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監管不嚴、互聯網金融行業環境混亂、P2P理財公司頻繁跑路而導致消費者對P2P理財觀念上有很大的誤解的情況下,8月24日由銀監會普惠金融部頒布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法律法規《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出臺。這篇文章主要從互聯網金融監管新條例的出臺,突出重點分析條例第十條關于網絡信息中介機構不得從事或者接受委托的活動和第十七條關于同一自然人或法人在信息中介機構借款上限這兩方面對行業環境新一輪的整頓,同時對互聯網金融P2P理財行業今后發展的深刻影響。
關鍵詞:P2P理財;網絡金融監管;監管十三條例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我國民間借貸與互聯網技術結合形成的互聯網金融的P2P借貸也得到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由于網絡金融的混亂,理財產品的參差不齊而形成的混亂市場不僅給互聯網金融行業本身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更是增加了廣大投資者的投資風險甚至造成了經濟的損失。在行業急需監管整頓時,2016年8月24日下午,銀監會就《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有關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這是在2015年底銀監會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征求意見稿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發布的正式版本。《辦法》的出臺標志著這個飽受爭議的行業終于有了正規化的文字條例可依,這也意味著P2P網貸行業首部業務規范政策正式面世。國家用嚴格的政策監管,保護P2P投資者的安全。
一、我國P2P借貸行業的發展概況
我國互聯網金融P2P借貸平臺于2006年首次出現,并在數量及成交量方面增長迅速。目前,中國P2P網貸行業正處于成長期,盈利模式已形成初步的框架。根據調研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P2P網貸平臺的交易額突破3000億元,相比2013年度的1100億元左右,年度增長率超過172%,P2P網貸平臺的數量1983余家,貸款余額1000億元。2015年P2P借貸平臺數量從2014年底的2299家上升至3853家,年度增長率達到60.74%.但是扣除其中倒閉、暫停營業的部分,正常運營的平臺約有1748家(2014年底只有1701家)。較之增長率只有2.76%。在撮合貸款規模方面,由2014年的3000億左右增長到2015年的9750億元左右,年度增長率達到225%,貸款余額也增長了3.3倍,從約1000億元增長至4253億元。
截止2015年底,P2P借貸服務行業經歷了數年的快速生長,行業每年撮合的貸款規模已經實現了由零到萬億的突破,同時P2P開始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國,以及他的影響力和規模不斷擴大,但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P2P行業也遭遇了“成長的煩惱”,在商業可持續、法律合規性、風險外溢等方面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
二、回歸P2P網貸的本質
《辦法》第十條是整個監管條例中需要重點解讀的,因為P2P行業或者小額借貸行業存在的前提有兩個:一個是信用度,借款人個人的信用度;還有一個是網絡平臺作為中間機構的存在感。那么這一條是專門針對中介機構不得從事或者接受委托從事的活動,是這個行業的禁令。從根本上可以歸納為兩點:第十條包括里面的十三條例是不能違反的,十三以外就是合規的。
1.為自身或變相為自身融資:這條是針對很多的詐騙公司。正規公司有自己的融資方式比如上市、發行企業債、和政府合作也就是通過政府向銀行借款三種方式。然而詐騙公司沒有真實的項目,而且他們沒有基金銷售牌照或者或者中間商銷售牌照,他就需要一個看上去合法的銷售渠道進行融資-自身融資,比如房產項目、礦山項目來進行自身融資,這一條例就嚴格禁止,從而對詐騙公司帶來實質性的影響。
