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芃芃
化學反應原理知識作為高中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學化學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貫穿于整個中學化學教材和教學過程,也是近幾年高考考查的重點內容。該部分內容體現了化學學科的核心觀念、知識結構、思想方法,具有定性與定量、現象與本質、理論與實踐有機統一的特點。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不能熟練掌握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化學反應原理的問題,遇到綜合性、復雜性的化學反應原理題常束手無策。
筆者通過教學和訪談發現,很多學生對化學反應原理的知識不感興趣甚至感到恐懼、害怕。因此筆者認為,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反應原理的知識的興趣。
化學反應原理的知識較其他化學知識更加抽象,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掌握化學反應原理的知識。如:通過實驗、課件、視頻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將化學反應原理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這樣更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掌握好化學反應原理的知識,完成學生認識的飛躍。同時,在學習化學反應原理知識的時候要特別注重與實際的聯系,精心設計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如在“化學反應與能量”這一章節中,可以聯系核反應和新能源、電池、電動汽車、電瓶等內容;在“溶液中的離子平衡”這一章節中,可以聯系生活中的醋酸、人體健康、環保、農業生產等內容。如,在學習原電池這一知識點時,在傳統的教學中,教材上采用的是學生從來沒有見過的、抽象的銅鋅原電池,這樣會造成學生沒有學習興趣,難以掌握知識。我們可以將本內容設計成和學生實際生活聯系的親身實踐的情境,加深對原電池的理解。
化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很多化學知識來源于實踐,反過來,化學知識又廣泛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化學反應原理的知識也是如此。化學教學就該引導和鼓勵學生結合已有的化學知識尋找和發現問題,即使是看上去十分簡單或矛盾的問題也要提倡。有了問題,學生才能主動地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尋找解決問題所需的信息,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卻又更重要。化學知識和化學的思維方法只有在與實際問題的聯系中才會進一步發展和深化,才能更有生命力。這樣讓教學密切聯系實際,在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開闊思路的同時,運用化學學科知識分析、解決有關問題。如,學生在學習沉淀溶解平衡這一知識點時,感到非常枯燥,難以理解。而這個知識點的綜合運用還是很多的,學生難以理解導致錯題較多。如果我們換成另一種方式教學,將生活實例融合到教學中,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筆者所在的地區是結石病的高發區,學生們身邊幾乎都有患病的人。本堂課就選取學生在生活中所熟悉的膽結石和腎結石作為典型實例,從知識層面來講,該實例融合了電離平衡、溶解平衡等知識點,隱含知識橫跨了無機和有機世界,知識面廣,思維跨度大。由于真實的情境,學生情不自禁產生想主動探究的欲望,加上教師設計的合適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開闊思路,運用化學學科知識分析、解決有關問題。
化學反應原理的題目很多是由于信息量較大,學生在閱讀、讀取信息是容易忽略、遺漏,導致最終的題目錯解。閱讀獲取信息的過程,是一個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從信息論的角度看,實質上是一個信息的獲取與加工過程。在閱讀中,只有準確地獲取信息,合理地過濾、篩選信息,才能有效地比較、歸納、概括信息,正確理解題給信息和已有知識的邏輯關系,構建解題框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加強閱讀指導,使學生在閱讀中通過信息的處理,培養學生準確獲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獲取化學反應原理知識的能力,從而更好的掌握化學反應原理的知識。《化學反應原理》教材中,每個章節里面都有“你知道嗎”、“交流討論”、“資料卡片”、“拓展視野”等欄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認真閱讀材料,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了解、獲取材料主要內容,形成知識框架,再對具體的知識點進行詳讀,對已了解知識進行細化補充,從而真正掌握知識。
大多數學生普遍認為化學反應原理的知識難學,做題目容易錯,而且《選修4》的化學反應原理知識前后沒有太多的聯系,因此,學生學了后面的知識容易忘了前面的知識。練習是理解消化鞏固知識的重要的、有效的途徑。所以,筆者認為可以采用小循環、多反饋的形式,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后面知識時候不忘記前面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思路就是學生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學習一個知識點后,馬上針對這個知識點進行練習,然后根據學生練習的情況進行反饋教學,構成一個循環單元;第二個知識點學習后,進行第二次練習,然后再反饋教學,構成第二個小循環單元,整節講完后進行綜合練習,反饋教學,這樣構成完整循環。這樣做的好處是能使學生及時地掌握、鞏固所學知識,教師能及時的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從而能及時調整教學過程,以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掌握化學反應原理的知識;而且由于一個知識的考查范圍較小,所涉及的題目都和本知識點有所聯系,從而解答的正確率較高,因此能讓學生增加學習化學反應原理知識的自信心,從內心消除對化學反應原理知識恐懼的心理,從而快樂學習。但切記練習要有針對性,不能搞題海戰術,應以掌握基本方法和解題規律為目標。此外,教師應建議學生準備一本“錯題本”,對平時出現的錯題做好訂正并記錄下來。“錯題本”看似增加了學生的學習任務,其實質反而是減少了不必要的重復錯誤。學生可以在錯題管理過程中找出自己的欠缺進而進行改正、優化。久而久之,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應引領學生對錯題進行收集、整理。要判斷自己的錯題是什么原因做錯的,找出錯誤的原因,分類整理。在整理錯題的過程中,學生會邊思考、邊鞏固,知識的重點、難點在頭腦中重現,將知識融會貫通,從而將化學反應原理的知識掌握牢固。經過對錯題進行收集、整理、糾正后,教師應及時進行練習類似的題型,把易出錯的知識點完全的掌握了,然后就可以遷移到其他類似的知識點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理解與掌握化學反應原理的理論知識,構建知識結構,還可以促進學生思考的能力、獲得正確的學習方法,還可以養成嚴謹的科學精神與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