢驗及安全檢查部門已經在大量的實踐中收集了大量的檢測資料和數據,如果將這兩個部門擁有的資料及數據進行共享,則會大大提高國內船舶安全檢查工作的質量和工作效率。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將這些信息共享之后,則會對船舶安全檢查機關快速了解被檢查船舶技術情況提供巨大便利,明顯提升了船舶安全檢查工作的效率。此外,共享海事安全部門對船舶進行檢查的一系列安全數據,則對于船舶檢驗部門對被檢測船舶近期養護情況的預先評估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所以,為有效實現二者之間的信息共享,需要建立并完善相應的信息共享系統,不斷加強雙方的交流與合作,為促進船舶安全檢查標準的統一打下堅實基礎。
3.3 驗船師與安檢員的培訓對接
無論是驗船師還是安全檢查員都需要較高的專業水平,所以在職期間均應該積極參與海事部門組織的培訓活動,并在取得相應資質之后方可上任。具體培訓內容可以分為基礎培訓和知識更新培訓兩方面的內容,二者在培訓內容和培訓目標上具有較大的關聯性,有效實現驗船師與安檢員培訓的對接對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實現資源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由海事部門統一安排,一次性完成相似的培訓內容,能夠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有效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第二,雖然驗船師與安全檢查員在專業技能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但是工作依據和工作目標是一樣的,進行統一培訓能夠加強雙方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從而對新制度和新規定予以深入了解,有利于船舶安全檢查標準的統一性,大大提升了船舶安全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3.4 船舶檢驗與船舶安全檢查工作的對接
在船舶開航之前進行的檢驗工作中,相關海事部門接到申請之后就會及時通知船級社,安排驗船師與安檢員協同工作,避免重復勞動,實現了資源的合理配置,節省了船運成本,提高了船運企業的經濟效益。然而在對其他項目進行檢驗的過程中,這種統一行動的局面依然很難實現。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驗船師需要在收到申請之后方可開展檢查工作,對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無法做到跟蹤驗證。如果此時安檢員能夠及時上船檢查,其便能夠依據整改時限,通過資源共享的方式,對船只進行有針對性選擇,并對檢查結果予以追蹤認證,確保船舶運行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對船舶進行檢驗的過程中,船舶檢驗機構與船舶安全檢查機構應建立并完善相應的信息共享系統,加強雙方的交流與溝通,有效提升國內船舶檢驗及檢查工作的水平,促進我國航運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呂彤.船舶檢驗與船舶安全檢查相關問題的解析[J].經貿實踐,2015(9):89-90.
[2] 黃以然.論加強船舶檢驗與船舶安全檢查的對接的策略研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5(12):45-46.
[3] 暴樹仁.實現船舶檢驗與船舶安全檢查有效對接的意義和對策[J].科技傳播,2014(9):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