2.直接或間接接受、歸集出借人的資金: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的本質區別就是金融機構可以接納你的資金,例如保險、證券、銀行可以直接吸收客戶資金的;但是非金融機構從事金融行業、從事金融活動是不可以吸收客戶資金的。這一點再次強調非金融機構的營業范圍。
3.直接或變相向出借人提供擔保或者承諾保本保息:所有的金融理財都會有風險提示,風險提示由客戶親自抄錄,客戶親自抄錄就說明客戶了解產品并不是保本保息的產品并且是有分險的,至于風險的大小是根據產品的類型不同而區分。
4.自行或委托、授權第三方在互聯網、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等電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場所進行宣傳或推介融資項目:這一條對于網貸平臺而言是比較重要的。對于任何公司而言都需要宣傳,這一條例對行業規范就很嚴格。這條例要求公司可以借用互聯網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等進行宣傳,但是除此之外所有其他方式都是違規的,不可行的。網貸平臺現在分為線上和線下:線上平臺大多數是在互聯網上進行宣傳,線下平臺主要是通過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進行宣傳,那么這就存在一個問題:我國固定電話宣傳應該向特定人群進行宣傳,比如一家公司上班的員工有自己的特定客戶群,這樣進行宣傳這是合法的;但是現在百分之八十的銷售人員都是通過固定電話向陌生客戶宣傳、發送短信,這是不符合要求的,從本質上來說的話是違法的。那么這一條例的目的在于壓縮了網貸平臺現下平臺產品的營銷方式,進一步縮小線下平臺的業務。
5.發放貸款,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P2P行業的模式是貸款和存款。目前按照南京較早進入P2P行業的宜信財富的模式來說,網貸中介只是提供信息服務,貸款是由集團下成立的貸款部或者小貸公司發放,小貸公司是有金融牌照的而且這個牌照歸省金融辦管理,正規公司都是小代工都適合小貸公司對接的,否則就發放不了貸款,所以說這一條對于正規企業來具有進一步的加強和規范作用。但是對于虛假的企業,則是有限制作用的。
6.將融資項目的期限進行拆分:融資項目要和個人貸款相區別開來。比如一個人到這邊貸款二十多萬這不屬于項目融資。個人貸款的期限是可以拆分的因為個人貸款的期限有一年兩年三年甚至四年,但是個人理財項目不可能有四年,理財公司產品的最高期限是兩年,不可能實現兩年到期后就讓借款人清產債務,所以個人信用貸款仍然是可以拆分的,但涉及正規公司的項目融資是不允許拆分的。
7.自行發售理財等金融產品募集資金,代銷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基金、保險或信托產品等金融產品:它的意義在于明確中介機構的責任在于金融信息中介,提供金融信息服務同時提供P2P借貸服務,不提供其他任何金融衍生品的服務。這樣做的原因在于避免系統性的金融風險?;鹦磐凶C券等產品都是應該向特定人群發售的,比如基金特別是私募基金是向特定人群發售的。但是P2P產品是向不特定人群募集資金,如果這兩個端口對接起來,就會把私募基金變成公募基金的銷售端口,這樣就會增加基金的銷售風險。而且第二點就是包括保險這類產品是有營業牌照、有正規的保險銷售渠道、不應該在P2P網貸平臺銷售。
8.開展類資產證券化業務或實現以打包資產、證券化資產、信托資產、基金份額等形式的債權轉讓行為:這一條是資產證券化或者打包類資產。這種資產證券化打包的資產是嚴格禁止債權轉讓的。債權轉讓允許個人債權在平臺內部轉讓但是不允許打包,原因在于一旦打包資產,資產證券化之后,就會用資產證券化的外表來掩蓋公司資產的壞賬率,因為資產證券化之后不好分辨產品的優劣性。就像上市公司一旦上市,市值上升但上市公司本身在市場上也是良莠不齊的。資產證券化之后的產品,市場上的消費者難以分辯其優劣性,而且容易產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9.除法律法規和網絡借貸有關監管規定允許外,與其他機構投資、代理銷售、經紀等業務進行任何形式的混合、捆綁、代理;P2P產品不允許捆綁其他產品進行銷售。進一步規范了網貸平臺銷售產品的正規性。
10.虛構、夸大融資項目的真實性、收益前景,隱瞞融資項目的瑕疵及風險,以歧義性語言或其他欺騙性手段等進行虛假片面宣傳或促銷等,捏造、散布虛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損害他人商業信譽,誤導出借人或借款人:要求網貸平臺不允許夸大事實,向客戶介紹產品真實的信息,否則就會觸犯行業規范而受到處罰。
