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周
G20 杭州峰會于9月4-5日召開,經二十國最高領導人兩天緊密協商,就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一攬子政策和措施達成廣泛共識,被譽為“杭州共識”。這無疑為救治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的全球經濟長期低迷不振的“頑疾”開出了一劑標本兼治的“良方”,廣受世界輿論的歡呼和關注,讓人們對全球經濟的前景增強了信心。
“杭州共識”涵蓋了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幾乎所有重大的挑戰,既確立了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則,又制定了具體的行動綱領;既倡導產業創新改造,又力推全球治理制度建設。“杭州共識”可以說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有望開創全球治理的新局面。
“杭州共識”廣受好評,自有其獨特之處。它強調了包容性,把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收入G20的行動綱領,說明G20 是在引領全球經濟邁向強勁可持續發展道路,而不是只為20國打“小算盤”。中國作為東道主領頭,率先實行結構調整,擴大內需,大幅度削減1.5 億噸鋼鐵產能,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幫助基礎設施薄弱國家從事基礎設施建設,帶頭幫助非洲國家應對石油和初級產品下跌造成的困境,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歐亞互聯互通。面對發達國家保護主義升溫,中國堅持繼續擴大開放,全力支持多邊貿易制度,反對保護主義。
G20“杭州共識”體現了各方的共同意愿和承諾,符合各方的利益,也顧及了所有國家、人群的利益,但關鍵在于執行。從目前情況來看,未來美國的地緣政治目標——維持美國唯我獨尊地位可能成為主要的阻撓因素。全球化、多極化以及與之相關的全球治理問題都被一些美國人看成觸犯了美國霸主地位利益,更為嚴重的是美國的地緣政治戰略已經在妨礙中美兩個第一和第二經濟大國的互利合作。
而實際上,中美經貿互惠合作是符合美國的利益。2013年,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向美國國會提交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是美國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2000年-2011年,美國對華出口增長了542%,遠高于美國對世界其它地區的出口增幅,48個州(美國共有50個州)對華出口都實現了至少三位數的增長。2011年中國進口了60%美國出口的大豆、30%美國出口的棉花。有報告稱,美國企業到中國投資首要目的是扎根中國市場,他們的產出只有8%返銷美國,74%在華銷售,其余銷往第三國。
因此,中美攜手合作對推動G20 “杭州共識”的實施具有關鍵作用。不過,好事多磨,“杭州共識”的實施也會歷經磨難。G20杭州峰會在推動全球治理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杭州共識”必須變成多邊規則,才能有法律保障,才能有持久效應。因此,未來期待“杭州共識”落實到行動,在重振全球經濟與金融秩序的治理方面真正發揮作用。
編輯|王秋蓉 qiurong.wang@wtoguide.net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