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帥
《海權論》是美國杰出的軍事理論家馬漢海權論三部曲的總稱。《海權論》的核心觀點,是認為掌握海洋權利,對于掌控整個國家、地區乃至全世界起到一個決定性的作用。
一、《海權論》及其作者馬漢
阿爾弗雷德 塞耶 馬漢1840年出生于一個海軍世家,并曾在海軍任職,他畢生從事海軍事業和致力于海軍理論著述,有著作20部。《海權論》是馬漢于19世紀末期創立的。其重要著述《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1890)、《海權對法國大革命和帝國的影響,1793~1812》(1892)、《海權的影響與1812年戰爭的關系》確立了海權論的基礎,匯編成《海權論》,視為“海權論”三部曲。在書中,馬漢首次提出“海權”概念,認為海權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至關重要。認為對海權可從廣義和俠義兩個層面進行理解,狹義上的海權是指某個國家運動海軍力量對海洋進行控制,廣義上的海權則是指某個國家通過不僅是海軍力量,還有海洋運輸、海洋經濟產業等因素。馬漢認為,判斷一個國家的海權勢力的強弱,要看這個國家海上軍事實力和海上貿易的強弱。擁有強大的海上軍事實力,對于這個國家海上貿易、航道暢通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而繁榮的海上貿易,對于該國海上軍事實力,是一種保障。二者相輔相成,是不可分離的一體。
二、《海權論》中馬漢認為影響一個國家海上實力的主要因素
筆者閱讀的《海權論》是由蕭偉中和梅然先生翻譯,于1997年由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該版本包括四個部分:海權對歷史的影響、歐洲的沖突、亞洲的問題、美國的利益。作者在整本書中都在強調海權對于一個臨海國家的重要性,并運用大量的歷史實例進行了比較研究。
在書中,馬漢認為,影響一個國家海上實力的主要因素可包含六個方面:地理位置、自然結構、領土范圍、人口數量、政府特征、民族性格。馬漢對于以上的六個因素逐一進行了解釋。
(一)從自然條件角度看
1.地理位置。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不僅有助于集中其軍事力量,而且還能開展針對其潛在對手的敵對軍事行動提供進一步的中心位置與良好基地等戰略優勢①。如英國等島國就要比法國、荷蘭等這樣的大陸國家更具優勢,由于英國四面環海,其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海洋上。而法國則不同,一是由于其周邊與多個國家接壤,不得不把一部分精力放在陸上,二是雖然其既瀕臨大西洋又瀕臨地中海,但是要想實現其東西兩個艦隊的匯合,必須穿過直布羅陀海峽,但是這就帶來了潛在的危險。顯然,在這方面英國作為島國就更具優勢。
2.自然結構。對于想發展海權的國家,那么這個國家首先要有漫長的海岸線,但是如果沒有深水海港也是不可以的,馬漢認為“寬大與水深的良港是力量和財富的一個來源,如果他們還是可供航運河道的出海口的話,那就更是如此了”②。也就是說,漫長的海岸線、深水港口、可夠航運河道的出海口是不可缺少的條件。
3.領土范圍。對于一個國家海權的衡量尺度,并非只是看這個國家所擁有領土的大小,而是應該將其海岸線的長度以及港口的特征考慮進去。其中以美國南北戰爭為例,南方本是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且有眾多固若金湯的有兩港口,只是沒有被有效的利用,認為“合眾國的民眾和那時的政府應該對于封鎖南方整個海岸的有效性而自我慶幸”③。
(二)從社會條件的角度看
1.人口數量。這里所說的人口數量,可不是單純的指一個國家總人口的數量,而是指一個國家人口中從事于海洋事業的人口數量,或者說時能夠迅速為航海業所使用以及從事海洋物質生產的人口數量。馬漢認為:“從事與海洋有關職業的龐大人群,一如既往的是海上權力的重要因素”④。
2.政府特征。政府在造就國家的海上力量過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政府需要有海洋的觀念,且致力于發展海上力量,更重要的是要有穩定的政策延續。馬漢以英國為例:“英格蘭政府愈發穩定,目標明確,繼續推進其海洋統治的范圍,促進其海洋霸權的成長”⑤。
3.民族性格。筆者認為,民族性格在以上對于影響一個國家海權的因素中處于一個重要的地位。在《海權論》中,作者馬漢對于民族性格的影響也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論述。以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五個國家為例,進行了對比研究。西班牙、葡萄牙兩國的民族,其實具有很多很好的性格特點,如勇敢、有事業心、節制、吃苦耐勞、充滿激情且有強烈的民族情感,再加上他們各自都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及優良港口,看似這兩個國家對于海上霸權的擁有占有各方面的優勢,但是事實卻并非如此,兩個國家都紛紛隕落在其他后來居上的海上國家之后,馬漢認為,阻礙古老的西班牙脫胎換骨的是專制主義。并稱:“社會情感,民族性格的外化,都對國家對于貿易的態度產生顯著影響”⑥。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性格的不同,對于海上力量的影響也有所不同。如趨于冒險的性格與謹小慎微的性格相比,具有冒險精神的民族,對于海洋探索的欲望就更加強烈,對于海上事業的投入也就更多。而謹小慎微的性格的民族,對于航海事業的投入會再三思量,而束手束腳,導致在投入時無論是人力、無力還是情感上,都不可與前者相比較,那么“過分的謹慎與財金上的躡手躡腳成為一個國家的民族性格之特征時,它肯定會妨礙商業的擴張以及這個國家的航運業”⑦。作者以英國作為例子,認為英格蘭獨一無二與奇跡般的作為一個偉大殖民國家成功的原因表現在其民族性格的兩大特征上,一是英格蘭殖民者超強的適應能力以及目標明確的性格,使其可以迅速定居于新領地之上,明確目標,且不急于返回家鄉;一是英格蘭人能夠迅速尋求開發新領地上的資源。與英格蘭人相比,法國人則顯得更加懷舊,且總是沉迷于他們故土的悠閑,而西班牙人,沒有明確的目的和方案,他們眼里有的只是金塊跟銀錠,除此之外別無其他。用馬漢的話說,可以總結為,一個偉大民族的性格可以突破或者塑造其政府的性格,進而影響到這個國家對于海上權力的態度以及發展。