11.向借款用途為投資股票、場外配資、期貨合約、結構化產品及其他衍生品等高風險的融資提供信息中介服務:這一條例要求網貸平臺不允許向股票期貨等高風險金融產品提供信息中介服務,原因在于每一種金融衍生產品按照其風險等級上來劃分的話都有其相應的市場和消費人群。
12.從事股權眾籌等業務:股權眾籌包含著高風險,但是P2P借貸是大眾化的理財產品,大眾化和高風險會聯系在一起就會產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所以這要求P2P借貸行業進行自身行業的風險控制,降低產品的風險。
三、明確P2P網貸以小額借貸為主
第十七條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的借款余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在不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借款總余額不超過人民幣500萬元,是根據抵押物品的折現率來估算的。比如一棟縣城里房子的房產,它的價值估計基本會超過五十萬,這樣個人的二十萬就是建立在借款人不還錢的基礎上,借款人房產折現的五十萬可以完全覆蓋他的二十萬的壞賬率。如果借款人想要憑信用貸款在一個正規公司貸到二十萬,正常程序是批不下來。但是有些P2P網貸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可能會使得個人貸款總額超過一百萬。比如說一個公司設立十個貸款子公司,分別注冊不同的公司名稱,每個貸款子公司貸款十萬,這樣十個貸款子公司就是貸款一百萬,結果就是公司的賬面沒有違規的。最后這一條對于正規公司的約束力很低,但是這條例反映了監管層對P2P網貸行業的擔憂,以及監管層擔憂的數值是多少大概是二十萬。
四、監管新條例對P2P借貸的影響
網絡監管新條例的出臺對于P2P借貸行業來說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根據網貸監管細則第十七條要求,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網貸平臺和所有網貸平臺的借款余額,分別不得超過人民幣20萬元和100萬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的額度分別是100萬元和500萬元。一些中小型P2P網貸平臺自認為無法達到監管要求,以及他們預判不是特別能調整自身的合規性,經綜合考慮而選擇主動退出,這些平臺“在資產端和資金端都沒有特別明顯的優勢”,一些平臺甚至連名字可能都沒有聽說過?,F在市場上還有2200多家平臺,從數量上來說,肯定會產生優勝劣汰,從行業角度來說,淘汰中小型平臺是一個比較正常的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行業內存活的P2P借貸公司會在銀行存管、備案登記、調整產品、下調利率等方面符合行業的監管條例,滿足投資者對資金安全性,風險可控性方面的要求,企業得以健康良性發展。同時在行業環境得到整頓之后,投資者也會進一步增強對整個行業的信心和認可度,給企業帶來廣闊的未來發展空間
五、P2P網貸平臺的應對措施
第一,P2P網貸公司要貫徹實施《暫行辦法》,讓平臺的運營處于行業條例規范的監管范圍之內,同時P2P網貸公司要加快與銀行存管的步伐,把客戶的錢在銀行存管,實現客戶資金的安全存管。讓客戶的資金有清晰的資金去向,讓客戶真正對自己的資金的賬目明細一目了然,做到讓客戶安心,對平臺放心。提高行業的安全性也增強客戶對P2P借貸公司的信心。
第二,P2P借貸公司本身要及時、真實、全面的進行公司信息的披露,讓公司的運營過程受到網絡、監管部門、公眾三位一體的全方位監督。
第三,網絡監管部門要加強異地經營的監管,讓違反行業規范的公司無處可逃,受到嚴厲的處罰,保障投資者真正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柏亮(主編).中國P2P借貸服務行業白皮書[M].東方出版社,2016.(07).
[2]陳道富,朱鴻鳴.我國P2P行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及政策建議[J].重慶理工大學學辦,2013.(04).
作者簡介:許倩倩(1992.01- ),女,漢族,安徽滁州,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2013級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