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偉鳳
【摘 要】主題區域環境是指將主題目標、主題活動內容物化在教室空間布局和區域材料中,它以尊重幼兒的發展為前提,為了幼兒自主、自由的探索而不斷完善的各種環境創設。通過幼兒與環境的互動,拓展主題,從而實現幼兒的主動學習和自我發展,來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它主要包括主題大環境的呈現、場地的設置、區域材料的投放。
【關鍵詞】主題;環境;場地設置;材料投放
主題區域環境是指將主題目標、主題活動內容物化在教室空間布局和區域材料中,讓幼兒在區域的活動中實現主題發展目標。它主要包括主題大環境的呈現(區域空間)、場地的設置、區域材料的投放。如何讓區域環境和主題有機融合,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呢?小班主題活動《羊村花園》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一、創設趣味化、情境化且適合幼兒探索、互動的大環境,是主題環境創設的根基
環境的創設是孩子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很多時候,我們的環境價值體現在裝飾美化教室,重教師的布置,輕幼兒的參與,那么怎樣的主題環境才是孩子感興趣,且能與幼兒互動的呢?
首先,主題的生成一定是基于幼兒的興趣和生活經驗,不是教師按自己的意愿和對孩子的分析去設計主題活動。如小班《羊村花園》這個主題,在春天帶孩子去小區散步時,看著身邊姹紫嫣紅的花朵,孩子們滔滔不絕地說起有關花的話題,孩子們對花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返回教室,老師和孩子們就花的話題展開了有趣的討論。根據孩子對花的各種疑問,確定以“花”為幼兒的主題探究內容。那么如何將這個主題內容生動活潑地開展下去呢?老師巧妙運用孩子們都喜歡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把小班活動室布置成青青草原,將動畫片中的情景呈現出來。如創設了富有美感的“羊村花園”主題墻和具有童趣的各個區域,如親子攝影展(欣賞角),羊村巧手坊(美工區),花花音樂會(音樂區),羊村花店(角色扮演區),暖洋洋設計室(建構區)、娃娃家等。
其次,區域主題環境的生成變化都來源于孩子的興趣探究,把孩子思考的問題,盡量在環境中直觀地呈現出來。因此在《羊村花園》這個主題中,針對小朋友們的疑問,在自然角用不同顏色的水種了幾朵白玫瑰供幼兒觀察探索。這樣不但發揮了孩子們的自主性,還進一步深化了主題的發展。為了讓孩子們有更直觀可視的主題互動環境,幼兒園還設有主題墻,在主題墻中我們根據主題開展的階段性,逐步把兒童畫的圖畫、剪或做的紙工、泥工和其他手工都陳列出來。在這個陳列中,要注重墻面的互動,如在主題第三個階段感受花的作用時,我們在主題墻上增加不同的干花、花袋、用瓶裝好的花油、香水,讓孩子們在做一做、摸一摸、看一看中去體驗、感知。
總之,活動從幼兒生活經驗和興趣出發,把主題環境創設的主動權交給幼兒。讓孩子在主題區域環境中生活。這樣不斷激起幼兒對主題的探索、學習,從而獲得發展。
二、合理的場地設置能夠優化主題區域環境的創設
場地設置合理能夠優化主題區域環境的創設,讓孩子能夠在一個更為寬松和自主的空間中學習與發展。如為了避免動區和靜區相互影響,幼兒園將主題區域劃分為學習性區域和游戲性區域,其中學習性區域(靜區)是語言區、數學區、美術區;游戲性區域(動區)是建構區、音樂區、娃娃家、益智區。通過分析小班課室的具體情況,將各個區域的特點與場地結合起來,進行合理劃分。總而言之,在活動室內利用區角柜進行各個區域的劃分,既能滿足幼兒獨立學習、游戲的需求,也促使幼兒之間能夠相互交流,產生交往與合作的愿望,還便于教師觀察,及時了解幼兒的游戲學習情況。
三、主題區域材料的投放是主題環境創設的支柱
主題環境創設最為重要的是各個區域材料的投放,它是主題區域活動的靈魂,是能否促進幼兒進行主題探索從而獲得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在主題區域材料投放方面一定要做到按主題目標分層次投放區域材料、提高區域材料的操作性、增強區域材料的趣味性這三方面。
1. 按主題目標分層次投放區域材料
