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虹
[摘 要] 游戲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區域游戲又是幼兒最喜歡參與的活動,隨著游戲空間交往的擴大,角色體驗的擴大,給游戲的管理,尤其是區域游戲的組織,帶來新的問題,如何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伙伴,主動地進行探索與交往是教育者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通過實踐采取不同的策略:創設開放的環境、建立游戲規則、教師的指導和評價,讓幼兒在游戲中有自主發展的互動空間,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
[關鍵詞] 區域活動 規則 指導 評價
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幼兒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伙伴,主動地進行探索與交往的場所”。在幼兒參與的各種游戲活動中,區域游戲最受幼兒的喜愛。在游戲中,幼兒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在教師的正確的引導下得到實現。
一、自主出發,建立規則
游戲規則是幼兒順利進行游戲活動,實現游戲性體驗的前提,要使區域活動順利的開展,一個良好、有序的環境是必不可少的條件,這就需要幼兒有自覺遵守和維護區域活動各項規則的意識。但游戲的規則制定不能由成人來包辦,而應該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創造性,讓幼兒獲得充分的自由、充分被尊重的感覺,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由幼兒自己制定、理解的游戲規則和規則游戲才更容易為他們所理解和超越。
1.插牌定人數
班級中總有一些游戲區是孩子們最愛去的區域,為了有效控制整個游戲的人數,設計了插牌,插牌規定了游戲區的人數,由區域負責人插牌,如娃娃家里有三個插牌,加工廠里六個插牌等,班級流動人員進行相應的安排,如可以在娃娃家的門口安排一個插牌,規定3個人可以來做客,等客人走后,可以取走相應的牌子,留給其他小朋友來插牌做客。
2.標記顯常規
在游戲過程中更需要建立一定的常規來促進游戲的順利進行,每個區域的常規標記圖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如小吃店中規定“排隊來購買”,按照菜單、價格表進行來選擇。圖書區域中,安安靜靜來看書,醫院中,填寫病例單,在銀行區域里設置了“暫停營業”,當銀行里沒有現金了或者是來取錢的孩子比較少的時候,可以“暫停營業”這樣可以讓幼兒有時間去處理遇到的問題,水果店里當到了游戲快要結束的時候,就進行大減價活動,可以讓更多的幼兒去消費,也避免了多余食物的浪費。幼兒只需要進入區域就能看到醒目的標記及時約束自己的行為。
二、觀察入手 有效指導
在指導區域活動時,教師首先應對幼兒想做什么,怎樣做和幼兒有可能怎樣做有心理準備;其次觀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導在后,通過觀察幼兒的活動意圖、思維方式,對幼兒實現自己的構想,使幼兒在原由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據觀察結果調整區域活動的材料和內容,使其更適合幼兒的水平、興趣和需要。
1.材料的可操作性
在游戲活動中,我們常會發現,幼兒會經過幾分鐘的專注思考很快地完成活動目的,然后,就東張西望、無事可干,顯然是這些材料對他們失去了吸引力,因而我們教師提供的材料千萬不能“一刀切”不但要考慮到不同的水平和年齡階段的需要,還應考慮區域設置的教育目標,材料的提供上要層層遞進,難易不同,充分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使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體驗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同時還應盡量避免重復、類似的材料,不要為了完成活動目的,東拼西湊完成材料的提供,要讓提供的材料具有可操作性,這樣幼兒在活動中才會更多的開動腦筋,想辦法進行創設和使用材料,從而可以減少改變幼兒沒事做干坐或者干擾別人游戲的現象,讓幼兒在自己的動手的同時獲得了更多游戲的樂趣,也發展了各方面的能力。
2.觀察的目的性
在區域活動中,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當前已有的經驗是什么,觀察幼兒對什么感興趣,然后考慮應在哪方面給予幫助,特別是幼兒在活動時,教師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戲水平做標準去要求幼兒,要學會觀察等待,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表現,言談舉止,先觀察再指導,做幼兒的好朋友、好伙伴,與他們平等相待,將教師是“傳授者、維持者”的角色轉向幼兒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與引導者,給幼兒在游戲中自由選擇、自主決定的權利,使我們組織的活動真正成為幼兒的游戲。
3.指導的有效性
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的幼兒藝術性的使用指導語。小班要突出語言的直觀性、趣味性,小班幼兒因為年齡小,理解語言的能力比較差,所以在指導過程中教師要使用生動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語言去啟發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活動。中班幼兒則可以采取啟發誘導的語言,中班幼兒語言有了一定的發展,理解語意的能力逐漸增強了,與小班幼兒相比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交往意識,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就要運用帶有啟發性、建議性的語言來引導孩子們主動地去參與活動。大班應趨于理性的指導。大班幼兒在理解分析問題上都有了一定的經驗,有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拋給孩子的指導語要趨于理性,使幼兒能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三、評價方式 靈活多樣
區域活動講評是在教師觀察了解幼兒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開展的講述、討論、分析、幫助幼兒整理獲得的零散經驗,引導幼兒修正錯誤的經驗,讓幼兒分享成功的經驗并找出存在的問題,從而為下一次區域活動的開展作好材料,經驗等方面的準備。評價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反映了教師是否促進幼兒能動性的發展,所以教師要給他們創設相應寬松、自主的氛圍,讓他們在自由選擇、自由探索、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的同時,也學著自主地評介和自我激勵,從而滿足幼兒的情感需求。一般在小班采取的是讓幼兒回憶游戲,但要具體化;中班用鼓勵語言讓孩子自己表述,評價引發情節向下深入;大班更注重孩子創造性表述游戲內容。例如大班的“創意工作坊”游戲中,我先請小設計師介紹一下自己的設計和想法,然后再請小朋友自由提問,通過幼兒的相互交流樹立了他們的創作信心,并通過作品的展示讓幼兒獲得成功的喜悅,激勵他們不斷地探索、進步。
此外,在注重全班幼兒能力培養的同時,還應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教師應考慮如何在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上對幼兒進行適當的引導,這樣的引導需要把握一個度的問題。總之,要充分尊重幼兒權力,發掘潛能,充分尊重幼兒發現,相信創造,充分尊重幼兒個性,注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