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
摘 要:實體行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行業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融資擔保機構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尤其是融資擔保機構在為中、小企業進行資金擔保時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有效的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但是在融資擔保機構的運行中發現,融資擔保機構在外部環境、行業運行模式以及體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欠缺導致融資擔保機構的運行及監管仍不完善,需要在總結分析融資擔保機構監督監管體制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企業申請融資擔保的準入和退出機制,從而使得融資擔保更為高效、專業,從而使得融資擔保機構能夠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發揮出更為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企業;申請融資擔保;準入;退出
中、小企業由于自身抗風險能力較弱以及缺乏抵押等的不足導致其在融資過程中存在著融資難的問題,這一問題是長期困擾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瓶頸。隨著我國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建立起了一批具有融資擔保能力的融資擔保機構,從而使得中、小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得到了一定的緩解,從而使得我國的金融行業能夠更好的支持我國實體行業的發展,完善我國的經濟發展結構,使得經濟發展更為健康、穩定、高效。
一、融資擔保機制的本質及特點分析
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融資擔保指的是為保障特定債權人的權益,以債務人或是第三方的信用或是特定財產來督促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制度。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總是會面臨著長期的“資金缺口”,與國有企業或是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較小,實力較弱導致且抗風險能力較差。其次,中、小企業的資金管理能力較差,企業的財務信息不完善甚至于沒有導致其無法通過銀行等信貸機構的信用安全評級,導致無法貸款。在者,中、小企業由于規模較小,缺乏甚至于是沒有抵押物從而使得其在銀行信貸方面面臨著較大的弱勢,因此使得中、小企業在向銀行貸款時無法完成直接貸款。中、小企業這一貸款過程中的風險與利潤的不對稱從而導致了“麥克米倫缺口”的產生。為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過程中缺乏擔保等所導致的融資難問題,擔保行業以及擔保體系是我國為解決這一難題所建立的,從融資擔保機構的產生、發展至今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了,融資擔保機構建立的本質主要目的是將中、小企業貸款過程中所存在的風險剝離出來,從而承擔起銀行所不愿意涉足的中、小企業所存的無抵押或是抵押少的問題,從而將銀行業的壞賬風險降到最低,將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所存在的信用、經營以及抵押變現等的風險集中到融資擔保機構身上,從而可以更為有效的對企業的融資風險進行管控,在這一過程中,融資擔保機構通過收取一定的費用來作為融資擔保機構的擔保費和審套費。通過這一模式,使得銀行、中、小企業以及融資擔保機構和金融監管機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企業融資擔保體系。這一體系的建立為更好的促進金融行業對于實體行業的支撐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通過融資擔保機構對企業融資進行擔保,可以使得企業融資擔保機構對于企業運行狀況、企業前景以及企業風險等進行更為詳細的風險監管,現今,融資擔保機構所承擔的債權擔保已經從原先單純的擔保轉變為通過融資擔保機構的信用擔保安全來推動中、小的融資,促進金融行業對于實體行業的資金支持。同時通過建立起融資擔保機構這一擔保體系可以將銀行的擔保風險轉嫁與融資擔保機構中,同時通過這一完善的金融擔保體系的建立,極大的降低了銀行放貸中的風險,減少了壞賬的發生,對于提升銀行的信貸規模、增強銀行的業務收入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同時,通過融資擔保機構對于中、小企業的風險監管可以使得中、小企業的自身經營水平和融資能力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
二、融資擔保體系所存在的一些不足
