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萍,黃亞菊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上海 200433)
肺結核患者醫用痰杯使用狀況的調查分析
陳丹萍,黃亞菊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上海 200433)
目的 了解肺結核患者醫用痰杯使用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為科學實施護理干預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選擇2014年6—12月于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結核科明確診斷的肺結核住院患者112例,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包括3部分:患者的一般情況、醫用痰杯使用情況、未使用醫用痰杯的原因。結果 112例患者中,在病房病床邊時使用醫用痰杯28例,占25%;在病房非病床邊時使用醫用痰杯21例,占18.8%;到輔助科室檢查時使用醫用痰杯10例,占8.9%;在門診就診過程中使用醫用痰杯8例,占7.1%。其中,看到痰杯里的痰液不舒服、使用時打開蓋不方便、痰杯放在床頭太臟、放置痰杯區域混亂不清、不知道放置痰杯地點等為影響肺結核患者使用醫用痰杯的主要因素。結論 住院肺結核患者使用醫用痰杯的現狀不容樂觀,醫護人員需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設計科學合理的醫用痰杯式樣、規范痰杯放置點及使用流程、對患者實行有效的監督管理,以提高肺結核患者醫用痰杯的使用率。
肺結核;醫用痰杯;調查分析
肺結核是一種經飛沫和空氣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嚴重傳染病之一[1]。開放性肺結核患者為肺結核的主要傳染源,其痰的排菌量越少,傳染性也就越低[2]。對肺結核患者加強管理,對其痰液的嚴格消毒、終端處理成了唯一有效的、必需的管理措施[3]。其中,對肺結核患者使用醫用痰杯(加蓋痰具)的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4]中明確規定:每床需設置加蓋痰具,裝足量1 000~2 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用作排泄物、分泌物隨時消毒。文章通過分析肺結核患者醫用痰杯的使用狀況,以期為今后實施科學的管理措施提供理論依據。
1.1 對象 選取2014年6—12月于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結核科明確診斷的肺結核住院患者112例。納入標準:①以《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診斷標準確診為肺結核的患者;②年齡≥18歲;③自愿參與本研究;④患者意識清楚,具有基本的閱讀和書寫能力,能正確回答問題。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在參照相關文獻的基礎上,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包括3個部分。①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年齡、性別、職業、婚姻、經濟收入、文化程度、居住地點及確診肺結核的年限等。②肺結核患者在不同情境下使用醫用痰杯情況問卷:包括5個條目,均以“使用”和“不使用”為選項。③肺結核患者未使用醫用痰杯原因問卷:包括選擇題8題和開放題1題。選擇題包括:看到痰液里的痰不舒服、使用時打開蓋不方便、痰杯放在床頭太臟、放置痰杯區域混亂不清、不知道放置痰杯地點、消毒味道太難聞、不知道病區有痰杯供應、其他等,可單選或多選。在正式調查前對問卷的第3部分進行了15例樣本的預調查,經檢測調查問卷的重測信度系數為0.925,內容效度CVI為0.900。
1.2.2 方法 由研究組護士統一發放調查表并負責回收,采用不記名調查法。共發放問卷112份,回收112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應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元線性回歸(逐步回歸分析)進行統計描述和分析。
2.1 患者一般情況 112例患者中,男66例,占58.9%,女46例,占41.1%;年齡:18~35歲27例,占24.1%,36~59歲49例,占43.8%,60歲以上36例,占32.1%,平均年齡(55.8±15.0)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6例,占14.3%,中學26例,占23.2%,小學及以下70例,占62.5%;居住地點:城市40例,占35.7%,農村72例,占64.3%;確診時間:1個月以下51例,占45.5%,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40例,占35.7%,6個月以上21例,占18.8%。
2.2 肺結核患者不同情境下醫用痰杯使用情況 見表1。

表1 肺結核患者不同情境下醫用痰杯使用情況(n=112)
2.3 影響肺結核患者使用醫用痰杯的因素 在患者選擇的影響其使用醫用痰杯的因素中,按照各條目出現的比例進行統計,從多到少排序依次為:看到痰杯里的痰液不舒服、使用時打開杯蓋不方便、痰杯放在床頭太臟、放置痰杯區域混亂不清、不知道放置痰杯地點等。
3.1 肺結核患者使用醫用痰杯的意義 調查結果顯示,肺結核患者使用醫用痰杯的情況并不樂觀,處于較低水平。痰菌陽性的肺結核患者是結核病的主要傳染源,大量的結核分枝桿菌會隨著患者的痰液而離開體內,而暴露的痰液使大量的結核分枝桿菌游離在空氣中,當健康人因免疫力降低或吸入數量大、毒力強的結核分枝桿菌后而易被傳染致發病。因此,肺結核患者使用醫用痰杯是結核病傳染源控制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標準的處理痰液的醫用痰杯需加蓋,裝足量1 000~2 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使分泌物(痰液)隨時浸泡30 min消毒。
3.2 影響肺結核患者使用醫用痰杯的因素 表1顯示,患者在病區內醫用痰杯的使用率為25.0%及18.8%,而在輔助科室或門診時,使用率降低為8.9%及7.1%。分析原因,可能與病區內設有專門的醫用痰杯取用處,且入院時護理人員會進行指引與宣教有關。由此提示,醫院的監督管理可影響患者醫用痰杯的使用率。使用醫用痰杯的依從性可從是否愿意使用醫用痰杯進行痰液處理來反映。患者依從性的高低與他們對所需處理痰液方法和對罹患疾病的認識存在相關性[5]。另外,調查結果顯示,看到痰杯里的痰液不舒服、使用時打開杯蓋不方便、痰杯放在床頭太臟、放置痰杯區域混亂不清、不知道放置痰杯地點等因素為影響肺結核患者使用醫用痰杯的主要因素。該結果與相關研究報道一致[6-7]。基于以上結果,總體影響因素可歸為兩方面。一方面,痰杯的設計不科學,痰杯管理設施及流程不合理;另一方面,醫護人員人力短缺、工作繁忙,沒有充分的時間與患者進行溝通,未能及時了解患者的需要。
3.3 提高患者使用醫用痰杯的有效措施
3.3.1 加強對肺結核患者的健康宣教 可通過集體宣教、個體化教育,口頭宣講、發放書面資料等各種形式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結核患者占62.5%,確診肺結核6個月以下者占81.2%,由于該類人群之前對疾病相關信息接觸較少,對疾病的認識普遍缺乏,故需加強結核病知識、傳染病隔離知識等指導,使其對疾病形成正確的認識。
