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駐日內瓦特約記者 雷蒙
美國向WTO起訴中國農業國內支持措施
US CHOSE TO CHALLENGE CHINA'S GRAIN SUBSIDIES AT WTO
文|本刊駐日內瓦特約記者 雷蒙
已近9月中旬,萊蒙湖尚未擺脫慵懶安靜的夏休氛圍,一條重磅新聞讓日內瓦的經濟外交官們震驚不已。當地時間9月13日,美國以中國對小麥、大米、玉米等農產品提供的國內支持政策超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為由,宣布就上述支持政策提出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對外新聞稿中表示,美國政府決心起訴中國的農業國內支持政策,是因為過去幾年通過雙邊渠道并沒有妥善解決業界關注,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敦促貿易伙伴遵守國際貿易規則。中國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負責人第一時間發聲,強調中方一貫尊重世貿組織規則,堅持以符合規則的方式支持本國農業生產和發展,維護農產品國際貿易體制,并將根據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進行妥善處理,積極維護中國的產業利益和貿易利益。消息一出,日內瓦各方反應不一,有成員認為美方此舉將遲滯后內羅畢農業談判進程,也有成員持相反觀點,說美方此舉可能會對談判有積極影響,讓中國不得不坐到談判桌前與各方尋找解決方案。
結合中美兩國近年來的政策變化情況以及過去幾年日內瓦的談判形勢,再考慮到世貿組織貿易爭端案件的復雜性,美國政府此舉并非臨時起意,而是蓄謀已久,“等待的靴子終于落下來了”。筆者以為,美國之所以選在當前關頭在世貿組織起訴中國農業國內支持政策,主要基于幾種考慮:
一是撈取更多政治遺產。兩洋戰略是奧巴馬在貿易領域的主要“政績工程”,在跨大西洋貿易投資伙伴關系談判進展遲滯的情況下,促國會批準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對奧來說是必須完成的任務。起訴中國農業補貼,勢必將有利于贏得國會那些農業州議員的好感和支持度。同時,谷物產業一直是美重要產業利益集團,奧巴馬在對華經貿問題上保持強勢,也有為民主黨候選人造勢拉票的意圖。
二是逃避國際貿易談判應盡責任。美國的農業國內補貼長期扭曲國際市場,是世貿組織農業國內支持談判的主要矛盾方。受國內政治議程限制,美無意接受日內瓦過去達成的共識,但由于其他農產品出口國和發展中成員窮追不放,美遂借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加大對農民支持力度的機會,強調中國、印度等同意討論國內補貼削減是美國愿意參與的前提條件。中美兩國大使唇槍舌劍,各方均認為中美達成共識是談判打破僵局的關鍵。美遂希望通過起訴中國,坐實中國農業補貼大國地位,“拉中國入伙”,與其共同應對來自其他成員的壓力。
三是擴大美國谷物在華市場份額。谷物產業一直是美國重要的出口農產品,但近幾年來對華出口呈現下滑趨勢。美國產業界將原因歸咎于中國加大對主糧產品的支持力度上,谷物協會、小麥協會等兩年前就聘請美國律所重點研究中國對主糧產品的補貼政策,游說政府發起對華訴訟,通過貿易爭端施壓中國政府減少補貼、間接擴大美相關產品對華出口。
可以預見,未來兩年中美與農業財政和貿易政策相關的官員們以及專業律師們將在日內瓦頻繁會面。但顯而易見,從北京出發到日內瓦相比從華盛頓出發路途更遠、時差更明顯。至于日內瓦負責農業國內支持談判的外交官們,是會相對輕松,還是更加繁忙?9月底的世貿組織全體成員代表團團長會,以及10月下旬奧斯陸世貿組織小型部長會議,應該會有更清晰的前景吧。
編輯|王秋蓉 qiurong.wang@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