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希



[摘 要]高等教育主要的目的是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必須要保證其質量。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綜合性的評價是衡量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傳統的評價方法存在很多的缺陷,因此,我們將教師的教學過程視為一種動態的生產過程,利用SPC對其進行監控、評估、分析,希望能探索出一種連續性的評價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統計過程控制(SPC);控制圖;教學質量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8.115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因此,我國十分重視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如何規范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是目前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絕大多數院校都采用教學評價的方法來衡量教學質量的優劣,并據此改善教學效果。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還普遍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評價結果滯后。多數院校一般是選擇在學期的期末統一對教師的授課質量進行評價,因此不能及時地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糾正。
第二,對評價的結果沒有充分地運用。一般在教學評價結束后,很少有人對評價結果做系統的分析,對數據做深入的挖掘,因此,指導性不強,沒有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
第三,評價的方法比較單一。多數院校普遍采用學生評價與專家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未能對數據進行科學、系統的整理與分析。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一種基于SPC的高等教育質量監控法,通過對教學效果的動態分析和監控,期望能充分發揮教學評價在教學質量監控中的作用。
1 SPC(統計過程控制)
統計過程控制技術是一種在產品質量監控中應用廣泛的技術,主要應用統計方面的理論和方法,評價和檢測生產過程中(如圖1)存在的質量問題,使得誤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保障產品的質量符合標準。
一般進行統計過程監控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圖表,常見的有直方圖、散布圖、控制圖、系統圖、矩陣圖等,其中控制圖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工具。
控制圖(又稱為休哈特圖)是一種帶有控制限的圖形(如圖2),通過對生產過程的檢測、記錄和分析,來評估其是否處于受控狀態中。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一般遵循以下步驟:
(1)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特性指標;
(2)根據產品的特點和生產過程的特征選擇合適的控制圖;
(3)確定選擇樣本的原則和方法,并搜集樣本數據;
(4)計算樣本的統計量,并計算所需的控制限;
(5)繪制控制圖,對生產過程的穩定性進行分析和評估。
理論上,任何類似于生產過程的問題都可以通過SPC進行監控和分析,對于教學過程來講,也可以將其看成一個生產過程,在高校中,每天的教學工作及其參與輔助工作的各個部門、制造著“教學質量”這種產品,在制造的過程中,同樣需要對其進行監控,如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較大的誤差,都會使“教學質量”這種產品達不到社會對它的要求。
2 教學質量的統計過程控制
2.1 數據的搜集與整理
在教學過程中,往往能搜集到很多的數據,例如學生的成績、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專家對教師的評價等。因此,我們通過網上調查的形式,讓學生和專家從教學態度、方法、效果等幾個方面對任課教師進行評價(如圖3),其中,確定權重的方法采用的是熵權法。熵權法最先由申農引入信息論,現已在工程技術、社會經濟等領域得到比較廣泛的應用。其基本思路是根據指標變異性的大小來確定客觀權重。一般來說,某個指標的信息熵Ej越小,表明指標值的變異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多,在綜合評價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其權重也越大。相反,某個指標的信息熵Ej越大,表明指標值的變異程度越小,提供的信息量越少,在綜合評價中所起的作用越小,其權重也越小。把實際數據進行標準化后轉變為標準化數據dij后,依據以下公式計算第j項指標的信息熵。
2.2 繪制控制圖
通過繪制教學效果的控制圖,評價教學過程是否平穩、受控,首先最重要的是選擇控制圖的類型,并預設受控范圍,結合教學質量評價的特征和特點,我們選擇了比較簡單的[AKx-D]-R控制圖。為了說明方法的可行性,我們選擇一位教師近三學期的評價數據繪制了相應的控制圖。見圖4和圖5。
從以上的控制圖可知,該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比較穩定,符合學校對教學工作的要求。需要說明的是,如果控制圖中的點超出了控制限或呈現其他形式的脫控現象,則可以根據控制圖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的意見。
3 結 論
應用SPC進行教學質量的監控與評價是一項新的探索,在實踐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和完善,此方法的優勢是可以將教師的教學工作看成是一個連續動態的過程,通過對過程的分析,可以提出改進的意見和方法,對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實際意義。但是,由于評價教學質量會受到很多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還應該進一步對算法進行改進、修正,以期達到公平、客觀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熊志翔.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模式的形成與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1(5).
[2]陳洪轉,劉思峰,胡海東.基于雙激勵控制線的高校科研成果動態綜合評價[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3).
[3]聶微.SPC 實施指南——SPC 軟件應用技術手冊[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