3.3.2 設計科學合理的痰杯式樣 調查結果顯示,27%的患者因能看到痰杯里的痰液而不舒服、認為使用時打開蓋不方便者占23%、認為痰杯放在床頭太臟占18%、認為放置痰杯區域混亂不清占14%,以上4項原因共占81%。因此設計科學合理的痰杯式樣很有必要。研究組針對此自行設計了金屬痰杯支架,可將醫用痰杯放置于支架中,并有活動插口,可根據患者要求隨意插在病床的兩邊,既方便患者操作,也消除了患者對醫用痰杯用具放在床頭太臟的顧慮;另外,痰杯蓋設計為“鴨嘴式”,使患者單手就可以操作,使其吐痰時更加簡單方便。
3.3.3 加強監督管理機制 由于醫用痰杯需患者自行取用,對于“偷懶”的患者和行動不便的患者難以監管。針對這一現象,應改變流程,修訂崗位職責。可設專門班次,每日定時到患者床邊更換痰杯,并宣講使用醫用痰杯的必要性,對行動不便者更應多次主動提供服務。針對患者不知道痰杯放置地點、不知道病區有痰杯供應、放置痰杯區域混亂不清等問題,護士可在病房里張貼醒目的、圖文并茂的使用醫用痰杯小貼士。在病區醫用痰杯放置處,用不同顏色明顯區分清潔痰杯和污痰杯的放置區域,為老年患者及不識字患者提供方便。同時應呼吁有關部門在結核病區、結核門診、輔助科室等處為肺結核患者提供醫用痰杯,并放置于醒目位置,以方便患者取用。其次,在肺結核患者住院、門診就診、檢查等各個環節中均應配備專業護理人員或志愿者對其進行現場健康指導及監督管理工作。
3.3.4 引導患者進行自我管理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患者主動積極地參與健康管理。針對肺結核患者的疾病特點,護士應加強引導其進行自我管理,以有效改善生活方式和行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進而控制肺結核的播散。
加強對肺結核患者的痰液管理是有效控制肺結核疾病傳播的重要途徑。而指導肺結核患者規范使用醫用痰杯更是結核病傳染源控制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醫護人員需通過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設計科學合理的醫用痰杯式樣、規范痰杯放置點及使用流程、對患者實行有效的監督管理等,以提高肺結核患者醫用痰杯的使用率,積極控制疾病傳播。
[1]馬嶼,朱莉貞,潘毓萱.結核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604-605.
[2]唐神結,高文,肖和平.臨床結核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336.
[3]蔣娟芬,張志新.耐多藥和疑似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消毒隔離管理[J].臨床護理雜志,2012,11(5):62-64.
[4]肖東樓,趙明剛,王宇,等.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9:115.
[5]Hipkins J,Whitworth M,Tarrier N,et al.Social support,anxiety and depression after chemotherapy for ovarian cancer:a prospective study[J].Br J Health Psychol,2004,9(Pt 4):569-581.
[6]李丙喜.耐多藥肺結核形成原因分析及防治對策[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10):1497-1498.
[7]史會軍,李俊琴.肺結核病人護理與健康信念模式的探討[J].全科護理,2011,9(5):1361.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usage of medical sputum cups among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Shanghai Pulmonary Hospital,Tongj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433,China)
CHEN Dan-ping,HUANG Ya-ju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usage of medical sputum cups among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112 cases)in Shanghai Pulmonary Hospital,Tongj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from June to December 2014.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patients,the status of usage of sputum cups,and the reasons for unwillingness to use medical sputum cups.Results Twenty-eight cases used medical sputum cups beside bed,accounting for 25%.Twenty-one cases used medical sputum cups in the ward,accounting for 18.8%.Ten cases used medical sputum cups during examinations in other departments,accounting for 8.9%.Eight cases used medical sputum cups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accounting for 7.1%. Several reasons for unwillingness to use medical sputum cups included the uncomfortableness at the sight of sputum in the cups,inconvenience of uncapping,feeling dirty to put the cups beside bed,confused placement of the cups,and difficulty in finding the cups.Conclusion The status of usage of medical sputum cups in the hospitalized tuberculosis patients is not optimistic.The medical staff should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patients,design reasonable cup style,standardize cup placement and use procedure,and effectively supervise and manage the patients.
Pulmonary tuberculosis;Medical sputum cup;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R473.51
A
1009-8399(2016)05-0010-03
2015-12-23
陳丹萍(1984—),女,護師,本科,主要從事臨床護理。
黃亞菊(1974—),女,主管護師,本科,主要從事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