把主題與區域相融合,其實也是把主題的五大領域內容有層次地整合到各個區域中。但材料的投放必須按幼兒的發展目標及主題拓展需要有層次地投放到各個區域,使得孩子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發展。如在《羊村花園》這個主題中,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把材料的投放分為三個層次,如在學習性區域活動中,讓幼兒感受、認識各種各樣的花,在語言區中投放了學具《美羊羊花店》及角色扮演。讓兩個孩子做打電話訂花的游戲,讓孩子認識常見的花。數學區中投放《花兒配對》學具,讓幼兒通過觀察礦泉水瓶蓋和瓶底的花的圖片,找出一樣的相互擰好(配對),《花的影子》根據花的陰影把相對應的花插好。美術區中,用手印畫、玩水粉色彩感受五顏六色花的美。為了讓幼兒感知花的形色味,數學區重點投放《穿花手鏈》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及學習排序、《小花盆找家》分類。《花兒排隊》讓幼兒學習五以內數與量的對應,同時也可以進行高矮排序。《葉子找花》讓幼兒觀察花和葉的外形,讓孩子自由探索花和葉子的配對等。通過三個層次學具的投放,很自然地就把小班數學的發展目標融入到學具中,讓幼兒在自由操作、與材料的互動中掌握基本知識。
2. 觀察分析幼兒在各個區域中活動的情況,投放具有層次性的材料
除按主題大目標投放不同層次學具外,更重要的是在幼兒日常進區活動中觀察分析孩子與區域材料的互動,隨時調整材料投放。如在語言區中,我們發現幼兒會大膽操作學具,但說的欲望還沒有充分表現,大部份幼兒要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口。因此,幼兒園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及時投放兩兩合作的學具《春天的電話》,幼兒可以按號碼,在電話中說說不想說的問題。同時在學具材料投放的順序方面也要考慮讓幼兒由字、詞過渡到句,再到簡單的講述。又如在建構區中,隨著孩子搭建的需要及年齡特點,剛開始只投放一些房子和樹木進行自由搭建。經過一段時間,孩子們有了搭建的基礎,按主題《羊村花園》進行有目的建構的任務就提出來了,這時就投放一些“喜羊羊與灰太狼”里的一些立體動物及一些花園的標示牌等。
3. 增強區域材料的趣味性
小班幼兒年齡小,游戲的專注性比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轉移。如何讓孩子與各個主題區域里的材料互動,讓孩子得到可持續發展呢?
首先,提供富有生活化、情境性玩具材料,更能吸引幼兒參與區域活動。這主要體現在我們游戲性區域活動中,如在小班《羊村花園》這個主題環境創設里,我們有擬人化的“娃娃家”、故事扮演區、音樂表演區、建構區。在“娃娃家”投放趣味性較強的廚具、床、沙發等物品;音樂表演區投放角色頭飾、衣服、帽、眼鏡以及一些音樂打擊樂器等。在建構區投放各種廢舊物品制成的成品和半成品的房子、樹、花及馬路,供幼兒進行主題搭建。通過區域材料的情境隱性指導幼兒要做什么,吸引幼兒有目的地做事,使幼兒能夠融入情境中操作擺弄玩具材料,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其次,制作具有趣味性的學具投放在區域中。這主要體現在學具是否能調動幼兒去探索、學習的欲望。選材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要與孩子的生活密切相關,才能有效地調動他們的生活經驗。如在《羊村花園》這個主題里,在語言區中的學具《小兔打電話》、《玫瑰花的家》等。在學具玩法方面,要注重多樣性、參與性,因此,在這個《羊村花園》的主題學具里包含了多種操作方式,如插(卡片)、扣(紐扣)、擺(匹配圖片)、粘(花心、葉子)、套(花環、戒指)、猜(物品)、夾(卡片)、掛(衣服)等。讓孩子運用多種感官去探索、學習,同時也培養了小班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小手肌肉的發育。
總之,主題區域的環境創設,能更好地讓幼兒自主地學習。幼兒在這種有準備的、可“變化”的環境中,能充分行使學習的自主權;同時通過幼兒與環境材料的積極互動,最大限度地尊重幼兒、實現幼兒的主動學習和自我發展,從而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