在此,對于民族性格,筆者想著重對其進行闡釋。筆者認為,民族性格作為一個民族重要的底層文化結構,對理解一個民族文化和行為起到了支配作用。
三、什么是民族性格
關于民族性格的研究國內外學者都進行了相關的定義與論述。我國著名學者劉飛認為,在世界這個大家族里,每個民族就像每個人一樣,都有自己的性格⑧。俄羅斯學者Ю.А.Вьюнов也有類似的觀點:“每個民族在自己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傳統、和習俗,它們中有很多是這個民族所特有的。這些特點不僅反應在這個人身上,而且反映在整個民族的性格和氣質中,進而賦予這個民族以特性。⑨”在眾多有關民族性格研究的成果之中,筆者比較贊同的是我國學者趙榮和張宏莉在《“民族性格”及其特點的辯證解析》中所提出的觀點,他們引用俄羅斯學者的觀點,認為民族性格是“一個民族表現在行為舉止、思維方式及精神氣質上的心理特點的總和(當然這些特點中有些是全人類共有的,有些其他民族也具備)”。他們認為,民族性格具有三個特點:1.民族性格是具體性與抽象性的結合;2.民族性格是固定性與歷史性的結合;3.民族性格是共性與個性的結合。筆者認為,民族性格,是在一個民族長期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對本民族文化和社會生活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的,表現在行為舉止、思維方式及精神氣質上的心理特點的總和。
一個民族的民族性格,可以外化的表現在這個民族對于一件事所作出的行為以及表現上來。對于海上權力的需求以及占有,不同民族的表現也不盡相同。例如地中海民族對外部世界的好奇,以及對冒險的熱衷,使得他們成為西方世界最先完成環球探險的民族。再如英格蘭人的目標明確以及迅速適應新環境的性格特點,使得其能夠成為一個偉大且成功的殖民國家。而法蘭西人對于過去的懷念,沉迷于故土的悠閑,以及他們對于虛榮的崇尚,導致了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都向往貴族式的生活,而忽略了商業、海上力量的發展。再例如日本,作為稻作文化的一員,其性格特點中體現了一種善于學習善于摹仿的特征,這使得日本民族對待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文化、理念等方面,表現出的是一種積極吸收的姿態,這也最終使得日本這個資源匱乏的島國成為海上強國之一。
正如馬漢所說的:“一個偉大民族的性格可以突破或塑造其政府 的性格”一樣,民族性格作為一個民族所特有的,且相對穩定的特征,當這個民族面對海洋權力時,也相應的會表現出不同的態度。進而對于這個民族、這個國家之于海權的掌控產生影響。
四、結語
通過對《海權論》學習,對于海權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馬漢對于海權的觀點,對于現在、將來都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啟發,但是作為學習者,我們也應該辯證的去學習與吸收。在該書中,馬漢極力的宣揚“強權”的思想,強調一種世界的“叢林法則”,這是我們在研讀過程中應當摒棄的思想。
【注釋】
①馬漢.海權論[M].蕭偉中,梅然譯.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30.
②馬漢.海權論[M].蕭偉中,梅然譯.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35.
③馬漢.海權論[M].蕭偉中,梅然譯.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43.
④馬漢.海權論[M].蕭偉中,梅然譯.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50.
⑤馬漢.海權論[M].蕭偉中,梅然譯.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63.
⑥馬漢.海權論[M].蕭偉中,梅然譯.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56.
⑦馬漢.海權論[M].蕭偉中,梅然譯.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54.
⑧劉文飛.俄羅斯民族性格與俄羅斯文學[C].文池主編。在北大聽講座(第八輯)—俄羅斯文化之旅.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2:3-4.
⑨Вьюнов Ю.А. Русский культурный архетип становедение Рускии [М]. Москва:Изд.《Флинта》и《Наука》,2005:5.
【參考文獻】
[1]賈紅葉.簡述馬漢的海權論[J].科教文匯,2012(10).
[2]夏葦航.馬漢海權論與維護中國的海權權益——對《海權對歷史的深度思考》[J].出版廣角,2015(09).
[3]龔大明.《海權論》讀書報告[J].大觀,2015(11).
[4]鄧碧波,孫愛平.馬漢海權論的形成及其影響[J].軍事歷史,2008(06).
[5]馬漢.海權論[M].蕭偉中,梅然譯. 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
[6]章志光.社會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