融資擔保機構體系建立至今已經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與完善,在為大量的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促進企業發展的同時也發現其存在著一些不足:(1)融資擔保機構在融資擔保業務中存在著大量的違規操作問題,導致融資擔保風險急劇上升。融資擔保機構主要是通過為中、小企業的銀行貸款業務提供擔保并從企業中收取一定的中間擔保費用來實現盈利的。融資擔保機構承擔著向中、小企業放貸中風險最大的一部分,在排除風險補償因素的情況下,擔保公司是整個融資擔保環節中風險最大的一環,且收益和風險不成比例。在融資擔保機構運行過程中發現,一些擔保公司在承擔擔保業務的同時也存在著大量的非法交易、財務信息造假等的問題。(2)近些年來,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加導致企業的融資規模不斷的擴大,經濟形勢及經濟行為更新速度極快,融資擔保機構的相關監管法律在制定和完善的速度上都較為緩慢,同時,在融資擔保機構中一些政策性的擔保機構同時兼任審批、監管、風險處置等多項職能,從而使得融資擔保機構的監管難以有效的執行。再者,融資擔保機構的準入門檻較低使得大量的融資擔保機構如雨后春筍般的發展起來,為融資擔保機構的監督管理帶來了不小的困難。
三、融資擔保機構存在問題分析
造成融資擔保機構存在上述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在融資擔保機構的監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及完善方面存著一定的不足,現今在融資擔保機構的相關管理文件中主要遵循的是銀監會所提出的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各地方政府根據各省實際情況所出臺的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在融資擔保機構的監管方面并未設定強制性的監管指標,寬松的融資擔保機構監管制度使得融資擔保機構的非法操作的違規成本極低,從而使得融資擔保機構的融資擔保風險急劇增加。(2)融資擔保機構在與合作銀行之間的地位不平等,由于銀行是掌握資金的一方,從而使得融資擔保機構相對于銀行出于劣勢,銀行在選擇合作融資擔保機構時會優先選擇具有政府背景且資金較為雄厚的公司進行合作。其次在相關合同的制定中都是由銀行方面單方面所決定的,從而使得合同中的條款都有利于銀行方。參考于融資擔保機構所承擔的融資風險,融資擔保機構所收取的擔保費用與其所承受的風險不成比例。(3)在融資擔保機構的擔保過程中,一些中、小企業的金融信息并不完善,導致融資擔保機構在對中、小企業進行風險評估時無法對通過,加之中、小企業的發展迅速、生命周期較短,信息收集成本較高,使得中、小企業的征信體系并不完善。(4)在融資擔保機構的準入與退出機制缺失,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對融資擔保機構的準入注冊資本進行了規定而對融資擔保機構的注冊資本金的監控并未有明確的規定。此外,在融資擔保機構的退出機制中并未有明確的規定,在相關的注冊融資擔保機構中有相當一部分融資擔保機構并未開展融資擔保業務,同時由于退出機制的缺失使得社會資源和監管成本被嚴重的浪費。
四、融資擔保機構所存在的問題的對策分析
1.建立和完善融資擔保機構的管理與規范
為確保對于融資擔保機構的管理與規范首先需要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對融資擔保公司的法律地位和法人的主體類型等進行明確,做好融資擔保機構外部監管機制的確立,梳理銀行、企業以及融資擔保機構三者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從而從根本上對融資擔保機構進行規范。
2.做好融資擔保機構對于中小企業征信體系的建立
完整的中、小企業征信體系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促進企業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之一,現今,由于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的數量巨大,加之中、小企業的發展迅速、產品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較差,從而使得征信系統的建立較為困難。為解決這一難題需要以工商注冊信息為依托,建立并完善企業貸款卡制度,促進企業信息的資源共享。
3.加快融資擔保機構的專業化建設
融資擔保機構的專業化是融資擔保機構今后發展的重要方向,從最近一段時間研究發現,融資擔保機構正在向著農業、高科技企業以及傳統輕工業等專業化企業提供相應的擔保服務,以維持弱勢產業的發展。
4.提高融資擔保機構的準入與禁止門檻
融資擔保機構主要提供的是專業化的融資擔保業務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因此在企業申請融資擔保的準入上應當提高準入門檻,提高注冊資本金及后續的注冊資本金的使用監管,對于不符合條件的融資擔保機構應當禁止,同時對于所存在的融資擔保機構應當加強監管,規范融資擔保機構的運作,減少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的幾率,保障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五、結語
融資擔保機構是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一環,為規范融資擔保機構應當加強對于融資擔保機構的準入及禁止的監管,提高融資擔保機構的規范運行,確保融資擔保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印,曹冰玉.湖南省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問題研究.企業導報,2015(4):137-138.
[2]鐘士取.融資擔保機構的發展困境及模式轉化--以溫州市為例.中國金融,2011(24):80-82.
[3]邊少陽.融資性擔保機構如何拓展業務提升競爭力.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2(10):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